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著作权资产评估」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著作权资产评估'''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文化术语。 语言一发即逝,不留痕迹。当人类意识到需要把说出的话记下来时,…”)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21011/76e626ee058b42529e43955400da844c.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591737202_100258172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著作权资产评估'''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文化术语。
 
'''著作权资产评估'''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文化术语。

於 2024年5月17日 (五) 08:33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著作權資產評估是中國的一個專有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著作權資產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委託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著作權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並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

著作權資產評估對象的界定

著作權資產評估對象是指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權利的財產權益。根據著作權財產權益類別和作品類別兩個維度的分析,可以構建出一個「作品類別」x「財產權益類別」的著作權價值評估對象基本矩陣。

具體評估業務中,則需要根據特定的經濟行為、評估目的確定評估對象,可能是上述矩陣中的某一個元素--單項權利,也可能是幾個元素組成的集合-權利組合。例如在「作品傳播相關權利」中,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權基本可體現在絕大部分作品上;廣播、表演權主要體現在文字、音樂、舞蹈等藝術類作品上;出租權僅體現在電影作品、計算機軟件作品上;展覽權僅體現在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上;放映權體現在美術、攝影、電影作品上。在「作品使用方式相關權利」中,複製、攝製、改編、翻譯、匯編5種權利適用於大部分作品。

著作權資產評估對象的界定還需要關注財產權利形式。著作權資產的財產權利形式包括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和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許可使用形式包括法定許可和授權許可;授權許可形式包括專有許可、非專有許可和其他形式許可等。

著作權資產評估對象的界定還需要關注評估目的的影響。例如以投資、轉讓為目的的著作權評估,直接關係到投資各方或者轉讓方與受讓方之間的利益,所以應注意確認著作權各項權利的歸屬,明確投資、轉讓的權利的內涵、時間、範圍等,以保持評估目的與評估對象的一致性。

著作權資產價值影響因素

根據無形資產評估準則,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來考慮影響著作權資產價值的因素:

1、宏觀經濟狀況

(1)著作權使用區域的社會環境。

除了法律因素外,一個社會的著作權意識和政策導向也會對著作權價值產生重要的影響。構建政府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的著作權保護格局,著作權才能有更高的價值。

(2)著作權使用區域的經濟環境。

著作權產業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文化消費的增加會帶動與文化產品密切相關的著作權需求,進而增加著作權收益和提高其價值。文化消費相較於實物消費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滿足消費者物質需求的同時,還可以滿足消費者心理的需求,因此其消費對外部經濟環境的反應相對具有彈性。

2、市場需求狀況

著作權參與市場交易時,其價值會受到市場活躍程度、供求規律、市場相關作品以及新版本作品的價值、市場競爭程度的影響。當市場對某項著作權的供應大於需求時,其價值會降低,反之,價值會得到提升。

3、著作權資產所依託的作品

(1)作品所處的產業及相關政策。

例如對文學、藝術作品等文化產品來說,一方面,國家對文化產業大力扶持和發展,出台一系列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另一方面,國家對文化產品的導向作用也有明確要求,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2)作品的類型。

不同類型作品的著作權資產,價值影響因素可能差別很大。例如流行音樂和經典音樂就有很大差異:①創作投入差異;②顧客對象差異;③壽命周期差異。

不同類型作品的著作權,其法律規定也有不同。例如演繹作品是在原創作品的基礎上通過翻譯、改編等方式產生的新產品,雖然也具有價值,但在轉讓和使用許可中受到很多法律限制,因此其價值也就和原創作品不同。

不同作品,其傳播方式也不同,其傳播範圍、傳播效果及傳播收益也會存在差異。例如文字作品可以通過廣播方式進行傳播,但美術、攝影作品就很難通過同樣方式傳播,所以文字作品廣播權價值就比美術作品廣播權價值要大。

(3)作品的內容。

作品的內容決定其使用價值,使用價值越大,相應著作權的價值也就越大。作品的內容主要受其藝術性、時代性和技術水平的影響。

①藝術性

著作權資產所依託的作品藝術上的獨特性是其獲得法律保護的依據,也是形成其價值的重要因素。作品的藝術性是指作品對讀者產生的一種藝術感染力量,是作品的創作投入、藝術形式、藝術技巧、作者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的綜合表現。對藝術性強的作品其使用價值相對藝術性低的作品要高。例如名著《紅樓夢》價值要高於一般作家的小說。

②時代性

作品的時代性主要是指作品與時代相呼應,順應時代的要求,能較大程度滿足人們某方面的需求。時代性強的作品相對來說使用價值要大,著作權資產的價值也相對較高。

③技術水平

著作權的創作難度大,複製風險也大技術上的保密性和反侵權能力是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

④作品作者的知名度

創作者知名度高,其作品更受歡迎,市場對其需求更大,未來取得收益多,價值也就更高。

⑤作品的生產製作能力

作品是著作權資產的載體,作品的製作能力決定了其供給量大小。不同類型作品在創作人員、配套資源要求、創作流程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在進行著作權資產價值評估時,還需要關注實施或運用著作權資產的企業供給能力的限制。

⑥作品的發表情況

發表狀況對資產的價值有較大影響體現在:

第一,影響資產的剩餘經濟壽命。

根據著作權法,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視聽作品、攝影作品創作完成後50年內未進行發表,法律將不再保護。

第二,影響作品的影響力和經濟利益。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均享受著作權。

⑦作品的已傳播情況

作品的已傳播情況是指作品被人觀看或閱讀的次數及其範圍。對於家喻戶曉的作品,其社會影響力大,從而其著作權資產的價值相對要高。

(4)著作權的運營模式。

不同的著作權運營模式,對著作權價值的實現具有較大的影響。原始作品與衍生作品互相影響、互為基礎。最優的著作權運營模式,就是尋求實現從原始作品至全部衍生作品的全作品鏈的、各種財產權利價值的最大化的模式。

著作財產權有兩種主要的收益方式:

①銷售型(直接收益型),主要是通過銷售其作品從而獲得直接收益,通常會採用市場上慣用的或法律規定的一定比例的版稅或提成費用的評估方法直接獲得著作權的評估值;

②使用型(間接收益型),是指通過使

陽垃地家現甘妝興而對通

用該作品的萬式間按地

過該種方式實現收益的著作權,評估過程中涉及的問題較為複雜,需要考慮作品的社會影響力、技術發展的水平等較難可靠量化的因素,因此有可能漏計或多計其貢獻,影響其價值。

(5)著作權的法律狀態。

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的保護採用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旦產生,作者享有的著作權就受法律保護。在著作權的評估實踐中,作品登記證書可以作為該著作權穩定性、可靠性的依據。

著作權資產的時效性與地域性等法律特徵,也會對其價值產生影響。許多著作權資產與專利、專有技術等其他知識產權相比具有更強的時效性,例如音樂、歌曲、電影、電視劇首次發表時收益較大,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其價值會有出現較大的衰減。

著作權資產評估的注意事項

1.關注評估對象的識別和清晰披露

著作權資產財產權類型較多,不同類型權益在對作品的使用或傳播方面也都存在差異,造成著作權資產評估對象識別的困難。一般可以將評估對象的界定過程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界定作品的類型,第二層次界定作品的財產權益,第三層次界定具體的權利類型。可以從作品類別和財產權利類別兩個維度來識別評估對象,完成對評估對象第

一、第二兩個層次的界定,再根據經濟行為目的,進一步明確第三個層次的界定。通常涉及著作權資產的大部分經濟行為涉及的都是財產權益的許可使用權。

2.關注作品獲取收益的方式

作品獲取收益關鍵在於兩大鏈條

(1)內容信息如何向最終客戶傳遞的信息流;

(2)客戶支付向企業流動的現金流。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信息傳遞和支付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方式和途徑,並且未來技術發展還會不斷改變作品的收益方式。但其趨勢應當是對作品的定位會更精準,收益計量更精確,資金周轉更迅捷,消費者購買支付更快捷,客戶需求與作品創作結合得更加緊密,個性化作品定製會越來越多,企業的盈利模式會更加多樣化。

3.關注作品收益獲取期限

文學、藝術作品是體驗性產品和注意力產品,在信息處於買方市場的條件下消費者已經成為決定文學、藝術市場價值的決定性因素,這就決定了文化產品壽命期限較短。

例如電影作品院線放映一般在30-50天,電視劇作品一般在首輪播放就能夠實現80%以上的收入,大部分手機遊戲產品生命周期僅有2-3個月。

4.關注著作權資產面臨的風險

文化產品的消費具有不確定性因素,主要是因為:

(1)文化產品主要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屬於符號效用滿足型產品。文化消費具有主觀性、易變動性、不穩定性的特徵,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對文化產品的認知價值隨時可能會改變。

(2)政府的文化政策的不穩定性也會造成文化需求被動的不確定性。例如對凡是有劣跡的導演、編劇、演員等主創人員參與製作的電影、電視節目、網絡劇、微電影等暫停播出等。

(3)文化產品不僅生命周期短,而且文化產品重複利用的價值較低,即文化產品開發支出對於文化企業而言屬於沉沒成本,投資所形成的資產具有很強的資產專用性。

【提示】評估著作權資產時,需要關注著作權資產面臨的製作風險、內容風險、政策風險、侵權盜版風險等。

5.關注如何合理分割著作權資產貢獻的收益

作品創作並不是單一生產要素的產物,而是若干種資源共同作用的結果。作品的產生是隊的作用(隊是指團隊),具有如下特徵:

(1)使用幾種類型的資源,作品生產過程將運用到文化、創意、資本、人力、土地等資源。

(2)作品不是每一參與合作資源的分產出之和,具有不可分性,它是通過創意科技和商業運作等手段將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進行整合。

(3)隊生產(團隊生產)所使用的所有資源不屬於一個人,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創意、資本、人力、土地等生產資源分別屬於國家、藝術家、投資者和企業家等主體。

在不能夠直接獲取被評估對象無形資產收益情況下,需要考慮其他有形資產、被評估對象之外的其他無形資產貢獻收益的分割。具體分割的方法有經驗數據(如分成率、許可費率等統計數據)、專家打分、層次分析、模糊評判等。

採用具體分割方法需要注意:

(1)分析每種方法的適用性和不足,判斷是否能夠採用;

(2)辨識各有形和無形資產的預測收益;

(3)按照所採用方法要求的步驟進行量化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