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可競爭市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5月13日 (一) 07:01 由 微笑微笑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可競爭市場是中國專有文化名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可競爭市場(Contestable market)指那種進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沒有成本的市場。可競爭市場的本質在於它們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進入者的傷害。在經濟學中指在市場中可以形成競爭性價格,即便市場上只有一家企業,即壟斷企業。

一個完全的可競爭市場的重要標誌是對快速擠入缺乏抵抗力。在這個市場中,已經進入的企業和打算進入的企業都在同等的條件下競爭,打算進入的企業不會因受到已經進入企業的阻礙而難以進入該市場。

可競爭市場的基本特點

基本特點:進入退出壁壘(Barriers to entry and exit)很低;一個絕對可競爭市場是完全沒有進入及退出壁壘的。可競爭市場具有「打了就跑」(Hit and run)理論的特點,即潛在競爭者進入市場謀取短期利潤,當市場中的已有企業降低價格以回擊新競爭者時,競爭者便立刻退出市場。因此這種情況下,即使市場上僅有一個企業,該市場仍然極具競爭性。

可競爭市場的案例說明

1877年,貝爾及其合伙人建立了貝爾電話公司,開始了AT&T的輝煌時代。到1934年美國通信法生效前,AT&T先後經歷了專利壟斷和自由競爭。並且憑藉其專利優勢、融資渠道、經營策略、縱向控制(通過長途控制本地)、大量兼併收購,加上對管制政策的遊說,使其成為一家集本地和長途壟斷於一體的電話公司。壟斷延續了半個世紀,直到1984年對AT&T進行拆分。後來歷經數次反壟斷訴訟,AT&T最終被縱向分拆:AT&T僅保留長途業務,七家地區貝爾公司繼承本地業務。

1996年,美國電信法出台,管制者希望在長途市場成功引入競爭後,在本地市場也引入競爭。然而,本地市場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競爭,倒是原來在位的本地公司(ILEC)進行了橫向整合,原來七家地區貝爾公司變成了四家,這實際上進一步鞏固了本地市場的壟斷程度。1999年以來,放鬆管制的思想抬頭,本地公司開始進入長途市場。短短几年,幾家主要的本地公司幾乎都能夠在其地域範圍內經營長途業務,長途市場的競爭更加殘酷,這直接導致僅保留有長途業務的AT&T業務萎縮嚴重。直到2005年初,昔日全球電信巨頭AT&T被其原來的本地貝爾子公司SBC吞併,從而最終結束了AT&T這家「百年老店」在世界電信市場的百年風雲歷史。AT&T的歷史不僅是一家公司的發展史,也是世界電信市場的一個縮影。它折射出世界電信市場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的坎坷歷程,也反映了電信管制者對於電信市場可競爭性的不斷探索(來源:《一學就會的經濟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