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蜀主芙蓉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5: 行 25:
 
|}
 
|}
  
'''蜀主芙蓉城'''是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汪元量]]的作品。
+
'''蜀主芙蓉城''' [[ 南宋]] [[ 诗人]] 、词人、宫廷琴师[[汪元量]]的作品。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545.html 汪元量] 诗词名句网</ref>
+
 汪元量在[[]] 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545.html 汪元量] 诗词名句网</ref>
  
 
==正文==
 
==正文==
行 39: 行 39: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 文天祥]] 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 元世祖]] 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 杭州]] ,为道士以终。
 
<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wangyuanliang/ 汪元量的诗词全集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 古诗词鉴赏网  </ref>
 
<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wangyuanliang/ 汪元量的诗词全集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 古诗词鉴赏网  </ref>
  
行 50: 行 50:
 
 文天祥兵败被执,囚于大都,汪元量曾屡至囚所探视。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为元量作品作序。汪元量写了《妾薄命呈文山道人》、《生挽文丞相》等诗,勉励文天祥尽节。在文天祥壮烈殉国后,他又作了《孚丘道人招魂歌》九首,形式模仿杜甫的《同谷七歌》,为文天祥招魂。
 
 文天祥兵败被执,囚于大都,汪元量曾屡至囚所探视。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为元量作品作序。汪元量写了《妾薄命呈文山道人》、《生挽文丞相》等诗,勉励文天祥尽节。在文天祥壮烈殉国后,他又作了《孚丘道人招魂歌》九首,形式模仿杜甫的《同谷七歌》,为文天祥招魂。
  
 汪元量伴随三宫在北方生活了十三年,期间常出席元主举行的各种筵席,并以琴名于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别恩遇。他还授瀛国公赵显诗书,曾出仕翰林院,奉命降香。至元二十五年(1288)以后,太皇太后、王昭仪仙逝,十八岁的瀛国公赵显入吐蕃学佛法,其母全太后入正智寺为尼,他守候的宋室王族分崩离析,此时汪元量毅然决然地上书太祖请求南归,至元二十五年(1288)终得黄冠归,自号水云子。南归后,他组诗社,过潇湘,入蜀川,访旧友,后于钱塘筑“湖山隐处”,自称“野水闲云一钓蓑”。据传他行踪飘忽,被时人称为“神仙”,终老山水。<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dff8396923ed.aspx 汪元量] 古诗文网  </ref>
+
 汪元量伴随三宫在北方生活了十三年,期间常出席元主举行的各种筵席,并以琴名于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别恩遇。他还授瀛国公赵显诗书,曾出仕[[ 翰林院]] ,奉命降香。至元二十五年(1288)以后,太皇太后、王昭仪仙逝,十八岁的瀛国公赵显入吐蕃学佛法,其母全太后入正智寺为尼,他守候的宋室王族分崩离析,此时汪元量毅然决然地上书太祖请求南归,至元二十五年(1288)终得黄冠归,自号水云子。南归后,他组诗社,过潇湘,入蜀川,访旧友,后于钱塘筑“湖山隐处”,自称“野水闲云一钓蓑”。据传他行踪飘忽,被时人称为“神仙”,终老山水。<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dff8396923ed.aspx 汪元量] 古诗文网  </ref>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於 2024年5月12日 (日) 13:28 的最新修訂

蜀主芙蓉城

作品名稱:蜀主芙蓉城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汪元量

蜀主芙蓉城,是南宋詩人、詞人、宮廷琴師汪元量的作品。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汪元量在[[]]詩歌的創作上有很深的造詣,其詩大多為記亡國之戚、去國之苦而作,在後世有「宋亡之詩史」之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論道:「其詩多慷慨悲歌,有故宮離黍之感,於宋末之事,皆可據以徵信。」有《湖山類稿》五卷、《水雲集》一卷傳世。[1]

正文

芙蓉城上草萋萋,弔古徘徊日欲西。

帝子不來花蕊去,荒唐無主亂鴉啼。[2]

人物簡介

咸淳(1265年~1274年)進士。南宋度宗時以曉音律、善鼓琴供奉內廷。元軍下臨安,隨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後。時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獄中,汪元量不顧個人安危,常去探望,兩人以詩唱和,互相激勵,結下了深厚情誼。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許可,出家為道士,離開大都還江南,暗中結交抗元志士,在浙、贛一帶鼓動反元,圖謀恢復宋室江山。與民族志士謝翱來往甚密。謝翱曾作《續操琴·哀江南》,歌頌其抗元活動。晚年退居杭州,為道士以終。 [3]

作者生平

汪元量出生在一個琴而儒的大家庭中。年輕時,因精於彈琴作畫、寫詩填詞,「以詞章給 事宮掖」,成為供奉內廷的琴師,侍謝太后(理宗之後)和王昭儀(度宗之嬪),並與柴望(著有《秋堂集》)、馬廷鸞(著有《碧梧玩芳集》)等有交往。

德祐二年(1276)宋廷降元,元世祖詔三宮北遷大都。汪元量以宮廷琴師身份隨太皇太后北行,「杭州萬里到幽州」,目睹了南宋奉表降元的悲慘一幕,也親身經歷了三宮北上、燕京生活,由此寫下了《醉歌》、《越州歌》、《湖州歌》等具有強烈紀實性的詩史作品,以獨特的視角記錄宋元更替時期的真實事件,以補史書之不足。

文天祥兵敗被執,囚於大都,汪元量曾屢至囚所探視。文天祥為汪元量集杜甫詩句,成《胡笳十八拍》,並為元量作品作序。汪元量寫了《妾薄命呈文山道人》、《生挽文丞相》等詩,勉勵文天祥盡節。在文天祥壯烈殉國後,他又作了《孚丘道人招魂歌》九首,形式模仿杜甫的《同谷七歌》,為文天祥招魂。

汪元量伴隨三宮在北方生活了十三年,期間常出席元主舉行的各種筵席,並以琴名於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別恩遇。他還授瀛國公趙顯詩書,曾出仕翰林院,奉命降香。至元二十五年(1288)以後,太皇太后、王昭儀仙逝,十八歲的瀛國公趙顯入吐蕃學佛法,其母全太后入正智寺為尼,他守候的宋室王族分崩離析,此時汪元量毅然決然地上書太祖請求南歸,至元二十五年(1288)終得黃冠歸,自號水雲子。南歸後,他組詩社,過瀟湘,入蜀川,訪舊友,後於錢塘築「湖山隱處」,自稱「野水閒雲一釣蓑」。據傳他行蹤飄忽,被時人稱為「神仙」,終老山水。[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