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鸡蛋花 的原始碼
←
鸡蛋花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鸡蛋花</big> ''' |- | [[File:1507621969102660.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huajiang.cc/uploads/image/20171010/1507621969102660.jpg 原图链接][https://m.huajiang.cc/article/7962.html 来自 花匠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鸡蛋花 拉丁学名: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 别称:缅栀子、蛋黄花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捩花目 科:夹竹桃科 属:鸡蛋花属 |} '''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印度素馨、大季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径约5~6cm,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花期5~10月。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药。原产美洲,中国已引种栽培。<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j/jidanhua.html 鸡蛋花_中药材], 中医世家, 2020-01-17</ref><br> 在中国[[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鸡蛋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而被广泛栽植,故又名“庙树”或“塔树”。其树形美观,奇形怪状,全株茎干含有乳汁,在温室栽培时冬季会落叶,这是其耐寒性差的表现,但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似盆景,也有很强的观赏性。 == 形态特征 == 落叶小乔木,高约5米,最高可达8.2m,胸径15~20cm;枝条粗壮,带肉质,具丰富乳汁,绿色,无毛。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0~40cm,宽7~11cm,顶端短渐尖,基部狭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凹入,在叶背略凸起,侧脉两面扁平,每边30~40条,未达叶缘网结成边脉;叶柄长4~7.5cm,上面基部具腺体,无毛。<br> 聚伞花序顶生,长16~25cm,宽约15cm,无毛;总花梗三歧,长11~18cm,肉质,绿色;花梗长2~2.7cm,淡红色;花萼裂片小,卵圆形,顶端圆,长和宽约1.5mm,不张开而压紧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花冠筒外面及裂片外面左边略带淡红色斑纹,花冠内面黄色,直径4~5cm,花冠筒圆筒形,长1~1.2cm,直径约4mm,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柔毛,喉部无鳞片;花冠裂片阔倒卵形,顶端圆,基部向左覆盖,长3~4cm,宽2~2.5cm;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3毫米;心皮2,离生,无毛,花柱短,柱头长圆形,中间缢缩,顶端2裂;每心皮有胚株多颗。<br> 蓇葖双生,广歧,圆筒形,向端部渐尖,长约11cm,直径约1.5cm,绿色,无毛;种子斜长圆形,扁平,长2cm,宽1cm,顶端具膜质的翅,翅长约2cm。花期5~10月,果期栽培极少结果,一般为7~12月。<br> ==分布范围== 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有栽培,在云南南部山中有逸为野生的。原产墨西哥;现广植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品种分类 1、红花缅栀(P.rubra L.),原产墨西哥到委内瑞拉及西印度群岛,花粉红色或红紫色。 2、黄缅栀(P.rubra L.forma acutifolia(Poir.)wood.cv.“Gold”),园艺栽培种。 3、鲜红缅栀(P.rubra L.cv.“Cerise”),园艺栽培种。 4、暗红缅栀(P.rubra L.cv.“HiloBeauty”),园艺栽培种。 ==栽培技术== === 繁殖方法 === 扦插繁殖 鸡蛋花枝条扦插容易成活,主要通过扦插繁殖。在热带亚热带适宜露地栽培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以进行扦插。选取1-2年生粗壮枝条,从分枝基部剪取长20~30cm枝段。让剪口处流出的白色乳汁自然阴干,也可用清水洗净切口流出的乳汁,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2~3天,再扦插入培养土中;因刚剪断的枝条带乳汁,扦插容易感染而腐烂。将插条插于阴棚内干净的壤土沙床中,然后喷水,隔1天喷水1次,使基质保持湿润。30~35天可生根。只要不渍水,保持土壤湿润,极易成活。鸡蛋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宜种植在含腐殖质较多的疏松土壤中,前期适当遮阴处理,以后逐步适应露地生长。 培养露地绿化的大规格苗木,应选用规格大些的粗壮枝条作插穗;苗期适当摘去侧芽,以培育较高的大苗主干。若把鸡蛋花苗培育成矮化树或用于盆栽开花,即不必抹芽。 === 压条繁殖 === 压条繁殖可在生长季节进行,但由于扦插繁殖容易成活,压条繁殖生产上很少使用。 === 种子繁殖 === 鸡蛋花结果不多,但露天栽植地大部分品种也能收集到少量种子。鸡蛋花瞢突果的种子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把果荚里的种子取出,在防雨的阴棚中播于沙壤培养土苗床中。种子发芽适温为18-24℃,一般随采随播。按5~6cm的间距匀播,然后薄覆一层沙土或椰糠。适量淋水以保持基质湿润。春季一般8~12天、夏季一般5天左右发芽出苗,以后进行一般的常规管理,保持湿润,但苗床不能渍水。待小苗长至10~15cm时进行移袋,用20cm×30cm的育苗袋培育,待小苗长至40-50cm时进行大田培育。<br> 鸡蛋花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也是加快其繁殖的有效途径。但该方法还没有大量繁育以应用于生产。 === 嫁接繁殖 === 鸡蛋花的嫁接因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亲和力较强操作比较容易,成活率很高。鸡蛋花嫁接在华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最好是春秋二季;冬春季节要在气温稳定在日均温18%以上较好;但也应避开冬夏的长时间雨水天气嫁接。<br> 先把用作“芽条”的枝条按约20cm的长度取好,最好是顶芽,放在箱子里备用。嫁接部位的大小与芽条相一致,采取枝条切接法嫁接。在砧木和枝条上分别削出斜切口,斜度约20~25°,所削的两个切口大小吻合,以利于砧穗的绑扎固定。用纱布把砧木及芽条的乳汁轻轻拭干净(或在小桶清水中洗去乳汁,再适当拭干水分),然后把芽条和砧木的切口对接;若砧穗大小不一样,芽条要对准其中一边的皮层(形成层);用塑料薄膜绑带包扎固定。若是在树干上没有枝条抽生的地方补接,采取腹接法。芽条的切口角度可适当大些;砧木在需要补接的部位按芽条切口的大小和形状,挖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斜切口,露出的形成层与芽条的皮层基本吻合然后轻轻拭去乳汁,把芽条插上(要仔细检查是否形成层互相对上),然后用薄膜绑带绑好固定,并且在芽条与大砧木之间的上部夹角部位用薄膜封住,以防止雨水从接口上部往里渗。 <br> 嫁接的鸡蛋花树,在嫁接后的前期要防止雨水渗入,以及防止大风或其他外力摇动嫁接上去的枝条。当芽条与砧木愈合后,生长季节接上去的枝条会很快长出新叶。其他管理工作与日常的花木护理工作一致。 == 栽培方法 == === 露地栽培 === 在南方温暖地区,鸡蛋花可在露地种植。春、夏、秋季均可栽培。种植时,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栽培处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定植前,结合土壤深翻施放基肥。对肥料要求不严,化肥、农家肥均可,但是要求有机肥必须完全腐熟,并要深埋,不宜与鸡蛋花根系直接接触。株行距2m×3m。生长季节每个月追施1次有机复合肥,冬季停止施肥。干旱季节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梅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大雨之后及时松土锄草。鸡蛋花较易管理,但在华南地区特殊寒冷年份,应注意防霜。 === 盆栽方法 === 鸡蛋花在北方地区可作盆栽装饰室内。盆土按园土:垃圾土:河沙=4:4:2混合调制,另可加适量腐熟有机肥。栽种时可略露根上盆,栽植后先摆放阴凉处,15d后再移至阳光充足处。夏季让其曝晒,枝条才能长得粗壮。夏秋高温季节,正逢鸡蛋花生长、开花盛期,要注意检查盆土干湿情况,以见干见湿的原则进行浇水。遇雨要及时倒掉盆中积水,防止根系腐烂。生长季节每15~20d施1次腐熟薄肥。北方盆栽宜在10月中下旬移入室内向阳处越冬。冬天要节制浇水,停止施肥,使植株处于休眠状态,室温维持在10℃左右,有利于鸡蛋花安全越冬。若需矮化植株,可在每年冬季落叶后,适当修剪,以促发侧枝。鸡蛋花生长迅速,需每年春季换盆1次,更新盆土,施足基肥,才能花繁叶茂。 ==历史来源== 一种说法是,七星鸡蛋花茶是广东肇庆的著名特产。位于肇庆的鼎湖山风景区鸡蛋花的种植历史悠久,据传始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ref>[https://dajia.qq.com/original/Village/hadx20170813.html 鸡蛋花是种什么花], 腾讯大家, 2020-01-17</ref><br> 利玛窦于1583 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进入中国,从海路来,在肇庆建立了第一个传教驻地并传教至1589年,也就是当时新任广东总督驱逐传教士的那年。<br> 若鸡蛋花真是和利玛窦一起来的,那么鸡蛋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长达400余年,但此说法并无文字佐证。<br> 另一说法是,鸡蛋花最早于1645 年(清顺治二年)由荷兰人引入台湾,由于易于繁殖而普遍栽培,清乾隆年间,台湾将其定名为贝多罗花。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为采集硫磺矿,郁永河自福建赴台湾,其后所著《[[裨海纪游]]》(又名《采硫纪游》)文中首次出现关于鸡蛋花(贝多罗花)的记载:“番花,叶似枇杷,枝必三叉,臃肿而脆;开花五瓣,色白,近心渐黄,香如栀子,宜于风过暂得之,近之则恶矣;自四月至十月开不绝,冬寒并叶俱尽。”此后,有关鸡蛋花(贝多罗花)的记载逐渐增多。鸡蛋花又名贝多罗花,这是个关键词。乾隆年间的台湾府知府余文仪,著有《[[续修台湾府志]]》,里面考据了一通鸡蛋花,该文名为《[[木兰花歌]](有考)》:“台之草木,……又《[[使槎录]]》载贝多罗花云:‘大如酒杯,瓣皆左纽,白色;近蕊则黄’。《[[采风图考]]》亦云:‘花外微紫内白,近心甚黄;土人但称为番花,不知为贝多罗也’。考《[[拾遗记]]》:‘贝多叶长一尺五、六寸,阔五寸,形似琵琶而厚大’。《[[寰宇志]]》:‘贝多结实如椰子’。今所见番花,叶酷似枇杷;其长与阔,皆不及《[[拾遗记]]》之半,且有花无实。其非贝多明甚。”<b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鸡蛋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