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认识差距理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认识差距理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术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ref>[https:…”)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1124/bee96baaa48146a398723e24d1d740ec.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738905515_12110686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认识差距理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术语。
 
'''认识差距理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术语。

於 2024年5月20日 (一) 23:39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認識差距理論是中國的一個科技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認識差距理論,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產品之後對商品的主觀評價和商品的客觀實際之間總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可分為正差距和負差距兩種。正差距指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高於產品實際和生產者原先的預期,產生超常的滿意感。負差距指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低於產品實際和生產者原先的預期,產生不滿意感。

認識差距理論的啟示

消費者購買商品後,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滿意感。這是因為任何商品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而消費者在購買時往往看重商品的優點,而購買後,又較多注意商品的缺點,當別的同類商品更有吸引力,消費者對所購商品的不滿意感就會越大。企業在營銷過程中,應密切注意消費者購後感受,並採取適當措施,消除不滿,提高滿意度。如經常徵求顧客意見,加強售後服務和保證,改進市場營銷工作,力求使消費者的不滿降到最低。

商品

從商品的含義上來說,商品是指用來交換的、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物品成為商品的三個條件,分別是:用於交換、滿足人們某種需要、勞動產品,那麼我們需要對這三個條件進行辨析,因為這涉及到一件物品是否可以成為商品。

一、勞動產品

從事物包含的範圍上來說,物品>勞動產品>商品,商品就是指在符合另外兩個條件前提下的勞動產品,這裡的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人類的腦力和體力的耗費。例如一根木頭被雕刻成木簪,之後作為一件商品被出售,是因為人們為它付出了勞動。

二、滿足人們某種需要(即有用性)

有用性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效用。如糧食能充飢、衣服能禦寒和蔽體遮羞、房屋能遮風擋雨。任何物品要想成為商品都必須具有可供人類使用的價值;反之,毫無使用價值的物品是不會成為商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使用的價值和效用並非是商品所獨有的,並且這種有用性也不可比較大小。

三、用於交換

當一件勞動產品成為商品的時候,其目的就是用於交換,如果生產者對於這個產品的生產只是用來滿足個人需要,不用於交換,那麼它也不能成為商品,只有通過交換轉移到他人手中,這件物品才能稱之為商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用於交換,是指這件勞動物品是以交換為目的,而並不一定是指在交易行為之中。

消費者

消費者是指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個人。

消費者的含義應作如下理解:

第一,消費者是指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人(不一定必須支付一定的對價,試用產品、免費品嘗飲料、或實行附贈式有獎銷售,免費接受商品或服務的個人受法律保護)。

第二,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不得以盈利為目的,(主要用於個人與家庭消費)。

第三,消費者是指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個人,(不包括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