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评估范围」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评估范围'''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3.itc.cn/q_70/images01/20230510/8c17858499da429fb3f857fce252f22e.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676071956_12132167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评估范围'''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评估范围'''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於 2024年5月17日 (五) 22:47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評估範圍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評估範圍是指評估對象的具體表現形態及其權利邊界和數量邊界。

評估範圍的內容

資產評估公司業務範圍比較廣,基本上可以涉及所有類型的資產,具體包括以下五點。

1、固定資產評估

機器設備、生產線建築物、流動資產、長期投資等各類資產。

2、整體資產評估

以公司設立、改制、上市、轉讓、抵押、清算等要求為目的的,進行企業資產整體性評估。

3、無形資產評估

商標、品牌、專利、版權、特許經營權等。

4、司法鑑定評估

搬遷、拆遷、經營損失、司法鑑定等。

5、財務報告評估

商譽減值測試評估、合併對價分攤評估、投資性房地產評估、以及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等。

評估範圍的規範表述

評估範圍應完整界定,避免重複或遺漏。關於評估範圍的描述,通常應當說明委託評估的資產類型、取得成本和賬面價值、權屬狀況、資產數量以及評估基準日的現狀等情況。通過對評估範圍的規範描述,可以使評估報告使用者了解經濟行為涉及的資產、權益的範疇,避免產生分歧或誤解。

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的確定主體

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的確定主體是委託人,委託人應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經濟行為要求確定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為避免出現錯誤,在委託人確定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時,資產評估機構應給予必要的指導或溝通。

在界定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時,若資產評估機構與委託人意見不一致時,應根據具體分歧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決定是否採納委託人的意見。如果委託人的意見不存在錯誤或不合理之處,通常可以採納委託人的意見。比如,根據《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1號——商譽減值測試評估》的規定,在商譽減值測試業務中,資產評估機構應與委託人、審計機構就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範圍進行溝通,如果資產評估機構與委託人、審計機構意見不一致,可以採納委託人、審計機構的意見,並取得委託人、審計機構的確認。

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是非常重要的評估要素,應當在資產評估委託合同中進行約定。評估報告中描述的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應與資產評估委託合同的約定一致。在評估過程中,若委託人對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進行了調整,應及時變更資產評估委託合同。

評估範圍:權利類別的考慮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在所有權基礎上,還可以派生出使用權、租賃權等其他權利。還可以創設收益權、收費權、經營權等權利。因此,在確定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時,應準確界定資產的權利類別和權利範疇,關注是否存在權利限制。

比如,在知識產權資產的評估項目中,對於著作權資產評估項目,其評估對象只能是可轉讓或許可的複製權、發行權、出租權等財產權,而不能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等人身權;對於專利權資產評估項目,其評估對象可區分為專利所有權和專利使用權,其中,專利使用權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專利權獨占許可權、獨家許可權、普通許可權或其他許可形式;對於商標資產評估項目,其評估對象可區分為商標專用權和商標許可權。

又比如,對於不動產交易目的評估項目,其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應為建築物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而不動產租賃目的評估項目,其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應為與租賃權相關的一定期限內的使用、收益、優先購買等權益。

再比如,評估對象為收益權、收費權、經營權等權利時,應完整描述權利人享有的權利範疇以及其應承擔的具體義務,避免歧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