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约定禁止背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约定禁止背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8.itc.cn/images01/20210310/20fa1e86e1524501a2678189ecbe4f82.pn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459544264_12088145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约定禁止背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约定禁止背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於 2024年5月21日 (二) 08:14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約定禁止背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約定禁止背書是指匯票的出票人或者背書人基於自己的意願,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禁止背書」等字樣,從而產生限制匯票流通效力的背書禁止。

約定禁止背書的目的

約定禁止背書的目的有三項:保留抗辯權,即出票人或背書人在匯票上進行背書禁止後,收款人或被背書人再行背書轉讓匯票,出票人或背書人對收款人的受讓人和被背書人的受讓人可以進行抗辯,不承擔票據責任;減少追索對象,防止票據追索權的擴大,從而將追索金額和對象限制在一定範圍內;避免與更多的不特定的人發生票據關係,從而減少票據糾紛的發生概率。

約定禁止背書的注意事項

以下需要注意:

1.出票人約定背書禁止。「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匯票不得轉讓」,即出票人記載「不得轉讓」字樣後,該匯票喪失流通性,如果持票人再背書轉讓,背書行為無效。背書轉讓後的受讓人不得享有票據權利,匯票的出票人對受讓人也不承擔票據責任。

2.背書人約定背書禁止。背書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其後手再背書轉讓的,原背書人對其後手的被背書人不承擔保證責任,但背書人對其直接後手要承擔擔保責任。換句話說,萬一將來持票人被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而行使追索權時,不得對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背書人進行追索。

禁止背書

禁止背書是指出票人或者背書人在票據上記載「不得轉讓」等字樣,以禁止票據權利的轉讓,包括出票人的禁止背書和背書人的禁止背書兩種。出票人的禁止背書應記載在匯票的正面。背書人的禁止背書應記載在匯票的背面。

背書人在作背書時,撰寫了禁止新的背書的文句。如「不得轉讓」,即意味着對被背書人免除擔保責任或者再作背書,如果該票據到此不再轉讓,那麼其票據效力和權利與一般票據相同。如果再要轉讓,一般接受者也不容易接受。

出票人的背書禁止問題

第一,當事人雙方應當受到禁止背書轉讓內容的約束

眾所周知,票據在性質上屬於要式有價證券,即不僅是票據的作成,同時票據的背書、承兌、保證、付款等行為也必須嚴格地依照票據法的規定進行。我國現行票據法沒有對出票人記載禁止背書轉讓字樣作出強制性的明確規定,即使是《支付結算辦法》,也僅僅規定了出票人在正面記載禁止背書轉讓字樣的後果及其效力,並沒有對出票人在背面記載的行為作出否定性評價。因此,遵循「法不禁止即自由」的法理,將禁止背書轉讓字樣記載在票據背面,並沒有違反票據的要式性要求,不宜全盤否定該記載的效力,在雙方當事人意思表達真實一致的情況下,可以認定該禁止背書轉讓的內容對當事人雙方具有約束力。

第二,在沒有出票人簽字或簽章的情況下,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從票據的流通性來看,將禁止背書轉讓內容記載在票據背面,是一種嚴重瑕疵的記載行為。流通性是票據的根本特徵,也是票據活躍於商業社會的基本原因。按照流通性的要求,記名票據由持票人以背書並交付的方式轉讓,而無記名票據則以交付為轉讓方式。記載有禁止背書轉讓字樣的票據,是禁止流通和轉讓的。

如果出票人將禁止背書轉讓字樣記載在正面,自然沒有異議,因為票據正面的記載欄目一般由出票人填寫,票據正面記載有禁止背書轉讓字樣,通常認為是出於出票人自身真實的意思表示。反之,若出票人將禁止背書記載在票據背面,通常會難以判斷。法律雖然沒有禁止出票人在背面記載禁止背書轉讓字樣,但該行為難免將給其他票據權利人帶來辨認或識別的困難,因為其他權利人難以僅僅憑藉禁止背書轉讓的字樣就能夠肯定推導出出票人的本意。同時,現代經濟交往日益複雜,票據往往數易其手,後手對於出票人的聯繫和核實將造成極大的不方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