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台灣現猴痘首例境外移入

台灣現猴痘首例境外移入

圖片來源

台灣現猴痘首例境外移入

台灣現「首例猴痘」! 疾病管制署今天(6月24日)傍晚公布,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

為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2022)年1月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國,入境機場COVID-19檢驗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於6月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於今日確認陽性。[1]

目錄

猴痘症狀

感染猴痘最初症狀是發燒伴隨頭疼、腫脹、背疼、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接著會出現皮疹,一般由面部開始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皮疹相當癢,在最終結痂脫落之前會發生不同變化和不同階段。皮膚破損可能會導致疤痕。猴痘感染會持續14到21天,通常會自行消失。[2]

亞洲第三個國家出現猴痘案例

這名20多歲本國籍男性,過去半年於德國留學,21日經採檢檢體通報,經確認為猴痘,該例為本國首例猴痘案例,也是繼新加坡韓國亞洲第三個國家出現猴痘案例。[3]

猴痘疫情自歐美爆發後,如今擴散至亞洲台灣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昨日表示,猴痘已公告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形同若出現疑似病例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

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50國報告至少3,598例確診,過去專家說猴痘傳染性很低,但至今快速蔓延擴散,這樣的傳播速度太快了!其中以歐洲及美洲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英國793例、德國592例、西班牙520例、法國330例及葡萄牙328例,亞洲目前為韓國與新加坡有境外移入病例。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將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並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

猴痘傳播對象

猴痘與我們的距離
 

圖片來源

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包括接觸確診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皮膚粘膜、被污染物體及飛沫傳播、長時間面對面接觸等;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將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並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

為何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擔心猴痘呢?黃軒表示,猴痘感染原本相當溫和,都限制在非洲大陸內,根據WHO資料,這次傳播是猴痘首次出現在中非和西非地區之外的地方大量快速感染,目前全球流行猴痘有84%來自歐洲大陸,發源地非洲大陸只佔了3%的確診病例,連美洲大陸12%也比非洲地區更多。由於這是猴痘病毒首次蔓延擴散到非洲以外的地方,加上傳播太快又太廣,連亞洲地區也現蹤,全球五大洲都淪陷讓WHO 專家開始擔心,今日將討論是否將猴痘列入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最初COVID-19 病毒也是由這管道被宣布、成為「全球大魔王」。黃軒寫道「全球公共衛生,今天、明天都會關注WHO的決策方向,我們一起靜待消息!」

疾管署呼籲,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建議民眾出國應避免接觸猴痘疑似個案,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膿皰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