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增量收益折现法」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增量收益折现法'''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3.itc.cn/images01/20231120/89d7d09134c447e8a449487fbd86390e.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37755738_12132167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增量收益折现法'''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增量收益折现法'''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於 2024年5月17日 (五) 07:17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增量收益折現法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增量收益折現法是指基於對使用無形資產等評估對象所獲得未來增量收益的預期並對增量收益採用適當的折現率折現後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增量收益通常是指使用無形資產等評估對象比不使用該評估對象而增加的收益。

增量收益折現法的操作步驟

(1)確定增量收益

增量收益是企業擁有被評估無形資產時所產生的收益與不擁有該無形資產時所產生的收益的差異。增量收益是假定其他資產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將未使用無形資產與使用無形資產的前後收益情況對比分析得出,具體分為收入增長型和費用節約型兩種情況。

(2)確定收益期限

增量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價值時,無形資產具有獲得增量收益能力的期限才是真正的無形資產收益期限。收益期限可以採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以及剩餘經濟壽命預測法等具體方法進行確定。

通常依據法律或合同、企業申請書的規定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

(3)確定折現率或資本化率

折現率或資本化率就是將該項資產的未來增量收益轉換成現值或進行資本化的比率,用以衡量獲得增量收益所須承擔的風險大小,可以採用風險累加法、回報率拆分法等方法進行測算。

(4)增量收益折現

被評估無形資產的增量收益是在各年年末產生或實現的,即進行年末折現。

如果增量收益在年度中差不多是均勻產生的,可使用年中折現法進行調整。

增量收益折現法使用的注意事項

(1)增量收益的合理性

在使用增量收益法的過程中,合理判斷和計算被評估無形資產所產生的增量收益至關重要。尤其是企業因戰略管理需要或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在未來可能對生產經營規模進行調整,這些都可能導致預期收益出現異動。評估專業人員應根據情況,對增量收益加以綜合性的運用和測算,既不能簡單地把增量收益歸為僅由無形資產形成的增量收益,也不能將實際由無形資產帶來的增量收益錯誤歸屬於其他因素所得,從而避免「多評」或「漏評」。

(2)增量收益法的適用情形

增量收益法主要用於評估兩種無形資產的價值,第一種是使用無形資產可以產生額外的利潤或現金流量,即增加收入,另一種是使用無形資產可以帶來成本的節省,即節省成本。

資產評估方法

資產評估方法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評定估算資產價值時的途徑和手段。資產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

1、市場法

市場法也稱比較法、市場比較法,是指通過將評估對象與可比參照物進行比較,以可比參照物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的總稱。

市場法包括多種具體方法。例如,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交易案例比較法和上市公司比較法,單項資產評估中的直接比較法和間接比較法等。

2、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評估對象的預期收益資本化或者折現,來確定其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

收益法包括多種具體方法。例如,企業價值評估中的現金流量折現法、股利折現法等;無形資產評估中的增量收益法、超額收益法、節省許可費法、收益分成法等。

3、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按照重建或者重置被評估對象的思路,將重建或者重置成本作為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基礎,扣除相關貶值,以此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的總稱。

成本法包括多種具體方法。例如,復原重置成本法、更新重置成本法、成本加和法(也稱資產基礎法)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