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名义货币供给」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名义货币供给'''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p5.itc.cn/images01/20201125/7449279c282e4325a4b13d75fdfc4c27.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434259428_12091457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名义货币供给'''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名义货币供给'''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於 2024年5月22日 (三) 07:24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名義貨幣供給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名義貨幣供給是指一定時點上不考慮物價因素影響的貨幣存量。

名義貨幣供給的含義

一般說來,決定一國名義貨幣供給量的是該國的中央銀行,其程序是:中央銀行將準備金輸人商業銀行,然後通過多級商業銀行的存、放款活動,創造出擴大的整個社會的名義貨幣供給。中央銀行控制與調節名義貨幣供給量的手段通常有公開市場業務、調節法定存款準備率、調整貼現率三項。凱恩斯學派認為,當內生因素如工資、成本率先上升後,金融體系也隨之增加名義貨幣供應。而現代貨幣主義學派則認為名義貨幣供給是獨立的外生變量,即名義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必先於物價變動而發生,而非適應物價變動的內生變量。假定在當時的價格水平下,中央銀行所供應的名義貨幣恰能滿足大眾的貨幣需求,貨幣市場是均衡的。在此情形下,如中央銀行增加名義貨幣供給量,大眾所保有的名義貨幣數量就要暫時大於其需要量,造成貨幣失衡。當貨幣達到新均衡位置時,名義所得與名義貨幣供給量將作同比例增加。換言之,名義貨幣供給量是一國的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制定的。因此,為達到貨幣均衡,就必須調節名義貨幣需求。

名義貨幣

名義貨幣是指現時流通的,單位名稱雖然不變但其單位所含實際價值量不斷改變的貨幣。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傳統財務會計所應用的貨幣實際上就是名義貨幣。

名義貨幣與一般購買力貨幣相對稱。它以貨幣的名義數量來表示財產的物資的價值。當物價穩定不變或基本穩定不變時,名義貨幣與一般購買力貨幣基本一致,它能代表其實實際的購買力,因而也能達到正確計量的目的。但當物價變動時,名義貨幣就不能代表其實際的購買力,從而也不能達到正確計量的目的。如果物價持續上漲,名義貨幣的購買力就不斷降低,相同數量的名義貨幣只能購買到較以往為少的財產物資。反之,物價持續下跌,名義貨幣的購買力就不斷上升,相同數量的名義貨幣就能購買到較以往為多的財產物資。

貨幣存量

1.貨幣存量是市場中流通的、或者可以流通的貨幣數量。

MO:現金

M1:現金+活期存款+支票

M2:現金+活期存款+支票+定期存款+證券客戶保證金

2.一般來說,MO越多,人民越富裕。M1越多,活期存款隨時可以購買,說明需求旺盛。

3.MO和M1表示人民當下的消費能力。而M2表示消費潛力,畢竟定期存款可以取出來。

4.當M1增長高於M2時,表示經濟快速增長,需求旺盛當M2增速高於M1時,需求不足,預期變差,經濟衰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