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调歌头系列6-10首」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水调歌头系列6-10首</big>''' |- |<center><img src=http://www.hwjyw.…”)
 
 
行 22: 行 22:
 
|}
 
|}
  
'''水调歌头系列6-10首'''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
'''水调歌头系列6-10首'''是[[ 南宋]] 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出生在济南,成长期正值中原沦陷,北方人民的灾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ref>[http://www.hwjyw.com/resource/content/2010/02/26/4092.shtml 辛弃疾] 中国华文教育网</ref>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出生在[[ 济南]] ,成长期正值中原沦陷,北方人民的灾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ref>[http://www.hwjyw.com/resource/content/2010/02/26/4092.shtml 辛弃疾] 中国华文教育网</ref>
  
 
==正文==
 
==正文==
行 51: 行 5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limixun/ 辛弃疾]古诗文网</ref>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 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limixun/ 辛弃疾]古诗文网</ref>
  
 
==隐居生活==
 
==隐居生活==

於 2024年5月12日 (日) 13:34 的最新修訂

水調歌頭系列6-10首

來自 中國華文教育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系列6-10首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辛棄疾

水調歌頭系列6-10首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之一。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出生在濟南,成長期正值中原淪陷,北方人民的災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

正文

水調歌頭·歲歲有黃菊

歲歲有黃菊,千載一東籬。悠然政須兩字,長笑退之詩。自古此山元有,何事當時才見,此意有誰知。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須辭。回首處,雲正出,鳥倦飛。重來樓上,一句端的與君期。都把軒窗寫遍,更使兒童誦得,歸去來兮辭。萬卷有時用,植杖且耘耔。

水調歌頭·淵明最愛菊

淵明最愛菊,三徑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載風味此山中。手把離騷讀遍,自掃落英餐罷,杖屨曉霜濃。皎皎太獨立,更插萬芙蓉。水潺湲,雲澒洞,石巃嵸。素琴濁酒喚客,端有古人風。卻怪青山能巧,政爾橫看成嶺,轉面已成峰。詩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水調歌頭·相公倦台鼎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孺子宅邊水,雲影自悠悠。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雲雨,一醉早歸休。賤子親再拜,西北有神州。

水調歌頭·四坐且勿語

四坐且勿語,聽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樹變鳴禽。鴻雁初飛江上,蟋蟀還來床下,時序百年心。誰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歡多少,歌長短,酒淺深。而今已不如昔,後定不如今。閒處直須行樂,良夜更教秉燭,高曾惜分陰。白髮短如許,黃菊倩誰簪。

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

折盡武昌柳,掛席上瀟湘。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莫把驪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淒涼。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2]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3]

隱居生活

1178年決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定居。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因受-被免職,歸隱上饒。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見後文「名士相會」);鵝湖之會後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離職,辛棄疾懷着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開禧三年秋天,農曆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68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4]

主要作品

辛棄疾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其詩集《稼軒集》已佚。清人辛啟泰輯有《稼軒集抄存》,近人鄧廣銘增輯為《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詩》錄有其詩。

參考資料

  1. 辛棄疾 中國華文教育網
  2. 「辛棄疾」詩詞全集 水調歌頭系列6-10首 詩詞名句網
  3. 辛棄疾古詩文網
  4. 辛棄疾濟南市 歷城區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