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ref>[htt…”)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0921/aa87501e01cf4e3eb936032c4d31e466.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22387926_121687414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术语。
 
'''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术语。

於 2024年5月14日 (二) 22:39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武漢智能製造產業園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武漢智能製造產業園於2012年底在市、區「工業倍增」和「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大背景下成立,是伴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道發展形成的產業園區,原為武漢經開區先進制造產業區管理辦公室,2022年6月正式更名為武漢經開區智能製造產業園管理辦公室。

智能製造產業園的園區概況

智能製造產業園園區現規劃面積52.25平方公里,地處車谷大道產業創新發展軸和東風大道先進制造產業帶的核心區域,是開發區工業經濟的主戰場、主支撐、主引擎,對全區經濟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截至目前,園區範圍內企業3731家,其中,工業企業1362家,「四上」企業386家,工業規上企業265家(占全區590家的44.9%)。按照2022年度產值貢獻劃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占比75.3%,電子電器企業占比14.5%,食品類企業占比2.1%,其他企業占比8.1%。2022年度,產業園工業規上企業總產值完成2885.7億元,同比增長4.97%,占全區總額83.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2.14億元,同比增長36.24%,占全區總額18.52%;工業投資完成100.32億元,同比增長28.53%,占全區總額32.37%;全年新簽約項目12個,簽約總額301.4億元,占全區25%。

智能製造產業園的區位優勢

產業基礎雄厚。作為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製造業集聚區,智能製造產業園聚集了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神龍汽車、嵐圖汽車、東本新能源汽車、東風猛士科技等6家整車企業,法雷奧、采埃孚等世界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格力、美的、海爾等知名家電企業深耕多年,形成了以凌達壓縮機、福捷電子為代表的零部件配套產業體系;可口可樂、康師傅、伊利、頂津、加多寶等眾多食品飲料企業和海特生物、同濟醫藥、福格森等生物醫藥企業匯聚於此投資創業。

交通路網便捷。區內交通高效快捷,長江沿岸黃金水道,沌口長江大橋飛架南北,毗鄰京港澳高速,城市環線穿區而過,東風大道與三環線、四環線縱橫交錯,距離天河機場及武昌站、漢口站、武漢站行程不超過40分鐘,地鐵3號線、6號線、16號線、有軌電車、城市快速公交無縫對接,構建起了便捷通達的交通體系。

創新要素集聚。圍繞產業鏈持續穩鏈、補鏈、強鏈,陸續引進了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東風猛士科技等重大項目;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園、中創上元量子產業園等創新平台建設,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華為(武漢)智能網聯車創新中心、羿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人工智能、智能網聯領軍企業簽約入駐。

服務環境優良。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都是營商環境、一言一行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動真格、真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訪企業、進項目,落實企業服務包保制度,做好「四送服務」,用辛苦指數換取企業發展指數、幸福指數,用心用情當好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僅2022年,解決企業經營發展問題230餘件,完成區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壯大現有產業規模等普惠政策兌現資金3.67億元,惠及182家企業,有效增強了企業投資信心。

智能製造產業園的發展願景智能製造產業園

(一)着力打造高能級產業集群。集聚以東風公司為主要代表的世界知名車企,加快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方向轉型升級,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萬億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推動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轉型發展,打造新能源、數字經濟、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核心產業集群。

(二)全力推動高層次產業發展。毫不動搖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優化變革,推動製造業產業模式和結構更新迭代;「築巢引鳳」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延伸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做強創新鏈,為轉型跨越注入新的動力、提供強大支撐。

(三)奮力建設高水平創新體系。強勢推進創新平台作用,加強基礎創新,強化原始創新,聚力集成創新,更多領先技術「車谷創」;完善創新政策導向,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厚植創新土壤,培育創新新引擎。

(四)傾力優化高品質服務環境。進一步弘揚「店小二」精神,對標國際國內最優營商環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企業提供全方位、無死角的服務,全方位助力企業投資放心、經營省心、發展安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