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有效市場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目錄

名詞解釋

有效市場是資產的現有市場價格能夠充分反映所有有關、可用信息的資本市場。其中,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又稱長期資金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與貨幣市場相對應的理論概念,資本市場通常是指進行中長期(一年以上)資金(或資產)借貸融通活動的市場。由於在長期金融活動中,涉及資金期限長、風險大,具有長期較穩定收入,類似於資本投入,故稱之為資本市場。

有效市場假說

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是由尤金·法瑪(Eugene Fama)於1970年深化並提出的。

「有效市場假說」的研究起源於路易斯·巴舍利耶(Bachelier,1900),他從隨機過程角度研究了布朗運動以及股價變化的隨機性,並且他認識到市場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過去、現在的事件,甚至將來事件的貼現值反映在市場價格中。他提出的「基本原則」是股價遵循公平遊戲(fair game)模型。

在他之後的幾十年內,除了1930—1940年間的Working、Cowles和Jones的研究外,沒有對股價行為的經驗出現。隨着電腦的使用,Kendall(1953)研究英國和美國的商品價格和證券價格,發現股價變化的隨機性。後來,Roberts(1959)展示了一個從隨機數列產生的序列和美國的股價是無法區分的。Osborne(1959)發現股價行為和流體中的粒子的行為差不多,並用物理方法來研究股價行為。Coonter(1964)的論文集收錄了大量對隨機遊走模型的檢驗;而在這個論文集中,一些論文在解釋隨機遊走時卻通常是在暗示股價服從公平遊戲過程。因為早期學者是從實證結論出發而缺乏一個理論框架。

Samuelson(1965),Mandelbrot(1966)通過數學證明澄清了公平遊戲模型和隨機遊走的關係,從理論上論述了有效市場和公平遊戲模型之間的對應關係,還為有效市場假說作了理論上的鋪墊。

在總結了前人的理論和實證的基礎上,並藉助Samuelson(1965)的分析方法和Roberts(1967)提出的三種有效形式,Fama(1970)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

市場有效性假設的前提

市場有效性假設是以一個完美的市場(Perfect Market)為前提的:

(1)整個市場沒有摩擦,即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稅收;所有資產完全可分割,可交易;沒有限制性規定。

(2)整個市場充分競爭,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

(3)信息成本為零。

(4)所有市場參與者同時接受信息,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是理性的,並且追求效用最大化。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假設條件是很難成立的。投資者進行投資都必須考慮以下成本:

(1)交易成本。投資者每做一次交易,都要付給經紀人一定費用。

(2)稅收。投資者必須按每次交易的金額或收入,以一定比例納稅。

(3)投資者為了挖掘各種信息,也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

(4)機會成本,包括時間、精力等。

有效市場的條件

成為有效市場的條件是:

(1)投資者都利用可獲得的信息力圖獲得更高的報酬;

(2)證券市場對新的市場信息的反應迅速而準確,證券價格能完全反應全部信息;

(3)市場競爭使證券價格從舊的均衡過渡到新的均衡,而與新信息相應的價格變動是相互獨立的或隨機的。

內部有效市場和外部有效市場

內部有效市場(Internally Efficient Markets)又稱交易有效市場(Oper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它主要衡量投資者買賣證券時所支付交易費用的多少,如證券商索取的手續費、佣金與證券買賣的價差;

外部有效市場(Externally Efficient Markets)又稱價格有效市場(Pricing Efficient Markets),它探討證券的價格是否迅速地反應出所有與價格有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有關公司、行業、國內及世界經濟的所有公開可用的信息,也包括個人,群體所能得到的所有的私人的,內部非公開的信息。

有效市場的形式

有效市場包括弱型有效市場、半強型有效市場和強型有效市場三種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1、弱式市場:弱式有效市場中以往價格的所有信息已經完全反映在當前的價格之中,所以利用移動平均線和K線圖等手段分析歷史價格信息的技術分析法是無效的。

2、半強市場:除了證券市場以往的價格信息之外,半強形式有效市場假設中包含的信息還包括發行證券企業的年度報告,季度報告等在新聞媒體中可以獲得的所有公開信息,依靠企業的財務報表等公開信息進行的基礎分析法也是無效的。

3、強式市場:強式有效市場假說中的信息既包括所有的公開信息,也包括所有的內幕信息,例如: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員所掌握的內部信息。如果強形式有效市場假設成立,上述所有的信息都已經完全反映在當前的價格之中,所以,即便是掌握內幕信息的投資者也無法持續獲取非正常收益。

有效市場的實踐意義

(1)有效市場和技術分析。

如果市場未達到弱式下的有效,則當前的價格未完全反映歷史價格信息,那麼未來的價格變化將進一步對過去的價格信息作出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利用技術分析和圖表從過去的價格信息中分析出未來價格的某種變化傾向,從而在交易中獲利。如果市場是弱式有效的,則過去的歷史價格信息已完全反映在當前的價格中,未來的價格變化將與當前及歷史價格無關,這時使用技術分析和圖表分析當前及歷史價格對未來作出預測將是徒勞的。如果不運用進一步的價格序列以外的信息,明天價格最好的預測值將是今天的價格。因此在弱式有效市場中,技術分析將失效。

(2)有效市場和基本分析。

如果市場未達到半強式有效,公開信息未被當前價格完全反映,分析公開資料尋找誤定價格將能增加收益。但如果市場半強式有效,那麼僅僅以公開資料為基礎的分析將不能提供任何幫助,因為針對當前已公開的資料信息,目前的價格是合適的,未來的價格變化與當前已知的公開信息毫無關係,其變化純粹依賴於明天新的公開信息。對於那些只依賴於已公開信息的人來說,明天才公開的信息,他今天是一無所知的,所以不用未公開的資料,對於明天的價格,他的最好的預測值也就是今天的價格。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市場中,已公布的基本面信息無助於分析家挑選價格被高估或低估的證券,基於公開資料的基礎分析毫無用處。

(3)有效市場和證券組合管理。

如果市場是強式有效的,人們獲取內部資料並按照它行動,這時任何新信息(包括公開的和內部的)將迅速在市場中得到反映。所以在這種市場中,任何企圖尋找內部資料信息來打擊市場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這種強式有效市場假設下,任何專業投資者的邊際市場價值為零,因為沒有任何資料來源和加工方式能夠穩定地增加收益。對於證券組合理論來說,其組合構建的條件之一即是假設證券市場是充分有效的,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能同等地得到充分的投資信息,如各種證券收益和風險的變動及其影響因素,同時不考慮交易費用。但對於證券組合的管理來說,如果市場是強式有效的,組合管理者會選擇消極保守型的態度,只求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率水平,因為區別將來某段時期的有利和無利的投資不可能以現階段已知的這些投資的任何特徵為依據,進而進行組合調整。因此在這樣一個市場中,管理者一般模擬某一種主要的市場指數進行投資。而在市場僅達到弱式有效狀態時,組織管理者則是積極進取的,會在選擇資產和買賣時機上下功夫,努力尋找價格偏離價值的資產。

有效市場假說和無效市場理論的比較

有效市場假說和無效市場理論是兩個不同的觀點,無效市場理論是建立在索羅斯的哲學研究基礎之上的。他認為人的認知並不能達到完美,所有的認識都是有缺陷的或是歪曲的,人們依靠自已的認識對市場進行預期,並與影響價格的內在規律價值規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場的走勢操縱着需求和供給的發展,這樣他就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我們所要對付的市場並不是理性的,是一個無效市場。

無效市場理論與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是互不相容的,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市場的運轉有其自身的邏輯性和理性,市場的發展最終是走向一個平衡點,而達到這個平衡點的前提條件,一是人們能夠在任何指定的時間完美地掌握市場信息,二是市場價格能反映所有有效的信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