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批量不合格率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批量不合格率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目錄

名詞解釋

批量不合格率是指在一定期間內,在所有的檢驗批中,若因檢驗判定不合格而整個檢驗批需要返工(或返修或報廢)的批數占總的檢驗批的批數的比例。批量不合格率是質量管理常用術語。

批量不合格率的作用

作用:用作結果度量,用來監控過程整體質量水平。

批量不合格率的公式

公式:批量不合格率=不合格批數/總的檢驗批數*100%。

批量不合格率相關術語解釋

檢驗批:是提交進行檢驗的一批產品,也是作為檢驗對象而匯集起來的一批產品。通常檢驗批應由同型號、同等級和同種類(尺寸、特性、成分等),且生產條件和生產時間基本相同的單位產品組成。

生產批:是指由生產計劃決定的投入生產的一定數量的一批產品。

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QM)指對確定和達到質量所必須的全總職能和活動的管理,其管理職能主要是負責質量方針政策的制訂和實施等。

質量管理有八大原則:

原則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原則2:領導作用

原則3:全員參與

原則4:過程方法

原則5:管理的系統方法

原則6:持續改進

原則7: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

原則8:與供方的互利關係

管理已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用性。它應用了管理學、技術、數學等各門學科的成就和方法。質量管理學的內容包括:

1、質量和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指導思想和原理;

2、質量管理工作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3、有關驗收抽樣和工序控制的理論;

4、有關質量設計的方法和技術。

質量不僅是指產品質量,也可以是某項活動或過程的工作質量,還可以是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質量。質量是由一組固有特性組成,這些固有特性是指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的要求的特性,並由其滿足要求的程度加以表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