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貨幣流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貨幣流量是中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貨幣流量亦稱「資金流量」,它是指經濟社會中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貨幣的變動數值,表示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支出或流動數量,即貨幣存量與單位貨幣參加交易次數的乘積。是由美國經濟學家M.A.柯普蘭在《美國貨幣流量研究》(1952)一書中首先提出,後被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採用。

貨幣流量是一個動態的貨幣概念,它所描述的是某一時期內貨幣數量的縱斷面。

貨幣流量分析方法

貨幣流量是運轉於整個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社會資金。為掌握整個社會資金的來龍去脈,須進行貨幣流量分析,具體分析方法為:先將國民經濟劃分為消費者、企業、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國外部門等,然後採用複式薄記方法,對整個國民經濟貨幣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的記錄,從而對全社會貨幣資金運動進行統計、分析和預測。資金流量分析通過編制資金流量賬戶體系進行。

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國民收入的分配使用是否基本平衡;投資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供應;借貸資金的供求是否平衡;政府的消費和投資是否有足夠的財政資金保證;國際收支是否平衡;增加貨幣供應和擴大使用的需要與可能等。貨幣流量分析現已成為國民生產和國民收入核算分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69年起,聯合國已將此項指標列入經濟資料和統計報表之中。

貨幣流量和貨幣存量的聯繫和區別

在經濟學中,區分存量和流量兩個不同概念是十分重要的。貨幣供給量是一個存量概念,是指某一時點上的貨幣供給量,通常所謂的貨幣供給量都是指這一含義。而貨幣流量則是指按一定時期計算的貨幣周轉總額,貨幣所完成的交易量總和。貨幣流量的大小等於貨幣供應量乘以貨幣流通速度。貨幣存量和貨幣流量都反映貨幣數量的大小關係。但是,兩者也有着明顯的差別:一個是某一時點的量;一個是某一時期的量。兩者在數量上遠不相等,其變動也絕非按一定比例、同一方向進行變動,即:在貨幣存量較多的情況下,由於貨幣周轉速度減慢,而使貨幣流量較少;反之,在貨幣存量較少的條件下,由於貨幣周轉速度加快,而使貨幣流量較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