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蜀主芙蓉城

增加 31 位元組, 1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蜀主芙蓉城''' [[ 南宋 ]] [[ 诗人 ]] 、词人、宫廷琴师[[汪元量]]的作品。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汪元量在 [[]] 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545.html 汪元量] 诗词名句网</ref>
==正文==
==人物简介==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 [[ 文天祥 ]] 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 [[ 元世祖 ]] 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 [[ 杭州 ]] ,为道士以终。
<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wangyuanliang/ 汪元量的诗词全集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 古诗词鉴赏网 </ref>
文天祥兵败被执,囚于大都,汪元量曾屡至囚所探视。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为元量作品作序。汪元量写了《妾薄命呈文山道人》、《生挽文丞相》等诗,勉励文天祥尽节。在文天祥壮烈殉国后,他又作了《孚丘道人招魂歌》九首,形式模仿杜甫的《同谷七歌》,为文天祥招魂。
汪元量伴随三宫在北方生活了十三年,期间常出席元主举行的各种筵席,并以琴名于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别恩遇。他还授瀛国公赵显诗书,曾出仕 [[ 翰林院 ]] ,奉命降香。至元二十五年(1288)以后,太皇太后、王昭仪仙逝,十八岁的瀛国公赵显入吐蕃学佛法,其母全太后入正智寺为尼,他守候的宋室王族分崩离析,此时汪元量毅然决然地上书太祖请求南归,至元二十五年(1288)终得黄冠归,自号水云子。南归后,他组诗社,过潇湘,入蜀川,访旧友,后于钱塘筑“湖山隐处”,自称“野水闲云一钓蓑”。据传他行踪飘忽,被时人称为“神仙”,终老山水。<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dff8396923ed.aspx 汪元量] 古诗文网 </ref>
==参考资料==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