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索洛剩余”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索洛剩余'''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ref>[https://cul.sohu.com/a/600456221_121124718 云端超…”)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923/b30fedb2b2c64460a69623c97ba95eb9.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22942318_12181745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索洛剩余'''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索洛剩余'''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2024年5月12日 (日) 07:53的最新版本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索洛剩余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名词解释

索洛剩余又称索洛残差,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而言,索洛剩余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

索洛剩余概述

索洛剩余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提出的一个重要经济概念。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索洛1957年的论文中,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索洛认为,除了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和资本)之外,还存在一个无法直接测量的因素,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贡献。这个因素被称为“技术进步”,而索洛剩余正是用来量化这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索洛的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可以分解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三个部分。通过统计分析,索洛发现,即使在考虑了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长之后,仍然有一部分经济增长无法得到解释。这部分未被解释的增长,即索洛剩余,被归因于技术进步。

索洛剩余还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一个分析和预测经济增长的新工具。它表明,经济增长并非完全依赖于资源的投入,而是与创新、效率提升和新知识的创造密切相关。

索洛剩余的提出,强调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凸显了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研发和创新政策对推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对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出或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狭义的经济增长主要指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规模,GDP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反映。从供给端看,主要参考指标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从需求端看,主要参考指标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

经济增长率(RGDP),是末期GNP与基期GNP的比较,以末期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长短,所以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指标。通俗来讲,如果变量的值都以现价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名义增长率,反之如果变量的值都以不变价(以某一时期的价格为基期价格)计算,则公式计算出的增长率就是实际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