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厌恶品”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厌恶品'''是一个专用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ref>[https://cul.sohu.com/a/533909977_12023714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10611/f8c7125752f34ac4a0e0acc381adfd17.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471642914_12112944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厌恶品'''是一个专用名词。
 
'''厌恶品'''是一个专用名词。

2024年5月11日 (六) 23:27的最新版本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厌恶品是一个专用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厌恶品指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消费者喜欢一种商品而讨厌另外一种商品的情况。

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厌恶品简而言之就是你讨厌的东西,例如噪音、垃圾、污水……

假设消费者同时消费两种商品,x为普通商品(可能是正常品、劣等品或吉芬品),y是厌恶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前者是“多多益善”,后者则反过来,是“越多效用越低”,它们的无差异曲线可能是下图三种里的某一种:

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效用增加的方向。

这表示:

x增加则效用增加,x减少则效用减少;

y增加则效用减少,y减少则效用增加。

所以无差异曲线必然向右上方倾斜,因为增加(减少)了x时,要保持效用不变,则必须同时也要增加(减少)y。

商品概述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商品可以作为成品满足人的需要,也可以是半成品、原材料的形式来满足人的需求。

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属性。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是存在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价值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第三,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2.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