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隱形冠軍企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隱形冠軍企業是中國的一個科技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隱形冠軍企業最早由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提出,是指那些不為公眾所熟知,卻在某個細分行業或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擁有核心競爭力和明確戰略,其產品、服務難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業

隱形冠軍企業的特點

從企業本身的特點來看,西蒙總結出隱形冠軍的八大特質:一是追求成為全球市場領袖;二是高度專注,隱形冠軍企業僅僅關注1到2個行業,並做到極致;三是國際化;四是持續創新,與時俱進地改良提升產品;五是客戶至上,積極滿足客戶需求;六是具有非常鮮明的競爭優勢,避免低端價格戰;七是注重員工培訓提高素質,離職率低;八是具有非常強勁的領導力,實現公司願景。

從行業和國家發展角度來看,一個國家或地區隱形冠軍的數量和比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製造業的先進程度。根據西蒙在2016年的研究,全球的隱形冠軍企業共有2734家,其中德國最多,有1307家,其次是美國,有366家,日本有220家,中國僅有68家,排在世界第八。德國每百萬居民「隱形冠軍」企業數量是16家,諸如奧地利、瑞士等國家也有13至14家,而中國僅有0.1家,排名第十七。

隱形冠軍企業入選條件

以洛陽市隱形冠軍企業的入選條件為例:

入選條件包括「隱形冠軍」企業和「隱形冠軍」培育企業的入選條件。「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入選條件如下:

一是在本市登記註冊,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中小企業範疇;

二是成立3年以上,且管理規範、經營良好、綜合競爭力強;

三是近三年無重大安全生產、環保事故發生,申報時不在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經營異常、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四是年營業收入在3000萬元以上,細分產品銷售收入占企業全部業務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上,細分產品在行業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省前3位,或是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直接配套,並成為主要供應商。

「隱形冠軍」企業在符合「隱形冠軍」培育企業條件的同時,還應達到以下指標:

一是主導產品在行業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

二是採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進行生產(或提供特色化的銷售服務),企業主導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具有省級首台套產品、省著名商標的,優先確認;

三是產品關鍵性能指標處於國內同類產品的領先水平。

隱形冠軍企業申報評審程序

以洛陽市隱形冠軍企業申報為例,申報評審程序如下:

(一)發布通知。每年上半年市工信局發布「隱形冠軍」(培育)企業申報通知,企業按照通知要求準備申報材料,並報所在縣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二)審核評審。各縣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對本地企業的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將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報市工信局發展規劃科。發展規劃科匯總後按照產業分工,將申報資料轉交至對口業務科室。對口業務科室組織對本行業申報企業相關資料進行審核,研究確定出本行業「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建議名單反饋至發展規劃科匯總後,統一報局黨組會研究審定

(三)表彰獎勵。局黨組會研究審定後,以市工信局名義發布洛陽市「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名單。

新發展格局構建下的隱形冠軍培育路徑

基於新發展格局構建的隱形冠軍培育面臨的環境條件分析如下:

隱形冠軍的產生既是企業自身發展戰略選擇的結果,會受外部發展環境的影響,同時隱形冠軍的發展整體狀況又影響國家及內部區域的發展。培育更多能補鏈、強鏈的隱形冠軍必須結合當前的長短板和優劣勢,從企業、行業、區域、社會等多維因素進行統籌考慮和合理判斷,從而幫助確定更加合理高效的培育路徑,出台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扶持政策。

(一)實力決定的區域差距客觀存在,但地方政策也具有關鍵作用

一個地區的製造業實力與當地隱形冠軍的數量之間具有相互促進和影響決定的作用,但也不可忽視政策差異性的影響。比如,廣東作為國內製造強省,隱形冠軍數量並非全國前三,這可能與其製造結構偏輕工型有關,而浙江一個地級市寧波居然就有55家,是重工業基地東北三省總和(19家)的將近三倍。分析其原因,寧波固然有較好的製造業發展基礎,但傾力打造「製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的系列針對性扶持培育政策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有着良好創新環境的廣東仍有很大潛力,有着良好重工業基礎的東北也有發展機遇,關鍵在於政策如何發揮作用。為減小區域發展差距,隱形冠軍發展落後區域應該實施更強化的支持引導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加大隱形冠軍培育力度,實現與經濟的良性互促作用,逐漸縮小發展差距。

(二)製造業的智能化服務化低碳化等發展趨勢將成為重要引領

隨着製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低碳化等轉型,智能製造等發展趨勢將引領未來製造業創新的方向。政府在培育隱形冠軍的過程中,應在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的過程中,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使更多順應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變革的隱形冠軍脫穎而出。為此要積極培育發展智能製造生態體系,推動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分工協作、共同發展,逐步形成以智能製造系統集成商為核心、各領域領先企業聯合推進、一大批定位於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深度參與的智能製造發展生態體系。

(三)企業發展環境和「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社會文化支撐

西蒙曾說,對於中國企業而言,要想成為持續成功的「隱形冠軍」,應更注重文化層面的深層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憑藉便宜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優勢實現快速發展,製造業領域普遍缺乏「工匠精神」。隨着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優勢的消失和各類成本的剛性增長態勢,金融業、房地產業客觀上對實體經濟造成一定擠壓,全社會「賺快錢」的傾向有所加劇。專注於一個細分領域搞製造,要抗拒的誘惑多,對企業的戰略定力要求高。企業選擇做隱形冠軍,就是放棄追逐誘惑、拼力賺快錢的機會。我國的隱形冠軍尤其需要注意避免橫向擴張看似能掙快錢但並不相關的業務範圍的傾向。在今後發展轉型和創新引領的新發展階段,「慢」即為「快」,更是「遠」。我國需要也正在逐步從經濟政策調整、人才培養、文化宣傳等各方面創造更好條件。

(四)我國發展隱形冠軍具備市場條件優勢,但需注意全球化能力的提升

從當前看,我國發展隱形冠軍具備市場條件優勢。第一是本土市場優勢。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這種巨大的本土市場優勢為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成長提供了相較於小國更加適宜、便捷和安全的初期成長環境。第二是上市融資優勢。相比於德國隱形冠軍上市融資意願不高且比例較低的情況,我國企業往往很早就IPO上市,企業獲得大量資本支持後,將資金用於快速增長以及對研發的高投入,這成為國內隱形冠軍容易快速崛起的重要利器。從數據來看,工信部評選出的596家單項冠軍企業中有255家在國內上市,占比42.8%。其中383家民營單項冠軍企業中有174家企業(45.4%)國內上市,134家國有單項冠軍企業中有50家企業(37.3%)國內上市。研發投入方面,平均每家單項冠軍企業擁有研發人員567人,這個數量也遠大於德國隱形冠軍。這些國內市場條件對於隱形冠軍種子企業的初期培育成長較為有利,但在企業發展較為成熟後要更重視追求卓越領先和全球化能力的提升等,才能真正成為全球行業冠軍。

隱形冠軍培育路徑

基於新發展格局構建的隱形冠軍培育路徑建議如下:

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國應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戰略思維、精準思維和創新思維,以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高度為導向推進隱形冠軍培育工作更進一步,在隱形冠軍的培育路徑上重點要在發展原則、空間布局、發展核心、重點方向、環境文化五個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一)發展原則:分類梯度培育,加強戰略優先

「隱形冠軍」的誕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個成長過程,因此,培育工作要有戰略耐心。要繼續堅持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化發展,通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為主框架的分類梯度培育方式,推進中小企業發展轉型升級,挖掘培育更多隱形冠軍。同時,要進一步增強對先進制造細分領域生產高端前沿技術產品和關鍵領域能補短板、強「四基」的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發展。建議從國家層面研究制定隱形冠軍企業產品和技術名錄,推行「揭榜掛帥」方式解決難題。適當情況下根據戰略優先和技術攻克難度等,以美國替代為先,制定國產化戰略,扶持國內同類企業參與、投入,形成良性循環並勝出。

(二)空間布局:冠軍強省主力,其他地區追趕

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創新發展的軟硬件基礎最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已成規模氣候,隱形冠軍的存量最多,挖掘培育最容易,應順應發展規律,培育成隱形冠軍的更大聚集地。中西部地區作為我國新的增長極,要繼續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革命,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優化營商環境,在快速發展中培育更多隱形冠軍。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情況相對特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最為缺乏,隱形冠軍企業最少,但也最為需要,要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為東北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圍繞重大技術設備龍頭企業推進配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方式,保持戰略耐心,梯度推進隱形冠軍培育,以更具創新性的思路和更有力度的全方位政策改革舉措推進隱形冠軍培育。

(三)發展核心:優化創新支撐,提高質量標準

「隱形冠軍」的核心特質即包括創新能力強和頂級的產品質量工藝,對此,政府要多措並舉引導幫助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並通過提高質量標準要求的方式促進隱形冠軍企業的培育發展。一是通過加強產業集群的打造提升來培育隱形冠軍,要合理布局和優化提升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合作、政產學研用一體互動的集群創新生態,促進產學研資源共享、聯合創新和成果轉化。二是要加強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在創新能力建設上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三是要搭建打造更多行業發展重大平台,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四是國家要完善質量管理機制,提高質量標準,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實施工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等,以質量要求的方式推進培育隱形冠軍。

(四)重點方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全球化

一是引導企業在智能化發展中培育隱形冠軍,通過加快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突破先進感知與測量、高精度運動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等一批共性關鍵技術,發展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核心部件,挖掘培育一批能實現產業鏈現代化的隱形冠軍。二是在推動發展服務型製造中培育和提升隱形冠軍。引導和支持製造業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從主要提供產品製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三是在推動綠色化發展中挖掘培育隱形冠軍。綠色化發展仍然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應該成為隱形冠軍創新突起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四是推進隱形冠軍全球化發展,提高品牌影響力。針對國內隱形冠軍企業全球化發展壁壘高和能力不足的問題,國家要積極通過外交政策等途經主動溝通合作,為企業提供支持幫助,破除不合理壁壘,同時應搭建平台,為相關企業全球化發展提供專業化服務。

(五)環境文化:宣傳專精特新,提升要素保障

要通過企業創新環境的優化和精耕細作、追求卓越等精神文化的塑造來培育更多隱形冠軍,並使現有隱形冠軍的成功不斷持續。一是改變以規模論英雄,加強政策引領,引導更多社會資源務實投入到製造業領域,踏踏實實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在全社會加大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提倡引導和宣傳。二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等要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挖掘培育的宣傳引導,為更多需要「專精特新」化轉型發展的中小企業提供發展思路和政策支持,完善和加強隱形冠軍梯次培育工作。三是加強人才、資金、土地等各類要素保障,為隱形冠軍的培育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更優惠的政策。比如,加強尖端科技人才和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培育和吸引,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優惠便利的政策服務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