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財政貼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財政貼息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財政貼息,亦稱"利息補貼"。它是指國家財政對使用某些規定用途的銀行貸款的企業,就其支付的貸款利息提供的補貼。

財政貼息實質上等於財政代替企業向銀行支付利息。財政貼息是用有限的財政資金帶動更多的社會投資和銀行貸款以發展社會經濟項目、貫徹政府政策意圖的一項重要措施。

財政貼息的方式

財政貼息主要有兩種方式:

1、財政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給受益企業。

2、財政將貼息資金撥付給貸款銀行,由貸款銀行以政策性優惠利率向企業提供貸款,受益企業按照實際發生的利率計算和確認利息費用。

財政貼息的用途 根據規定,財政貼息用於以下用途的貸款:

1、促進企業聯合,發展優質名牌產品。

2、支持沿海城市和重點城市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

3、發展節能機電產品。

4、投資落後地區等等。

在具體做法上,財政貼息有半補貼和全補貼兩種。

財政貼息資金

財政貼息資金是指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的,專項用於基本建設貸款貼息的資金。財政貼息資金申請報告的主要內容:

(1)項目單位的基本情況和財務狀況;

(2)項目的基本情況(建設背景、建設內容、總投資及資金來源、技術工藝、各項建設條件落實情況等);

(3)申請財政貼息資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據;

(4)項目招標內容(適用於申請財政貼息資金500萬元及以上的投資項目);

(5)國家發改委要求提供的其他內容。

已經國家發改委審批或核准的投資項目,其貼息資金申請報告的內容可適當簡化,在申請報告中重點論述申請財政貼息資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據。

術語解釋

財政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參與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活動及其形成的分配關係。

貼息是指匯票持有人向銀行申請貼現面額時,匯票持有人付給銀行的利息。

財政資金是指以國家財政為中心的預算資金、國債資金及其他財政性資金,既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還包括與國家財政有關係的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的貨幣收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財政資金應當專款專用,任何人不得違規挪用、拆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