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4.1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荆荠 的原始碼
←
香荆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8a682d3fd629804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8%8D%86%E8%8A%A5&src=tab_www&correct=%E8%8D%86%E8%8A%A5&ancestor=list&cmsid=e4d13576cf733ae52c78e2cb1308ea00&cmras=6&cn=0&gn=0&kn=50&crn=0&bxn=20&fsn=130&cuben=0&pornn=0&manun=36&adstar=0&clw=249#id=02e1cd208c7cec3031e92d8484e21e04&currsn=0&ps=104&pc=104 来自网络 的图片]</small> |} '''香荆荠'''又名荆芥(Nepeta cataria L.),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 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 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 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 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 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基本信息''' 中文名:荆芥 学名:Nepeta cataria L. 别称:[[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二名法:Nepeta cataria 族;荆芥族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唇形科 亚科:野芝麻亚科 属:荆芥属 种:荆芥 分布区域: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 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 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 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 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 侧脉3-4对,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7-3厘米,细弱。 花序为聚伞状,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组成连续或间断的、较疏松或极密集的顶生分枝圆锥花序, 聚伞花序呈二歧状分枝;苞叶叶状,或上部的变小而呈披针状,苞片、小苞片钻形,细小。 花萼花时管状,长约6毫米,径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内面仅萼齿被疏硬毛,齿锥形, 长1.5-2毫米,后齿较长,花后花萼增大戍瓮状,纵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 下唇有紫点,外被白色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长约7.5毫米,冠筒极细, 径约0.3毫米,自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长约2毫米, 宽约3毫米,先端具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4毫米, 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侧裂片圆裂片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 无毛。花柱线形,先端2等裂。花盘杯状,裂片明显。 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形,几三棱状,灰褐色,长约1.7毫米,径约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温。<ref>[https://www.zysj.com.cn/zhongyaocai/jingjie/index.html 荆芥_中药材_],中医世家 </ref> 1、《本经》:味辛,温。 2、《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 入肺、肝经。 1、《纲目》:入足厥阴经气分。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3、《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 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 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 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 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 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 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临床应用''' 1、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 左手脉浮数者: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水煎。食远服。 2、荆芥解表汤(时逸入方)治风寒感冒: 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杏仁各6g,[[赤苓]]9g,[[陈皮]]6g,[[神曲]]9g,生姜2片,葱白2段。水煎,日服1剂。 3、荆芥连翘汤(《回春》)治鼻渊:荆芥、[[柴胡]]、[[川芎]]、 [[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叶]]、[[栀子仁]]、[[黄芩]]、[[桔梗]]、[[连翘各]]1.5g,[[甘草]]1g,[[锉作]]1服,水煎服。 '''药理作用''' 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 '''附方''' 1、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2、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 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3、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 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4、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 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 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5、治大便下血: (1)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2)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6、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7、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8、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9、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 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 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宣明论方》倒换散) 10、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 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11、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 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 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2、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药物配伍''' 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9、当归荆芥治中风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荆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