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5: 行 5:
 
|}
 
|}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地处闽南千年文化古镇——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现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福建省示范中学、福建省重点中学、重点华侨中学、国家级文明单位,晋江市养正中学是省一级达标中学、省文明单位<ref>[http://dzswenming.gov.cn/zcfg/60.html 文明单位六条标准],河南省邓州市文明网,2015-06-16</ref>、省文明学校(连续4届)、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ref>[https://www.doc88.com/p-0971418866521.html 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道客巴巴,2015-03-20</ref>实验学校、国家级培养体育人才试点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地处闽南千年文化古镇——[[ 福建省]][[ 晋江市]][[ 安海镇]] ,现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福建省示范中学、福建省重点中学、重点华侨中学、国家级文明单位,晋江市养正中学是省一级达标中学、省文明单位<ref>[http://dzswenming.gov.cn/zcfg/60.html 文明单位六条标准],河南省邓州市文明网,2015-06-16</ref>、省文明学校(连续4届)、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ref>[https://www.doc88.com/p-0971418866521.html 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道客巴巴,2015-03-20</ref>实验学校、国家级培养体育人才试点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晋江市养正中学,建校九十多年来,该校共为国家培养了二万多名初中毕业生、一万多名高中毕业生。近十年来,向高等院校输送了一万多名合格新生。
+
 晋江市养正中学,建校九十多年来,该校共为国家培养了二万多名初中毕业生、一万多名[[ 高中]] 毕业生。近十年来,向高等院校输送了一万多名合格新生。
  
 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年11月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
 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年11月被评为第一届全国[[ 文明]] 校园。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晋江市养正中学,岁月悠远、积淀厚重。学校的渊源可追溯至宋代闽南最早的书院——石井书院。朱熹之父朱松,宋绍兴初任安海(时称石井)第一任镇监,朱松在安海鳌头精舍施教理学。其时朱熹任同安主簿,经常在泉州所属各地讲学。由于父亲朱松在安海任职,朱熹对安海有特殊感情,故经常来鳌头精舍讲学,其后鳌头精舍辟建二朱先生祠。及至朱熹的儿子朱在任安海镇监,于鳌头精舍设石井书院。石井书院是闽南最早的书院,历宋元明清近千年,培育出无数才子俊杰。
+
 晋江市养正中学,岁月悠远、积淀厚重。学校的渊源可追溯至宋代闽南最早的书院——石井书院。朱熹之父朱松,宋绍兴初任安海(时称石井)第一任镇监,朱松在安海鳌头精舍施教理学。其时朱熹任同安主簿,经常在泉州所属各地讲学。由于父亲朱松在安海任职,朱熹对安海有特殊感情,故经常来鳌头精舍讲学,其后鳌头精舍辟建二朱先生祠。及至[[ 朱熹]] 的儿子朱在任安海镇监,于鳌头精舍设石井书院。石井书院是闽南最早的书院,历宋元明清近千年,培育出无数才子俊杰。
  
 
==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
  
1948年,学校迁址于寨埔(今校址)并增设高中部,易名为养正中学,增至8个班级,学生500人,规模初具。其后几年华侨乡贤多次慷慨捐款建设学校。至此,养正中学规模颇大,校舍壮观,办学质量高,在福建省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1957年,高考录取率居福建省前列,学生在全国性运动会上也取得喜人的成绩。至六十年代,学校全面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广大教职员工敬业进取,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学校声誉日隆,1960年学校获批为省属重点中学。
+
1948年,学校迁址于寨埔(今校址)并增设高中部,易名为养正中学,增至8个班级,学生500人,规模初具。其后几年华侨乡贤多次慷慨捐款建设学校。至此,养正中学规模颇大,校舍壮观,办学质量高,在福建省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1957年,[[ 高考]] 录取率居福建省前列,学生在全国性运动会上也取得喜人的成绩。至六十年代,学校全面贯彻正确的[[ 教育]] 方针,广大教职员工敬业进取,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学校声誉日隆,1960年学校获批为省属重点中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校名改为“人民中学”。学校和全国各地一样曾一度停课,复课以后,教学秩序也一度被打乱,年段改称“连”,班级改称“排”。1970年,校名改为“安海中学”。文革期间,养正中学虽然与全国各地一样搞阶级斗争,也忙于“学军学农学工”,但以陈铭贤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坚持抓教学质量,在“交白卷”为“英雄”的年代里,养正中学坚持考试这一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对的保证。体育成绩也在原来五六十年代良好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七十年代初有30多人次在全国性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前五名的成绩。
+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发生,校名改为“人民中学”。学校和全国各地一样曾一度停课,复课以后,教学秩序也一度被打乱,年段改称“连”,班级改称“排”。1970年,校名改为“安海中学”。文革期间,养正中学虽然与全国各地一样搞阶级斗争,也忙于“学军学农学工”,但以陈铭贤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坚持抓教学质量,在“交白卷”为“[[ 英雄]] ”的年代里,养正中学坚持考试这一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对的保证。体育成绩也在原来五六十年代良好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七十年代初有30多人次在全国性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前五名的成绩。
  
 
==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
  
 文革结束后,教学秩序恢复,养正中学的发展步入正轨。1978年恢复原校名养正中学,全国恢复高招后,学校的教学成绩显示出老校名校强劲的发展势头,1977年,恢复高考,养正中学的高校录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改革开放,为养正中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学校进入全新发展时期,1983年学校评为省华侨重点中学。其时华侨乡贤继续捐资兴教,学校环境焕然一新,教学设施,教学成绩斐然。1982年至1998年,学生共有7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励,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至1998年高考录取率已超过90%。1984年至1997年学校共有7次获国家级奖励,1993年和1998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单位。1997年1月,养正中学被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2017年,乡贤陈永建再向养正中学捐赠5000万元。
+
 文革结束后,教学[[ 秩序]] 恢复,养正中学的发展步入正轨。1978年恢复原校名养正中学,全国恢复高招后,学校的教学成绩显示出老校名校强劲的发展势头,1977年,恢复高考,养正中学的高校录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改革开放,为养正中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学校进入全新发展时期,1983年学校评为省华侨重点中学。其时华侨乡贤继续捐资兴教,学校[[ 环境]] 焕然一新,教学设施,教学成绩斐然。1982年至1998年,学生共有7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励,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至1998年高考录取率已超过90%。1984年至1997年学校共有7次获国家级奖励,1993年和1998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单位。1997年1月,养正中学被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2017年,乡贤陈永建再向养正中学捐赠5000万元。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承载丰厚历史,谱写崭新篇章。新世纪之秋,养正中学实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跨越。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是 年,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停止招收初中生,至2005年,养正中学初中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初中部分离出学校,学校成为一所普通高级中学。这一时期学校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高楼林立。
+
 承载丰厚历史,谱写崭新篇章。新世纪之秋,养正中学实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跨越。200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是 年,按照[[ 政府]] 有关规定,停止招收初中生,至2005年,养正中学初中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初中部分离出学校,学校成为一所普通高级中学。这一时期学校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高楼林立。
  
 学校深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机制,管理制度逐步规范,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成绩再创新高,2005年朱诗雄同学夺得福建省理科高考总分第一名。学校实施科研强校的战略,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试验学校”。
+
 学校深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机制,管理制度逐步[[ 规范]] ,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成绩再创新高,2005年朱诗雄同学夺得福建省理科高考总分第一名。学校实施科研强校的战略,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试验学校”。
  
 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学校贯彻“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创德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2000年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10月养正中学被中共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并于2008年顺利通过中期验收,喜迎八秩华诞,勇创世纪辉煌。养正中学秉持“文化立校,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锐意创新,科学发展。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满怀豪情,立足养正文化,光大养正精神,正朝着“福建省、全国闻名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文明学校”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养正中学必将高奏出新时代的凯歌。
+
 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6年被[[ 福建省教育厅]] 确认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学校贯彻“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创德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2000年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10月养正中学被中共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并于2008年顺利通过中期验收,喜迎八秩华诞,勇创世纪辉煌。养正中学秉持“文化立校,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锐意创新,科学发展。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满怀豪情,立足养正文化,光大养正精神,正朝着“福建省、全国闻名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文明学校”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养正中学必将高奏出新时代的凯歌。
  
 该校占地110亩,建筑面 积3 万5千平方米;在校学生2600人,专任教师156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40人;图书馆藏书14万册;教育实验设备达国家一级标准,拥有计算机校园网络中心、闭路电视演播中心、教师电子备课中心、教育计算机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管理中心、图书资料计算机管理中心。
+
 该校占地110亩,[[ 建筑面 积]]3 万5千平方米;在校学生2600人,专任教师156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40人;图书馆藏书14万册;教育实验设备达国家一级标准,拥有计算机校园网络中心、闭路电视演播中心、教师电子备课中心、教育计算机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管理中心、图书资料计算机管理中心。
  
 
==教学成绩==
 
==教学成绩==
  
 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严、正、勤、实”的优良校风。几年来,学校先后9次获国家级表彰,24次获省级表彰。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8%以上,2001年理工科高考上重点达52%,上本率达80%,列泉州市达标中学第一名。教师中有15人次获国家级省级表彰。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科研,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养正中学教育发展研究所”,教师先后有42部教学专著正式出版,300多篇科研论文于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该校学生中共有500多人次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
+
 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 教育教学]] 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严、正、勤、实”的优良校风。几年来,学校先后9次获国家级表彰,24次获省级表彰。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8%以上,2001年理工科高考上重点达52%,上本率达80%,列泉州市达标中学第一名。教师中有15人次获国家级省级表彰。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科研,与[[ 华东师范大学]] 共建“养正中学教育发展研究所”,教师先后有42部教学专著正式出版,300多篇科研论文于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该校学生中共有500多人次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11日 (六) 16:42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地處閩南千年文化古鎮——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現為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福建省示範中學、福建省重點中學、重點華僑中學、國家級文明單位,晉江市養正中學是省一級達標中學、省文明單位[1]、省文明學校(連續4屆)、省計算機教育研究與實驗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2]實驗學校、國家級培養體育人才試點學校、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晉江市養正中學,建校九十多年來,該校共為國家培養了二萬多名初中畢業生、一萬多名高中畢業生。近十年來,向高等院校輸送了一萬多名合格新生。

晉江市養正中學,2017年11月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歷史淵源

晉江市養正中學,歲月悠遠、積澱厚重。學校的淵源可追溯至宋代閩南最早的書院——石井書院。朱熹之父朱松,宋紹興初任安海(時稱石井)第一任鎮監,朱松在安海鰲頭精舍施教理學。其時朱熹任同安主簿,經常在泉州所屬各地講學。由於父親朱松在安海任職,朱熹對安海有特殊感情,故經常來鰲頭精舍講學,其後鰲頭精舍闢建二朱先生祠。及至朱熹的兒子朱在任安海鎮監,於鰲頭精舍設石井書院。石井書院是閩南最早的書院,歷宋元明清近千年,培育出無數才子俊傑。

辦學規模

1948年,學校遷址於寨埔(今校址)並增設高中部,易名為養正中學,增至8個班級,學生500人,規模初具。其後幾年華僑鄉賢多次慷慨捐款建設學校。至此,養正中學規模頗大,校舍壯觀,辦學質量高,在福建省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1957年,高考錄取率居福建省前列,學生在全國性運動會上也取得喜人的成績。至六十年代,學校全面貫徹正確的教育方針,廣大教職員工敬業進取,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績,學校聲譽日隆,1960年學校獲批為省屬重點中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發生,校名改為「人民中學」。學校和全國各地一樣曾一度停課,複課以後,教學秩序也一度被打亂,年段改稱「連」,班級改稱「排」。1970年,校名改為「安海中學」。文革期間,養正中學雖然與全國各地一樣搞階級鬥爭,也忙於「學軍學農學工」,但以陳銘賢校長為核心的學校領導堅持抓教學質量,在「交白卷」為「英雄」的年代裡,養正中學堅持考試這一教學常規,教學質量得到了相對的保證。體育成績也在原來五六十年代良好的基礎上有了顯著的進步,七十年代初有30多人次在全國性田徑運動會上取得前五名的成績。

教學設施

文革結束後,教學秩序恢復,養正中學的發展步入正軌。1978年恢復原校名養正中學,全國恢復高招後,學校的教學成績顯示出老校名校強勁的發展勢頭,1977年,恢復高考,養正中學的高校錄取人數位居全省前列。改革開放,為養正中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學校進入全新發展時期,1983年學校評為省華僑重點中學。其時華僑鄉賢繼續捐資興教,學校環境煥然一新,教學設施,教學成績斐然。1982年至1998年,學生共有70多人次獲國家級獎勵,高考錄取率逐年提高,至1998年高考錄取率已超過90%。1984年至1997年學校共有7次獲國家級獎勵,1993年和1998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1995年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單位。1997年1月,養正中學被省教委確認為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2017年,鄉賢陳永建再向養正中學捐贈5000萬元。

教學管理

承載豐厚歷史,譜寫嶄新篇章。新世紀之秋,養正中學實現了新時期新階段的新跨越。2003年學校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是 年,按照政府有關規定,停止招收初中生,至2005年,養正中學初中部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初中部分離出學校,學校成為一所普通高級中學。這一時期學校的建築面積不斷擴大,高樓林立。

學校深化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機制,管理制度逐步規範,教學質量全面提升,高考成績再創新高,2005年朱詩雄同學奪得福建省理科高考總分第一名。學校實施科研強校的戰略,以課題研究為龍頭,促進教學改革的進行,2004年被教育部確認為「全國學科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試驗學校」。

學校積極穩妥地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2006年被福建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學校貫徹「德育為先」的辦學方針,積極開創德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徑,2000年獲「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10月養正中學被中共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並於2008年順利通過中期驗收,喜迎八秩華誕,勇創世紀輝煌。養正中學秉持「文化立校,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銳意創新,科學發展。全體教職員工團結一心,滿懷豪情,立足養正文化,光大養正精神,正朝着「福建省、全國聞名並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文明學校」的辦學目標闊步前進。養正中學必將高奏出新時代的凱歌。

該校占地110畝,建築面積3萬5千平方米;在校學生2600人,專任教師156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40人;圖書館藏書14萬冊;教育實驗設備達國家一級標準,擁有計算機校園網絡中心、閉路電視演播中心、教師電子備課中心、教育計算機管理中心、多媒體教學計算機管理中心、圖書資料計算機管理中心。

教學成績

該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形成了「嚴、正、勤、實」的優良校風。幾年來,學校先後9次獲國家級表彰,24次獲省級表彰。高考錄取率保持在98%以上,2001年理工科高考上重點達52%,上本率達80%,列泉州市達標中學第一名。教師中有15人次獲國家級省級表彰。學校重視教育教學科研,與華東師範大學共建「養正中學教育發展研究所」,教師先後有42部教學專著正式出版,300多篇科研論文於省級國家級刊物發表。該校學生中共有500多人次獲國家級省級競賽獎。

參考文獻

  1. 文明單位六條標準,河南省鄧州市文明網,2015-06-16
  2. 現代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技術中的應用 ,道客巴巴,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