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供給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供給量是中國的一個專有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供給量即一種產品或服務的供給量,是生產者在某一既定時期內,在某一價格水平上計劃必須售出的某種商品的數量。供給量是生產者在某一價格下希望售出的某種商品的數量。首先,供給量是廠商希望售出的商品數量;其次,供給量是廠商能夠售出的商品數量,即它是與需求量相等的供給量。還有,供給量是一種流量,是以一定時期來計量的變量。

供給量的影響因素

商品的供給量,受下述因素影響:

第一,商品自身的價格。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特別是生產要素的成本和其他商品的價格不變,那麼某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將使單位商品的利潤增大。這不但促使原廠商擴大生產,而且還吸引別的廠商轉產這種商品,結果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將增加。反之,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將減少。因此,一種商品的供給量是與它的價格同方向變化的。

第二,廠商的目標。商品的供給量取決於廠商的目標。如果廠商把獲利置於高於一切的地位,那麼能夠獲得豐厚利潤的商品的供給量就增加,只有較少利潤的商品的供給量就會減少。

第三,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不但降低了原有商品的生產成本,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導致這些商品供給量增加,而且它還帶來了新的商品,引起了這些新商品供給量的增加和被它替代的那些舊商品的供給量減少。

第四,其他商品的價格。一種商品的供給量不僅隨着自身價格的變化而變化,而且還隨着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假如某種商品的價格不變而其他商品的價格變化了,它們的相對價格從而相對利潤也隨之改變,結果社會資源重新配置,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將受到影響。

一般來說,一種商品因自身價格變化引起的供給量的變化,要大於因其他商品價格變化引起的供給量的變化。假定X、Y、Z三種商品的生產要素是同類型的,當商品X的價格下降的時候,廠商將減少商品X的生產而轉向商品Y和Z的生產。這樣,商品X供給量的減少只有一部分轉化為商品Y供給量的增加。商品X供給量的減少是受自身價格影響,商品Y供給量的增加是受其他商品價格影響。這說明了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受自身價格影響大於受其他商品價格影響。

第五,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商品的生產成本。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如果生產要素的價格提高了,那麼生產這種商品的利潤就減少,因而這種商品的供給量也會減少。反之則會引起這種商品供給量的增加。

供給量和供給的區別

供給量和供給的區別:供給變化是指供給的能力發生變化。供給量變化是供給能力變化帶來的具體結果。供給是需要有力能並且願意提出該商品,如果生產者對某種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願望,而沒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則不能形成有效供給,也不能算作供給。

影響生產者銷售計劃的因素變動會引起供給量變動或供給變動。同樣,它們也會引起沿着供給曲線的變動或供給曲線的移動。供給曲線上的一點表示某一價格的供給量。沿着供給曲線的變動表示供給量的變動(change in the quantity supplied)。整條供給曲線表示供給,因此,供給曲線的移動表示供給變動。

供給量與需求量的關係

供給量基於對所需求的商品的需求量而願意支付的自有物品的數量。

由於供給是基於自己的需求而言的,因此,供給總是跟隨需求而動的,是在交換者對兩種商品的價值判斷之下需求量的一個表現形式。交換者作為理性人,決定了沒有脫離需求量而定義的供給量概念可以成立。

由於需求量和價格無關,表現為一個穩定的常量,因此成為市場規模評估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此供給量也是一個穩定的常量,這為廠商決定供給量(投資規模或生產能力)提供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判據。

願意支付的自有物品的數量和對所需求物品的需求量之比值,就是交換者的「底價」,是價格區間的一個邊界。底價是由交換者的供求決定的東西,而非供求量由價格決定。

在理性人假定之下,供給者即生產者作為理性人,只會根據交換對方的需求進行生產,因此,供給量永遠是追隨需求量的。因此,在經濟學當中,供給量不是一個獨立變量,可以看作是需求量的函數。也就是說,不存在需求量不變情況下的供給曲線這種東西。所以,《西方經濟學的終結》說:下一代的經濟學鸚鵡只要學會一個詞,即「需求」。

供給量變動

供給量變動是指廠商按照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化而提供不同的商品量的變化,也就是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單純商品本身價格變化所引起的供給量的變化,在圖形上表現為廠商的供給總沿着同一供給曲線上下移動。

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的區別如下:

第一,影響兩者變動的因素不同。影響供給量變動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價格;影響供給變動的因素是商品本身價格以外的其它因素。

第二,在曲線上的變動不同。供給量的變動表現為同一條供給曲線上的點的移動;供給變動表現為整個供給曲線的移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