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愿转让开发前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自愿转让开发前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9/bdb58cf7dca649f88a3042051a89fdb2.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323735686_24768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自愿转让开发前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自愿转让开发前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有文化术语。

於 2024年5月16日 (四) 07:58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自願轉讓開發前提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自願轉讓開發前提(assumption of development by intended developer)是指估價對象將被其業主自願轉讓給他人開發完成的一種假設開發法估價前提。

假設開發法

假設開發法又稱開發法、預期開發法、剩餘法,是將預測的估價對象未來開發完成後的價值,減去未來的正常開發成本、稅費和利潤等,以此求取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的方法。

假設開發法的理論依據:

假設開發法是一種科學實用的估價方法,其基本理論依據與收益法相同,是預期原理。

假設開發法在形式上是評估新開發完成的房地產價格的成本法的倒算法。兩者的主要區別是:成本法中的土地價格為已知,需要求取的是開發完成後的房地產價格;假設開發法中開發完成後的房地產價格已事先通過預測得到,需要求取的是土地價格。

運用假設開發法估價一般分為下列6個步驟進行:

①調查待開發房地產的基本情況;

②選擇最佳的開發利用方式;

③估計開發經營期;

④預測開發完成後的房地產價值;

⑤測算開發成本、管理費用、投資利息、銷售費用、開發利潤及投資者購買待開發房地產應負擔的稅費;

⑥進行具體計算,求出待開發房地產的價值。

估價對象

估價對象就是指需要評估的房地產,估價對象是房地產估價報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估價報告應寫明估價對象的範圍、名稱、坐落、規模、用途、權屬等基本情況,否則可能會估價對象不準確得出不合理的估價結果。

房地產估價

房地產估價,簡要地說,是指房地產估價機構接受他人委託,選派房地產估價師對房地產價值或價格進行分析、測算和判斷並提供相關專業意見的活動。較具體地說,是指房地產估價機構接受他人委託,選派房地產估價師,根據特定目的,遵循公認的原則,按照完整的程序,依據有關文件、標準和資料,在合理的前提假設下,採用科學的方法,對特定房地產在特定時間的特定價值或價格進行分析、測算和判斷,並出具提供相關專業意見的估價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