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粟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0月7日 (一) 17:51 由 Sw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粟裕
出生 1907年8月10日
湖南會同
逝世 1984年2月5日
國籍 中國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1]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長征時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將軍銜,並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生平

青年求學

  • 1907年8月10日(農曆丁未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出生於湖南懷化市會同縣伏龍鄉(今坪村)楓木樹腳村,幼名繼業,學名多珍,字裕。
  • 1916年轉入其叔父創辦的第八國民學校讀書。
  • 1918年,遷居會同縣城,先後入粟氏私立初級國民學校和會同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讀書。
  • 1923年報考湖南省立第二師範,被錄取為選送生。
  • 1924年3月,因錯過考期,進入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常德)附小和平民中學學習。
  • 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師,後因省立二師進步校長被害,粟裕等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到武昌,安排到葉挺24師教導大隊,任學員班長。

入黨革命

  •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粟裕轉入中國共產黨。
  • 1927年8月1日,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隊班長。
  • 1928年1月,粟裕參加湘南起義後到了井岡山。
  • 1929年後,因屢立戰功粟裕相繼升任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
  • 1932年2月,粟裕由紅軍學校調回紅四軍,仍任紅四軍參謀長。12月,任紅一軍團教導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 1934年11月,粟裕調任閩浙贛軍區參謀長。根據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方志敏領導的紅十軍及地方武裝合編,成立紅軍第十軍團。下旬,紅十軍團奉命轉到外線作戰,調任紅十軍團參謀長。

1月紅十軍團在譚家橋戰鬥失利後,又在懷玉山遭到敵人圍殲。率領先頭部隊果斷突出封鎖線,安全到達閩浙贛蘇區。2月-4月,建立浙西南遊擊區,任挺進師(四百餘人)師長。5月-8月,與劉英一起指揮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挺進師的第一次「進剿」,挺進師發展到近千人。10月5日,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閩浙邊臨時省軍區成立,任省軍區司令員、省委組織部長。



視頻

毛主席對粟裕的評價在全軍是最高的評價,粟裕最具傳奇色彩的大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