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收敛型蛛网”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收敛型蛛网'''是一个专用名词。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ref>[https://www.sohu.com/a/513391189_12009…”)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31213/57dfe5db1cdd462089fd0e7e79387183.pn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43851683_12112895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收敛型蛛网'''是一个专用名词。
 
'''收敛型蛛网'''是一个专用名词。

2024年5月11日 (六) 23:15的最新版本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收敛型蛛网是一个专用名词。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收敛型蛛网是指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则价格、产量波动幅度逐渐减小,最终趋于平衡。

收敛型蛛网概述

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即需求曲线较为平缓,供给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所以,供求曲线的上述关系是蛛网趋于收敛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

收敛型蛛网的特点和过程

(1)特点:需求曲线较供给曲线平坦,即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

(2)过程:因市场收外在干扰偏离原来均衡状态,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围绕均衡价格和均横产量上下波动,波动幅度变小,最终回到原来均衡状态。

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由美国的舒尔茨、意大利的里西和荷兰的丁伯根于1930年各自提出,是一种引入时间因素考察价格和产量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动态均衡分析。由于均衡变动过程反映在二维坐标图上形如蛛网,故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其命名为蛛网理论。蛛网理论认为均衡状态被打破之后不一定可以自动恢复,假定前提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时间较长,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规模无法改变,那个体单位只能影响产品产量而无法改变商品的价格。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蛛网理论多用于分析农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下个周期产量的影响时,所发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根据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对比关系,价格和供给量的变化可分为三种情况:①收敛型蛛网;②发散型蛛网;③封闭性蛛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