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鹤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Cova讨论 | 贡献2024年5月11日 (六) 12:30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鶴峰

来自江苏省烹饪协会的图片

徐鶴峰,生于1947年,漢族,上海江蘇飯店餐飲總監,从事烹饪工作46年,中国烹饪大师。

徐鹤峰在研究恢复传统菜点基础上,创新出一批山珍海馐、家常菜点、山村风味等,代表菜点:荷塘蛙呜、春艳、黑椒生炒甲鱼、金蹼仙裙、丁香排骨、鲍脯炒裙边、三套狮子头、黑椒汁煎烧双翅、焗蟹黄鱼翅斗、鲜莼蟹肉官燕、生爆澳洲鲍鱼、天鼎汁榴莲金山翅、鸡汁羊肚菌辽参、花胶玉蝴蝶、皇家香匙骨、蟹黄长江河豚、红椒鳕鱼、红汤爆鱼面、奶油红薯、鸡汤四喜手擀面、太仓糟油春饼等。

除了做一些餐饮经营、管理工作外,大部分时间用于烹饪技术的理论研究、研讨、交流。还为部队培训一批军地两用烹饪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军队建设。并先后为西藏、新疆、青海、广西、陕西、山东、安徽、上海、北京等省市培养了一批制作江苏菜的厨师和高级管理专业人才 。[1]

經歷

1964年在昆山饮食服务公司玉山饭店做学徒,他工作期间得到父亲徐天麟传授指导,同时有储永兴、陆瑞英等名师言传身教。

1966年,在苏州木渎名店“石家饭店”培训时得到杨根泉汤尚义张盘生等名师的认真传教。

1971年后,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饭店和丁山宾馆工作时,得到俞德林、陈庆文、张大元、孟铭瑞、朱春满、薛文龙、徐筱波、杨继林、张祖根、吴涌根、刘学家、惠洪生、金志德、龚跃明、高浩兴等前辈大师的传授和指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厨南京丁山宾馆,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其菜品之精细独特,一时无两,省内遂有“食在丁山”之誉。

1980年,榮獲全國旅游戰線優秀廚師光榮稱號。

1984年,赴澳大利亞進行江蘇菜烹飪表演。同時被評為澳大利亞榮譽公民。

1984年,在丁山賓館,對婁江菜進行研究整理,并運用其接待四方來賓,得到一致好評。

1984年,任江蘇省“美食杯”烹飪比賽評委。

1986年,擔任江蘇省旅游局編輯的《江蘇風味》技術顧問。

1987年,赴香港考察各大飯店;在金陵飯店、南京飯店兩次與日本名廚進行廚藝交流[2]

1988年,赴馬來西亞進行江蘇菜的烹飪技術表演;出版《食在丁山》掛歷。

1988年,參加第二屆全國烹飪大賽,為江蘇菜進前七名作出突出貢獻。

1993年,任第三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的評委;在金陵飯店與法國名廚交流。

1998年,任江蘇省首屆星級旅游飯店名廚名菜名點交流展示會鑒定組評委。

1999年,兩次參加上海東方電視臺舉辦的“廚王挑戰賽”,榮獲廚王稱號等等。

參考資料

  1. 徐鹤峰大师. 2016-12-01 [2024-05-11]. 
  2. 燕鮑翅參新廚(簡體書).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