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35.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马鲛鱼 的原始碼
←
马鲛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马鲛鱼.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726/d2be5631057e4425b42b2574613f0fa1.jpeg 原图连接][https://m.sohu.com/a/243427136_100207967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马鲛鱼02.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726/9d58b086f9cb449f8f72f3b0934e566d.jpg 原图连接][https://m.sohu.com/a/243427136_100207967 图片来自搜狐网]]] '''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上侧面有数列蓝黑色圆斑点,腹部龙白色,背鳍与臀鳍之后有角刺。在夏秋季常结群作远程洄游。 马鲛鱼刺少肉多,体多脂肪,与“雪菜”同烧鲜美异常,可作“熏鱼”,也可用盐腌制,是下饭佳肴。 鲅鱼也叫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鲅科,鲅鱼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猛,一般体长260—520毫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重20千克以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东海]]、[[黄海]]、[[渤海]]均产之。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常结群作远程洄游。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 ==外形特征== ===物种简介=== 鲅[bà]鱼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猛。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鲅鱼王”标本重260斤多,2.64米,20多岁。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点。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 ==生活习性== 鲅鱼的主要渔场在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4至6月为春汛,7至10月为秋汛,盛渔期在5至6月份。 捕捞方法为流网、机轮中层拖网及钩钓等。在资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湾是捕鲅鱼的好季节,太阳摸山前下流网,网浮、标芒绵延十几里,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体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获。鲅鱼性凶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其流线的形体、极高的游速、锋利的牙齿,似猎豹追杀猎物,惊恐的小鱼四处逃窜,常有慌不择路而冲上岸边礁石“起排子”,惊现鲅鱼飞身捕食的壮观场景。当值此时,垂钓者乐此不疲,礁石、舷边“甩鲅鱼”,盼上钩。鲅鱼体型较大,吃钩迅猛,钓感挺刺激,而成垂钓者的一大乐事。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 ==亚种分化== 鲅鱼分为两种:“鲐鲅和燕鲅”为前者体型较小,25厘米左右,后者则在40至50厘米以上。目前市场上卖的“燕鲅”相对大脊间刺少,肉质也要好一些,但产量也相对“台鲅”要少一点。 由此,刺少的“燕鲅”更适合做为烹制馅料的食材,“台鲅”则更适合用红烧、煮焖等方式烹制。当然,“燕鲅”用来红烧、焖煮也是相当美味的。 在自然环境中,鱼类具有特别的色彩和斑纹,或者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或者迷惑敌人或猎物,以保护自己或偷袭猎物。 生活在海洋中上层的马鲛鱼,它们的体背色深,多为蓝黑色、深蓝色或深青色,而腹部色淡,为银白色、白色或淡黄白色,这种颜色称为消灭色。如果从上往下看,由于鱼体背部在自然光下与海水的颜色相一致,所以虽则离鱼很近,也不易辨别。从鱼体的下面向上看,鱼类的腹部和水面的颜色以及天空的颜色很相似,难以区分。 ==生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 克,最大个体长2.28米,重168斤以上。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花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ref>{{ cite web | url=https://m.sohu.com/a/243427136_100207967 | title=马鲛鱼,一种少有人知道的深海鱼 | date=26 七月 2018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5 三月 2020 }}</ref> ==种群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 文昌铺前附近海域最为著名。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 ==营养价值== 马鲛鱼肉质细嫩洁白,糯软鲜爽,营养丰富,尾巴的味道特别好,物美价廉。素有“鲳鱼嘴,马鲛尾”之说。马鲛鱼原产地新西兰。在每年入秋后,在我国频繁活动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常在湛蓝的涛波里,形成青灰灰的一大片,一拨拨激起水花,景象蔚为壮观。 马鲛鱼属近海温水性洄游鱼类,鱼期:4-6月由于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故马鲛鱼生得浑身肥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优质鱼类。据分析,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1克,脂肪2.5克,并含多种维生素等。 马鲛鱼胆固醇含量低,富含提高人脑智力的DHA元素和大量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钙、铁、钠等微量元素,还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效,常食对治疗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症有一定辅助疗效。 马鲛鱼肉多刺少,肉嫩味美,民间有“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鱼”的赞誉。起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既可鲜食,也可腌制。鲜食时可清蒸、油炸、抄鱼片等;若用鱼肉煲粥或煎煮为汤,则色味清美,甜滑可口,尤其是马鲛鱼氽丸汤,那真是丸香、汤鲜、味美的海鲜一绝,更是四季皆宜、老少皆宜、中外皆宜、食客同赞的人间美食。隔夜马鲛鱼不适宜食用,以免中毒。*<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329862739_120117234 | title=马鲛鱼的营养价值,马鲛鱼的做法介绍 | date=28 七月 2019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25 三月 2020 }}</ref> ==营养成分== 由于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故马鲛鱼生得浑身肥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优质鱼类。马鲛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人工养殖== 马鲛鱼味道最为鲜美,被沿海一带的人称为“串乌”,是最受美食爱好者追捧的 “鱼中极品”,由于资源稀少,鱼价 “吓人”,经常卖出一条鱼几千元的价格。 不过,市民今后将有可能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这美味的鱼鲜,而且价格还会降低不少呢,因为,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马鲛鱼人工繁育在我市获得了成功。 上船即死,马鲛鱼不好养活。 渔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郑春静曾听渔民说起,养殖野生马鲛鱼鱼苗失败的事情,难道真的如当地渔民所说的,马鲛鱼不能人工养殖么? 出于职业的探究精神,2007年郑春静和几个同事组成了一个课题组开始了马鲛鱼人工养殖的研究, “马鲛鱼往往捕上船即死,所以我们日常吃的皆是冰鲜货,只有在清明前后的短短几日里,马鲛鱼会依习性游到近海港排卵交配,市民也只有那时才能真正吃上‘透骨新鲜’的马鲛鱼,如果能实现人工养殖,那么市民就可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鱼鲜了,此外马鲛鱼是一种比较好的经济鱼种,对渔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增收途径。” 20多天3万尾鱼苗全部死亡。 在网箱放养幼苗失败后,他们改变了思路希望通过海上人工授精进行人工育苗获得人工苗再进行养殖试验。郑春静说,当年人工受精成功,孵化仔鱼3万尾左右,起初郑春静按照大黄鱼育苗的经验和技术进行管理和育苗,但是,马鲛鱼数量还是急剧减少,20多天后育苗池内仅剩1尾3cm的鱼苗,而且在三天后也死亡。通过观察发现鱼苗相互残杀很严重,但是投下去的饲料仍旧在,郑春静和同事们感觉到可能是饵料有问题。于是在设计今年的育苗方案时已经将寻找合适的饵料列为重中之重。 2008年5月前后,在鄞州区渔船老大赵功达的帮助下,郑春静和同事们在海上作业220多小时,终于采捕到了性成熟度高的马鲛鱼30尾,人工授精成功,孵化出仔鱼苗10万尾,这次,郑春静把这些来之不易的鱼苗分多批次进行不同方式喂养,进行饲料筛选、驯化,终于初步掌握了马鲛鱼生活习性及其生长规律,并且申请了相关发明专利2项,一项已经受理,一项已经到达实审阶段。 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 这些养殖在宁波市海湾苗种繁育中心的人工育苗的马鲛鱼生长情况良好,数量大概约5000尾,随机抽样并测量幼鱼苗平均全长为12cm左右。 市科技局和市海洋渔业局分别对这个项目进行了验收,市科技局何晓南副局长指出,马鲛鱼人工繁育成功是水产育苗的重大突破,属国内、国际领先。 “其实现在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研究进行全人工养殖以及规模化养殖,并且分析人工饲养的马鲛鱼的肉质营养美味程度,加以改进,争取能够早日让市民不止在清明时节也可以吃上肉质鲜美的马鲛鱼”。 ==钓法介绍== 钓鲅鱼的钓点选择很关键,通常应该选择岛屿和海岛边比较大的礁岩附近和水质清而透明处。 钓鲅鱼可用拟饵也可真饵钓。拟饵钓在岛上较为合宜,真饵用于船钓效果最好。 蓝点马鲛属中上层回游性鱼类,每年的五月中旬——十月下旬结伴回游至沿海水域觅食,其中九月中旬——十月中旬为旺食期,常游弋于岸边及浅海区追食。 蓝点马鲛属肉食性鱼类,其性情凶猛,大多游弋于海面下1~3米处捕食小鱼、小虾及甲壳类动物。但也有时潜底追杀小鱼。其体形因为其流线“造型”,少有水阻,游速奇快。其银光闪亮的身体在觅食时常窜出海面,似猎豹般截杀猎物,常令上层水面上的较小鱼类猝不及防而丧生其利齿之下。钓蓝点马鲛在大连地区又俗称:“甩鲅鱼”,因其施钓时钓感刺激,吃钩迅猛,比起一般海鱼个体较大,并且在钓技上较其他鱼类钓法要求更高,是钓友展示其钓技高低一种标志,故深受广大沿海钓友钟爱的一种主钓“对象鱼”。 蓝点马鲛最大者可长达一米以上,重近10千克。只是近年来由于捕捞技术及近海各种网具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程度愈来愈高,近海沿岸水域已难见大鱼踪影,只剩下体长30——50厘米,体重在400——1500克之间,或更小些的蓝点马鲛(鲅鱼)。 主要钓法多采用矶礁的“远投拖钓”、近些年来兴起的“路亚钓”、“罗圈手甩线钓”以及船钓的“拖拽钓”、养殖筏区的“悬浮钓”等。(因“罗圈手甩线钓”系较原始的一种钓法,80年代后期以后除周边海岛基本已弃用,故在此不再赘述)。 ===矶礁施钓钓法=== 矶礁远投拖钓钓法:矶钓采用远投拖钓钓法是比较实用且有着原始形态拟饵“路亚”钓的一种方法,在大连地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其钓具配备简单、方便灵活,上钩率较高而为广大钓友所喜爱。 ===钓具配备:=== 30号左右3.9米~4.2米远投竿一支,匹配6000型左右旋压式绕线轮(过去多为两插竹制硬竿,齿形盘轮、主线0.6毫米)。 如西玛诺AERLEX5000~6000型。主线4号远投编织线,100米即可。子线过去均为使用0.2——0.3毫米钢丝绳一段,长约400毫米左右。现多采用1米左右小径涂层编织钢丝线或专用防咬前导线。钩为大型钩,长度120毫米,钩门宽度为30毫米,钩把处用粗约10毫米、长约60毫米的铅灌制而成,呈流线型,(渔具店有卖,也可用2~3毫米直径白钢焊条自制)钓饵为似饵,大多用河豚鱼皮或白色塑胶布制成,用细绳绑于钩后部铅把前部,把钩藏与其中。 ===钓具匹配:=== 主线穿过竿体所有导环,线端接大号8字转环。再将长约一米的带钩子线系紧于8字环内即可。 ===钓点与钓法:=== 选择风力在4级~5级左右(最好是西南风或西北风),大潮汐的早晚时间,即太阳升起或拂晓,或傍晚太阳落山的黄昏时机。钓位选择在水质清澈,有浪花翻滚,反拨流泡沫带的礁头突兀于海面的地方。站位必须有回旋余地且不妨碍抡竿。抡竿抛线,尽最大力量将拟饵抛向远处海面,当整套钓组溅落后于水面下约二米左右,立即将竿头下压指向海面,同时以均速摇动渔轮手柄收线,使似饵形似小鱼游弋,以诱蓝点马鲛追杀。如线收至近前无鱼上钩,需再将钓组抛出,如前番般操作收线,直至诱鱼截食吞钩。 同时,要注意随时观察海面,因蓝点马鲛喜食一种长约150毫米,粗约25毫米(胸鳍部分)体色银蓝,大连地区俗称“鲅鱼食”的小鱼,当蓝点马鲛追杀时,会四处逃窜,成群跃出水面,有时常慌不择路冲上海边和礁头。且蓝点马鲛成群在追杀时也常蹦出水面截食。大连地区的钓友称此现象为鲅鱼“起排子”。 意为有大群的蓝点马鲛聚集海面或上层水面疯狂觅食。此时,要立即将钓组抛出回摇收线,立时便可获鱼,且百发百中。但遇此种情况时,千万要注意一点,即抛线时只允许抛向小鱼逃窜方向的前方及左右侧,绝不可抛向后方或中间。因为这段距离为蓝点马鲛追食的中间部位,一旦将线抛于此间,由于钩、饵的声响较大,必将蓝点马鲛鱼群惊散,俗称“鱼炸了”。除功亏一篑外,弄不好还招至邻近钓友的呵斥。 蓝点马鲛的截食吞钩动作主要有两步,一是一口吞下,二是掉头急游离开原地。故在钓竿和手感上反应为:匀速回线中突然受阻,并伴有大力向后拽去,同时竿体受鱼掉头急游而左右摇动。此时应立即扬竿,使钩深扎鱼颌之上而顿住。 同时摇动手柄并慢慢将竿体仍压向水面,保持竿体免遭受力过大而折断。并且要保持钓线绷紧,绝不能有松线现象。因为蓝点马鲛往往在松线的瞬间用“洗鳃“的方法将钩甩掉而逃之夭夭。线收至近前,用大号抄网抄于岸上即可。如小于500克直接提出水面,拎于岸边。 因蓝点马鲛牙齿尖利,摘钩时要多加小心,具体方法是:手执钩把部分,顺势将钩用力推向鲅鱼口内,然后横压,使钓钩改变方向,即可将钩摘出。但建议还是用专业的鱼钳摘钩较为安全。 优势:钓具匹配简单,钓点选择范围比较广,且钓法手感激烈,易于操作。 缺憾:因钓位突兀于海面,紧靠水边,安全系数小,应注重加强防滑,防浪措施。 矶礁路亚钓钓法。 采用路亚钓法施钓蓝点马鲛,因其钓具简捷,钓法刺激,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至近些年来在辽东半岛较为盛行。 钓具配备:2.7米~3.0米专用10~30克路亚竿一支,不同克数10~30克浮水(FLOAT)、沉水(SINK)路亚数枚或“匙型铁板”。匹配旋压式绕线轮如西玛诺3000~4000型。主线为低塑性(LoworZeroMemory)专用路亚线。子线一般为100厘米左右长“尼龙前导线”或裹塑钢丝线。 钓组匹配:主线穿过所有导环,线端系一小号或中号8字环,或采用“电线结”法直接与子线相连,再接于“路亚”。 钓点与钓法:钓点选择基本与矶礁钓法相同,只是选择在水质清澈,有浪花翻滚,反拨流泡沫带的礁头突兀于海面的地方,最好是流水流经的交叉点更好。站位必须有回旋余地且不妨碍抡竿。抡竿抛线,尽最大力量将路亚抛向远处海面的泡沫带外延,当路亚溅落后于水面下,立即将竿头下压指向海面,同时以均速摇动渔轮手柄收线,并通过不时的扬竿回带使路亚在“游动”中似受伤小鱼般挣扎游弋,以诱蓝点马鲛追杀。如线收至近前无鱼上钩,需再将钓组抛出,如前番般操作收线,直至诱鱼截食吞钩。同时,要注意随时观测海面,以随时调整路亚克数和采用或沉水或浮水型。但要注意,当近岸时无鱼中钩,应快速收线以免挂底损失路亚饵。毕竟一只好的路亚价格不菲。 优势与缺憾:略同远投拖钓。只是因钓具调性更好,而施钓起来会更加刺激、有趣。 拖拽钓法:拖拽钓蓝点马鲛在大连地区俗称“拖鲅鱼”。通过船动力驱动的拖带,使沉浮于水面下的诱饵似小鱼快速游动,以诱导蓝点马鲛随饵追逐、吞饵,有“诱领”之意。 钓具配备:专用船钓100号左右竿一至二支,匹配横向式渔轮。主线编织线6号以上,线长200米左右。钓饵同矶礁远投。脑线0.3毫米钢丝绳长500毫米左右(渔具店有卖,或用淡水串钩钢丝线替代,但需剪掉其栓钩支架)。也可用一种腹下及尾部带锚钩的较大路亚饵;但使用时需在饵前的脑线前端加50克左右的通心铅坠。 钓位选择及钓法:选择在风力2-3级的天气出海,钓位应选择在海中礁岛的半径50米左右的周围。潮汐要求,潮水下落二分之一(即半潮,又叫“落半架”)或“回流”(指潮水下落至最低点后半小时左右,潮水刚开始上涨时间)以及高潮后的“回流”期的这一段时间施钓。 具体钓法:需选用小马力渔船。用大船马力太大,船尾的双螺旋桨翻起的浪花较大,并且航迹较长,面积较大,易使鲅鱼受惊而逃逸。最好采用雅马哈小型船用挂机,一般8马力左右均可。航速大约每小时8节左右。 当小船驶入钓点后,船速放慢至4-5节左右,将钓竿抛出线、饵后,继续向水中放线,大约离船80~120米时,小船提速至6节左右,使船后钓线略拉直并带起钓饵至海面下一米左右,然后将钓竿插于船侧专用卡座内或擎在手中,保持竿捎与海面的角度要形成45度夹角,以便于观察。 此钓法蓝点马鲛截食吞钩主要反应在竿体上。当中鱼时,竿稍突然上下急速点动,然后钓竿整体大弯,此时为起鱼最佳时机,应及时将竿后扬顿住,船速应立即放慢或停驶,然后快速摇动手柄回线。因此种钓法多为大蓝点马鲛上钩,如鱼太大,应调整好泄力放线。 因钓场范围大,且离岸较远,无任何障碍物,可使鱼挣扎要线,但需注意保持钓线始终处于蹦紧状态,以防大鱼“洗鳃”时甩掉钓钩。直至鱼不再要线,再摇轮收线,反复几次,大蓝点马鲛必精疲力尽被乖乖拖至船旁,用大抄网或刨钩将那一份得意捞于船舱。 优势:此种钓法可谓最悠闲放松的一种钓法。放线入海,安坐船中,眼观蓝天白云,耳闻涛声鸥鸣,间或瞄一眼竿捎,只等鱼儿上钩,当钓竿抖动,握竿入手,与鱼周旋,又倍加精彩刺激,故令广大钓友深恋此法。多年前,大连钓区一钓友,曾在“偏岛”南部海域用此法钓得一条长达一米,重约9千克的大鲅,一时传为美谈,而使众钓友“趋之若骛”纷纷前往该海域一试。 缺憾:对天气状况要求比较严,且身居深海之中,安全系数相对要小一些。故用此法施钓必须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在绝对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能出海。同时要多备饮水、食物及必要的救生装备,以免天气突变,小船回撤不及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养殖筏区内定位悬浮钓法:悬浮钓鲅鱼的范围只限定在贝类养殖区内(如扇贝养殖)钓一些个体较小的蓝点马鲛,一般个体重量均在400克~750克左右。出钓时机掌握在每年的九月中旬至十月的上旬这一阶段。 钓具配备:30号硬调海竿或50号船竿一支,长度最好在3-3.6米之间,配旋压式绕线轮。主线5号左右,脑线仍采用钢丝细线,只是略细一些,0.2毫米左右即可。因蓝点马鲛牙齿锋利,一般尼龙钓线很容易被其利齿咬断。以上其他钓法也是同理。脑线长约200毫米。钓钩用长海牌301号或22号钩,钓饵需用小活鱼(可就地取材,从养殖贝类的网箱里获取),或大泥鳅,但效果比小活鱼稍差。另备大号浮漂一支,太空豆两枚及略轻于浮漂浮力的铅坠一个。 具体钓位及钓法:钓位选择在贝类养殖区内,同时要有养殖工人现场操作的区域。因每年这段时间,扇贝等贝类的网箱经过一个夏季的悬浮,其网箱的网眼大部分被海泥及海中杂物糊满,影响贝类的透气透光及生长,故养殖工人需在此时将网箱提离水面,用木制器械敲击其网周,然后数次放于海中涮洗,使其杂物脱落以露出网眼。因其各种“污物”包括寄生在网壁上的各种小虾,小鱼和浮游生物落于海中,形成小范围“浑水”,诱来各种小型鱼类觅食,如:“鲅鱼食”(鳀鱼),“大棒”(一种上层小型尖嘴鱼学名鱵鱼)等。同时也必引来猎食的蓝点马鲛(鲅鱼),形成一种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连环状态。此时为施钓的最佳时机。 具体钓法:将小船驶入“浑水区”,将钓线拉出于等竿长,在钓线2米处夹上两颗太空豆,穿上浮漂(浮漂必须是底部有孔的那种),再穿上通心铅坠,在线头处栓牢一连接环,再将栓有快速别针和钓钩的钢丝脑线与连接环相连,完成匹配。取一鲜活小鱼,浅挂于鱼背部(切记不可挂深,以免影响鲜活),将竿平伸钓线垂直放入可见小“鲅鱼食”或“大棒”游动处,略回收钓线,待浮漂立稳,水下钓饵保持在离海面2米处游动,手执钓竿,静侯佳音。同时注意观察水面,当小“鲅鱼食”等小型鱼突然四处乱窜,并蹦出水面时,必是蓝点马鲛(鲅鱼)来临开始追食的讯号,应“严阵以待”随时注意浮漂动向。此种钓法的蓝点马鲛吞钩反应主要表现在浮漂上。当浮漂左右摆动,不可提竿,此时多为所挂活饵游动或鲅鱼擦身而过所。 ==鲅鱼传说== ===故事一===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质朴无华的故事,说有一个父母双亡名叫小伍的孩子,被一位忠厚慈善的老人收养,待他长大成人后,因受环境和家庭的熏陶,同样成长为老实厚道的青年,收养他的老人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小伍为妻,小伍为报答老人的恩情,天天勤奋劳作,早晚种地,白天捕鱼。 有一年春天,正值鱼汛期,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时想吃鲜鱼,可天公不作美,天天刮大风,无法出海捕鱼,眼看老人病情越来越重,小伍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出海了。家里的老人危在旦夕,女儿守在母亲的身边不停地说:“娘啊娘,你先别咽气,小伍一会儿就回来了。”老人听后点了点头:“好孩子,难为小伍了,罢了,罢了……”话没说完老人就咽了气。 就在此时小伍拿了一条大鲜鱼跑了回来,可老人已经去世了,夫妻二人悲痛欲绝,抱头大哭,只好把鲜鱼做熟后供在了老人的灵前,从那以后,小伍夫妻每年都要在老人的坟前供上这种初春刚捕到的大鱼,并按老人死前口中念叨“罢了,罢了”的哀叹为这种鱼起名为“罢鱼”,即现在的鲅鱼。 此事传开后,人们从小伍的经历中得到启示,那就是,老人能吃的时候,一定要让老人吃够,老人想吃的东西一定要让老人吃上,尤其是春天的鲅鱼。于是,春天送鲅鱼孝敬岳父岳母就这样积久成俗,流传至今。 ===故事二===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鲅鱼圈是个小渔村,海岸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月牙形,而是近乎一条直线。传说一位后生在打鱼时,遇到了海风,翻了船;起初,那颗避水珠含在嘴里,可后来一张嘴,避水珠就不知掉到哪里去了。 马鲛鱼后生乞求着鲅鱼公主,公主非常喜欢后生的那只笛子,便说:"你就把那只笛子送给我吧。"后生一口答应:"行!我保证于八月十五那一天,拿着笛子在海边上等你。"鲅鱼公主将后生背出来,藏在自己的后花园;然后喊来众姐妹,在渤海里为后生撒开人马,找那颗失落的避水珠。 八月十五这天,后生架着横笛,一个曲子连着一个曲子地吹。再过一会儿,这只笛子就要送给鲅鱼公主了,自己再也吹不着了,他有些恋恋不舍。 后生正吹得起劲的时候,一位邻舍的老渔夫,突然惊喜地喊道:"后生,你来看,开天辟地。" 后生顺着渔夫的手指往海里一看,可了不得了,满海的鲅鱼背,一个挤一个,黑糊糊,干压压,一个个正朝岸上张着圆嘴,大概是高兴地随着笛声唱歌吧,因为鲅鱼公主一会儿就要得到笛子了。 可是,老渔夫劝着后生,道:"你把笛子给她们,她们不就远走高飞了吗,后生,你千万别给呀!"说完转身远去了。 时间到了,鲅鱼公主等后生前来交笛,可后生没过来;时间过了,公主仍等后生前来交笛子,可后生仍然没过来。公主一看,后生根本没有交笛子的意思,回头给众姐妹一个信号,接着是一阵排山倒海般怪叫,齐声咒骂后生言而无信。 后生揣着横笛,转身往家走。鲅鱼们急了眼,只听公主一声令下,"咯吱,咯吱,咯吱"几百万条鲅鱼一齐吞吃海岸,想追上后生,把后生吞掉。然而,尽管海岸被啃去了一大块,成为月牙形的海湾,水边上躺着一条挨一条的鲅鱼,形成多半个圆圈。 那个老渔夫走后驾起船,朝鲅鱼后路下了网,想从中发了个大财,没想到鱼多力量大,又在气头上,大家一使劲,把网给带跑了,网把船拽翻了,老渔夫淹死了。 这以后,每年八月十五那天,鲅鱼群总要在这里闹腾一阵子。 从此,这个半月形的海岸渔村,就被人称为鲅鱼圈了。 ==视频== 舌尖上的中国:香煎马鲛鱼,不用添加任何调料完全原汁原味 {{#iDisplay:n0553va81l4|800|600|qq}} ==视频== 教你一个马鲛鱼的做法 {{#iDisplay:a0886aumfax|800|600|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马鲛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