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鮪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8月15日 (日) 00:12 由 Tl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鮪魚屬於鱸形目,鯖科,在大陸地區稱為金槍魚,在廣東、港、澳一帶稱為吞拿魚(或托拿魚),可能是直接由英文TUNA音譯而成。鮪魚屬於暖海性魚類,會隨季節變化,有乘暖流作大迴游之特性,為非常重要的洄游性經濟食用魚種。 牠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側線的皮下,都有一層紅色肉或稱為血合肉,為了貯存氧氣,供迴游時肌肉持續運動所需,且能調節體溫。

在外觀上:鮪魚其體型大(全長一公尺到三公尺),適於在水中長途跋涉,泳速快(鮪魚的游泳,是筆直的,如子彈一般,只有尾巴在動,鮪魚甚至尾巴動時,會把左右的胸鰭收起,減少海中阻力),體多流線,紡錘型,亦有延長而側扁者。尾柄細瘦而強 有力,兩側有隆起稜,尾鰭彎月型,尾部有離鰭,背鰭可收入稜溝內等特徵均有助於高速游泳。口裂大,吻尖,但不為劍狀突出。眼有時具脂性眼 瞼,圓鱗或不完全之櫛鱗,側線為波狀。背鰭 2枚,第一背鰭為硬棘,第 二背鰭及臀鰭後緣凹入。在胸鰭所在區域內,鱗片可能變形為堅硬的胸甲 ,鰹、鮪之類特別發達。全世界有15屬50種,臺灣產9屬21種。 市面上常見的有黃鰭鮪 、長鰭鮪、大目鮪等,每年四到六月間可另外看到黑鮪。[1]


鮪魚生態

鮪魚的屬名 Thunnus 是來自於希臘語的 thuno(意即 rush),也就是急速而猛烈之意。如果有機會一睹鮪魚在海中游泳的姿態,您一定會對它所展現的力量、速度與優雅的型態所吸引。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辦法親身體會鮪魚在海中的英姿,對於鮪魚的種類、型態、生態或許並不瞭解,希望透過本區的介紹,能讓您對於鮪魚有更多的認識。


鮪魚家族

長鰭鮪

  • 學名:Thunnus alalunga
  • 英文名:Albacore
  • 俗名:白肉串、長翅仔、長濱
  • 型態特徵:

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色,胸鰭特別長,延伸至第二背鰭後第二離鰭之下方,因此名為長鰭鮪。尾柄細、扁平,兩側有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另有小隆起脊兩條。

  • 生態習性:

大洋洄游性魚類。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亞熱帶及溫帶海域。棲息海域之水溫約為10℃ ~ 28℃。

黃鰭鮪

學名:Thunnus albacares 英文名:Yellowfin tuna 俗名:串仔、黃鰭串、黃肌金鎗 型態特徵: 體背藍黑色,腹部銀白色,其體側有銀白色點。第二背鰭、臀鰭及離鰭均為黃色, 因此稱為黃鰭鮪。尾柄細、扁平,兩側有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另具有小 隆起脊兩條。 生態習性: 大洋洄游性魚類。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亞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其範圍涵蓋北緯 40 度至南緯 40 度之間,以赤道附近最多,棲息海域之水溫約為 16℃ ~ 30℃。

大目鮪

學名:Thunnus obesus 英文名:bigeye tuna 俗名:大目串、短鮪 型態特徵: 眼特大,大於吻長之半,背腹部輪廓特別彎曲。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色,尾柄 細、扁平,兩側具有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另具有小隆起脊兩條。 生態習性: 大洋洄游性魚類。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亞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棲息海域之水溫約 為 13℃ ~ 28℃。

北方黑鮪

學名:Thunnus orientalis

Thunnus thynnus

英文名:Northern bluefin tuna 俗名:太平洋黑鮪、大西洋黑鮪 型態特徵: 胸鰭很短,體背藍黑色,腹部銀白色,尾柄細,扁平、兩側具有發達的中央隆起 脊,尾鰭基部另具有小隆起脊兩條。 生態習性: 大洋洄游性魚類。主要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太平洋黑鮪)、大西洋及地中海(大 西洋黑鮪),具有季節性遷移習性。棲息海域之水溫約為 10℃ ~ 20℃,其生命期 長達 20 年,需成長至 8 歲始可成熟產卵,在溫暖季節中會游近沿岸。

南方黑鮪

學名:Thunnus maccoyii 英文名:Southern bluefin tuna 俗名:油串 型態特徵: 胸鰭比黑鮪長,體背藍黑色,腹部銀白色,尾柄細、扁平,兩側具發達的中央隆

起脊,尾鰭基部另具有小隆起脊兩條,尾部隆起稜是黃色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