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完善 译文…”)
 
行 1: 行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br><img src=""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455106740546437645/ 圖片來自搜狐网]</small>
 +
|}
 +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古讽今,选取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并加以艺术概括,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误国行为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
 
 +
== 原文 ==
 +
 
 
 杜牧〔唐代〕
 
 杜牧〔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 次第]] 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完善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 ]] 是荔枝来。
 译文 及注释
+
 
 +
== 译文 ==
  
译文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
== 赏析 ==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行 42: 行 42:
 
== 杜牧 ==
 
== 杜牧 ==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c5d649eab603.aspx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ref>
 +
 
 +
== 参考来源 ==
 +
 +
{{reflist}}
 +
 +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
 +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於 2024年5月14日 (二) 20:54 的修訂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圖片來自搜狐網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借古諷今,選取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並加以藝術概括,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既巧妙地總結了歷史,又深刻地諷喻了現實,表達了詩人對最高統治者窮奢極欲、荒淫誤國行為的無比憤慨之情。全詩有着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精妙絕倫,膾炙人口

原文

杜牧〔唐代〕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是荔枝來。

譯文

從長安回望,驪山景致宛如團團錦繡,山頂上華清宮門依次打開。

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賞析

  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精妙絕倫,膾炙人口。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繡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接着,場景向前推進,展現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着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後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卻都包蘊着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兩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明於此,那麼前面的懸念頓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成一體了。

  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的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

  「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它使我們想到春秋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一歷史故事。周幽王為博妃子褒姒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家亡。

  「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並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知道。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揭露了封建皇帝為討寵妃歡心不惜勞民傷財,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此詩表達了作者對窮奢極欲、權力不受制約的最高統治者荒淫誤國的無比憤慨之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公元723年(唐玄宗開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裡尋歡作樂。後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詩篇,而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此首詩為其中之一。

簡析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借古諷今,選取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並加以藝術概括,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既巧妙地總結了歷史,又深刻地諷喻了現實,表達了詩人對最高統治者窮奢極欲、荒淫誤國行為的無比憤慨之情。全詩有着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精妙絕倫,膾炙人口。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