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文石書院 的原始碼
←
文石書院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文石書院''' </p> |- |<center><img src="https://yababa139.files.wordpress.com/2012/02/img_0191_thumb3.jpg?w=510&h=350&zoom=2"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yababa139.wordpress.com/2012/02/07/%E6%96%87%E7%9F%B3%E6%9B%B8%E9%99%A2vs%E5%AD%94%E5%BB%9F/ 圖片來自澎湖二三事]</small> |} '''文石書院''',是昔日[[澎湖群島]]唯一的一間[[書院]],創立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日治時期重修改建為'''澎湖孔廟'''。本為澎湖通判胡建偉所創建,係為教人移民子弟,造就地方人才,乃設定官立書院,延聘教席、山長教育儒生。因書院是採用澎湖特產色澤燦爛的文石所砌成,且亦期望所培育的人才如文石般秀美,故命名為文石書院。<ref>[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4_002_0000007380 文石書院碑記],台灣記憶</ref> ==歷史建造 == 澎湖通判[[胡建偉]]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到任後,因覺得澎湖有設立書院之必要,遂於同年冬天應貢生[[許應元]]等人之請,設立書院,於隔年孟夏落成,因為澎湖盛產[[文石]],便用此來為書院命名,首任院長由胡建偉兼任。 之後在嘉慶四年(1799年)時,通判[[韓蜚聲]]重修,並於後院建魁星樓;道光九年(1829年)春,通判[[蔣鏞]]與副將孫得發捐俸倡修,同時將魁星樓移建到今址。同治十二年(1873年)名儒[[林豪]]將魁星樓命名為「登瀛樓」,該樓後於光緒元年(1875年)在董事蔡玉成邀集下修建,隔年冬天落成,當時[[山長]]施槃為此著有〈登瀛樓落成記〉}。然而後來書院因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中法戰爭]]而受到戰火破壞。 1895年3月,日軍佔領澎湖後,一度將書院作為野戰醫院使用,後於昭和六年(1931年)當地人重修後改為孔廟。二次大戰後,澎湖孔廟於1963年重修,原有建築除魁星樓(登瀛樓)之外,均已非原貌,之後在2002年12月11日時,魁星樓以「'''馬公文石書院魁星樓'''」的名義被公告為[[澎湖縣文化資產列表|澎湖縣歷史建築]]。 ==歷史文化資產== ===魁星樓=== 魁星樓構造形式為硓𥑮石、磚、木混合二樓四角形建築物,採用歇山式屋頂,正脊為三川脊形式,共有扶壁柱4根、簷柱14根(一樓8根、二樓6根)支撐建築本體。魁星樓雖有著中國閣樓重檐屋面,二樓帶廊與附屬於書院建物則是來自東南方等常見建築手法;但在建物之細部與構材上卻也溶入澎湖當地慣用之玄武岩建材,是台灣唯一存留,附屬於書院的魁星樓建築。 另外,魁星樓北向立面處有「澎湖文石書院魁星樓」碑,是澎湖縣政府於民國68年(1979)修建時立碑於此,由碑上所文可得知文石書院魁星樓之歷史脈絡與變遷。 ===石碑=== 當前,澎湖孔廟園區共保存6面石碑,並在2003年一同與魁星樓公告為[[澎湖縣文化資產列表|澎湖縣歷史建築]]: *'''文石書院碑記''' :由閤澎紳士在乾隆34年(1769年)立碑,敘述澎湖文石書院創建者通判[[胡建偉]]的籍貫,曾任官之縣,為童生爭取免縣、府試可逕赴道考,提振文風之事蹟。 *'''文石書院門額''' :由澎湖通判韓輩聲在嘉慶4年(1799年),因特重文教,捐廉重修而立,本件門額即出自其手筆,以其自奉的江西「[[鹅湖书院]]」為齋館,落款「鵝湖」為其別號。 *'''倡捐襄舉賓興記''' :由署澎湖分府[[王廷幹]]所撰,道光23年(1843年)立碑,敘述澎湖地方人士瓦硐監生張騰賚、諸生黃春桂由在因出重資以卹鄉鄰,捐銀存書院生息以為賓興利用之助之事蹟。 *'''孔子廟重修捐題碑記''' :於昭和6年(1931)重修澎湖孔廟因捐費者芳名及金額而立,其中包含澎湖士紳郭健秋、諸商號及日本政商人士等之捐額,戰後遭人塗改,將年代改為民國20年(1931年)。 *'''古蹟保存所記''' :由當時擔任孔子廟管理人[[吳爾聰]]所撰,於昭和6年(1931年)立碑。 *'''聖廟重修落成記''' :於昭和6年(1931)重修澎湖孔廟而立,詳述1931年重修工程之始末,戰後遭人塗改,將年代改為民國20年(1931年)。 除上列6面石碑外,澎湖孔廟園內尚存一'''施琅靖台碑記''',原碑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所立,碑記的內容[[施琅]]自述攻台時的事功,本碑初立於澎湖縣馬公市[[施公祠]]前,後輾轉移置市公所前庭,近代後再遷立孔子廟前院。然而碑文則遭人磨平,但該碑仍為並與同時立,現存台南大天后宮之功德碑為台灣最古老的石碑之一。 == 相關條目 == * [[蔡玉成]] * [[鄭步蟾]]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文石書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