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進口總額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目錄

名詞解釋

進口總額又稱進口貿易額或進口總值,是以貨幣表示的一定時期內一國從國外進口的商品的總金額。中國進口總額按到岸價格(CIF型值)統計,即按照貨價、貨物運抵中國關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之和統計,不包括進口關稅和環節稅。

進出口總額

進出口總額又稱進出口貿易額或進出口總值,是以貨幣表示的一定時期內一國全部實際進出口商品的總金額,分為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以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統計表示。包括對外貿易實際進出口貨物、來料加工裝配進出口貨物、國家間、國際組織無償援助和贈送的物資、進料加工進出口貨物等。出口貨物按離岸價格(FOB)統計,進口貨物按到岸價格(CIF)統計。

進出口總額是開展經濟分析和決策、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依據。國家海關總署按照進出口經營單位在地原則,以進出口經營單位的報關單為原始憑證,通過超級匯總取得進出口數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進出口總額也採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如2013年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為328.37億美元,表明的是所有在廣西工商管理部門註冊的外貿企業進口貨物和出口貨物的總金額,其中既包括在廣西口岸進出口的貨值,也包括在全國其他口岸進出口的貨值。

進出口貨物統計項目

進出口貨物的統計項目包括:

(一)品名及編碼;

(二)數量、價格;

(三)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

(四)貿易方式;

(五)運輸方式;

(六)進口貨物的原產國(地區)、啟運國(地區)、境內目的地;

(七)出口貨物的最終目的國(地區)、運抵國(地區)、境內貨源地;

(八)進出口日期;

(九)關別;

(十)海關總署規定的其他統計項目。

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海關監管需要,海關總署可以對統計項目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