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茈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6月22日 (一) 20:37 由 Cov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茈胡,即柴胡。唐 劉禹錫 《答道州薛郎中論方書書》:「地之慝果不能傷,雖茈胡水瀉,喜速朽者,率久居而無害。」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茈胡》:「茈胡之茈音柴。茈胡生山中,嫩則可茹,老則採而為柴,故苗有蕓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1]

柴胡中藥名。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品種來源

本品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is DC) 和狹葉柴胡(南柴胡) (Bupleurum scorznerifolium Willd) 的根或全草。前者主產於遼寧甘肅河北河南等地;後者主產於湖北江蘇四川等地。春秋兩季採挖,曬乾,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同屬植物尚有多種都可入藥。如銀州柴胡 (B.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興安柴胡 (B. Sibiricum vest);竹葉柴胡 (B. marginatum Wall. ex DC) 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