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价格上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价格上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21204/33f3d20dbc1c4a908918d66bbfbb4ea8.pn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613501170_48817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价格上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价格上限'''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於 2024年5月22日 (三) 07:30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價格上限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價格上限是指可以出售一種物品的法定最高價格。

價格上限對市場結果的影響

政府根據買者的需求,對市場中的某種商品實行了價格上限時,可能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該商品的供求平衡價格低於價格上限,那麼價格上限就是非限制性的。這種情況下,市場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經濟向均衡變動,而且,價格上限對價格或銷售量沒有影響。

第二種,該商品的供求平衡價格高於價格上限,那麼價格上限對市場就有一種限制性約束。供求力量趨向於使價格向均衡變動,但當市場價格達到上限時,根據法律就不能再上升了。因此,市場價格等於價格上限。在這種價格時,該商品的需求量就超過了供給量,因此,存在該商品的短缺問題。

當由於這種價格上限而出現了商品的短缺時,那麼一些補償性的機制或行為就會出現。例如,排很長的隊,用等候時間彌補價差(均衡價格和上限價格的差值);例如,某些黑箱關係,用人情或某些利益關係彌補價差。

因此,可以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當政府對競爭市場實行限制性價格上限時,就產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賣者必須在大量潛在買者中配給稀缺物品。

價格

商品的價值通過一定量的貨幣表現出來,就是商品的價格。

價值與價格的關係: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反映價值。

交換價值與價格的關係:

交換價值是商品的價值形式,而價格是用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所以,交換價值包括價格,價格是交換價值的一種形式。

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1.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使用價值不能決定商品的價格。

2.供求關係。

供不應求,則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則價格下降。

3.國家的宏觀調控。

國家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對商品價格進行管理和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方面,如國家已制定了《價格法》。對於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則由國家定價,或實行限價,或規定指導價、保護價等,如國家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控制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銷售價格的上漲,從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紙幣的發行量。

結合貨幣流通規律,紙幣發行量過大或流通周轉速度加快,引起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反之,通貨緊縮引起大範圍的物價下跌。

5.市場競爭影響。

恩格斯說:「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市場價格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表現在:生產同一商品的商品生產者,為使自己的商品占有市場更多的份額,儘量採用先進技術,提高商品質量,創立名牌產品,同時千方百計地降低物耗,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這樣,該商品生產者就能獲得名牌效應,達到「優質優價」,或以低於市場上同類商品的優惠價格讓利銷售,從而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同樣,消費者之間的競爭、消費者的購物心理以及購物環境,都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如節日前的購物潮、80年代初消費者懼怕漲價的搶購風以及高檔消費場所的物價高於市場同類商品價格等,都是明證。

6.購買力。

市場上存在一種特殊情況:某些商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重複性。如文物、名人字畫、珍藏郵票之類的物品價格不斷飆升,但它們的價格再高,也不會擴大再生產以增加供應量,能夠抑制它們價格上漲的因素只能是人們的購買力。

7.人們的消費心理。

消費者的心理一般具有習慣性、敏感性、感受性、傾向性,隨眾性、炫耀性、虛榮性、攀比性、盲目性等特徵,商家相應也會順應和利用消費者的特殊心理來定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