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家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0月18日 (五) 10:53 由 牛逼的土豪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社会事业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轄地級市,又稱「張垣」「武城」,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連接京津、溝通晉蒙的交通樞紐。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一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稱「張家口」。

距今200萬年前古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黃帝、炎帝、蚩尤「邑於涿鹿之阿」,合符釜山,開啟了中華文明之先河。這裡是現行長城最多的地區,素有「長城博物館」的美稱。崇禮、赤城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滑雪場,被譽為東方達沃斯。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河北省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2016年9月,張家口市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之一。2016年11月,張家口市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7年6月28日,張家口市被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授予「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稱號。

建制沿革

張家口市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末期,黃帝部落聯盟「與蚩尤戰於涿野之郡」,而「邑涿鹿之阿」(建都於今涿鹿縣礬山鎮古城附近的「黃帝城」),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此後張家口歷來為漢與少數民族雜居地,各民族政權更替頻繁。春秋戰國時北為匈奴與東胡居住地,南部分屬燕國、代國。秦時南部改屬代郡、北部屬上谷郡。漢時大部分屬幽州地界,小部分屬烏桓、匈奴、鮮卑。隋時東為涿郡,西屬雁門郡。唐時北屬突厥地,桑乾都督府,南多屬河北道媯州、新州,少屬河東道蔚州。北宋時全市皆屬遼之西京道。南宋時皆屬金之西京路。元全市皆屬中書省。明全市除蔚縣一帶屬於山西大同府外,其它皆屬京師(治順天府,今北京市)。清時北屬口北三廳(多倫諾爾廳、獨石口廳、張家口廳),南屬宣化府(治今宣化)。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察哈爾特別區興和道和口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抗日戰爭時期,全市多個縣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重設察哈爾省建制。

1952年11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察北兩專區合併後稱張家口專區,劃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為專區治所,張家口、宣化兩市劃屬河北省。1958年5月張家口市改屬張家口專區。1959年5月撤銷張家口專區, 所轄各縣劃歸張家口市。1961年5月復置張家口專區,張家口市及所屬各縣隸屬之。1967年12月,張家口專區改稱張家口地區,轄張家口市,縣屬不變。

1983年11月,張家口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至此,張家口市轄橋西區、橋東區、茶坊、宣化、下花園、龐家堡6個區和宣化縣。張家口地區轄:康保、沽源、張北、赤城、尚義、崇禮、懷安、萬全、陽原、蔚縣、涿鹿、懷來12縣。

1989年12月,張家口市撤銷茶坊區、龐家堡區。1992年,經河北省政府批准,張家口市成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新區」),1993年7月1日,張家口地、市合併,稱張家口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行政區劃

1993年7月,張家口市下轄康保、沽源、張北、赤城、尚義、崇禮、懷安、萬全、陽原、蔚縣、涿鹿、懷來、宣化13縣和宣化、下花園區、橋東、橋西4個區。

2003年3月,察北牧場、沽源牧場由河北省農墾局劃屬張家口市,改為察北管理區、塞北管理區。20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將高新區和南新區合併為高新區。2010年3月22日,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張家口市產業集聚區成立。

截至2012年,張家口市轄13個縣(宣化、張北、康保、沽源、尚義、蔚縣、陽原、懷安、萬全、懷來、涿鹿、赤城、崇禮),4個區(橋東、橋西、宣化、下花園),2個管理區(察北、塞北)和高新區,總面積3.68萬平方千米,下轄23個街道辦事處,280個居委會,1個區公所,113個鄉(含2個民族鄉),96個鎮,4175個村委會。

2016年1月7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張家口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6〕5號):一、同意撤銷張家口市宣化區和宣化縣,設立新的張家口市宣化區,以原宣化區和宣化縣的行政區域(不含沙嶺子鎮、大倉蓋鎮、姚家房鎮、東望山鄉)為新的宣化區的行政區域,宣化區人民政府駐建國街街道永安街8號。二、同意撤銷萬全縣,設立張家口市萬全區,以原萬全縣的行政區域為萬全區的行政區域,萬全區人民政府駐孔家莊鎮民主街2號。三、同意撤銷崇禮縣,設立張家口市崇禮區,以原崇禮縣的行政區域為崇禮區的行政區域,崇禮區人民政府駐西灣子鎮長青路30號。四、同意將原宣化縣的大倉蓋鎮、東望山鄉劃歸張家口市橋東區管轄,將原宣化縣的沙嶺子鎮、姚家房鎮劃歸張家口市橋西區管轄。

現轄10個縣(張北、康保、沽源、尚義、蔚縣、陽原、懷安、懷來、涿鹿、赤城),6個區(橋東、橋西、宣化、下花園、萬全、崇禮),2個管理區(察北、塞北),1個高新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位於東經113°50′~116°30′,北緯39°30′~42°10′。東靠河北省承德市,東南毗連北京市,南鄰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與山西省接壤,北、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全市南北長289.2千米,東西寬216.2千米,總面積3.68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大部分。境內洋河、桑乾河橫貫全市東西,匯入官廳水庫。張家口市屬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和中朝准地台兩個Ⅰ級構造單元。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是一個自元古代至古生代末長期發育的地槽區,僅在康保北分布,範圍極小,地層零星出露。中朝准地台構造發展過程可明顯地劃分為3大階段,反映出地殼呈活躍—穩定—活躍的發展演化規律。張家口市主要有深斷裂2條,大斷裂7條。本區岩漿岩比較發育,分布面積大,岩石種類較齊全。岩漿岩共有9個旋迴,每個旋迴都以噴出岩開始,以中深層侵入岩結束。超基性、基性、中性、鹼性及酸性岩都有,岩基、岩脈、岩株、岩牆、岩被各種產狀齊全。本區地層除缺失下古生界上奧陶系、上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二疊系和中生界三疊系、上白堊系以外,由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層皆有出露,總厚度達35978~51866米。本區出露的地層中包括的岩石種類也很齊全,不僅有太古界的變質岩,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的沉積岩,還有侵入體周圍的接觸變質岩和局部的動力變質岩,以及超變質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岩漿岩主要是中生代、新生代噴出岩和呂梁期、海西期、燕山期花崗岩以及不同岩性的岩脈。張家口市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壩上高原區:包括尚義縣套里莊、張北縣狼窩溝、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尚義和張北4縣的廣闊區域,屬內蒙古高原的南緣,占張家口總面積的1/3,海拔一般在1400米左右,地勢南高北低,比高小於50米。岡梁、湖淖、灘地相間分布,呈現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康保縣城以北丘陵成帶,是陰山山脈余支。高原南緣一帶,有壠狀山脈分布,地勢略高,海拔在1500米以上。壩下低中山盆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間。蔚縣境內的小五台山,主峰海拔高度2882米,為河北省群山之首。群山之間有較大的山間盆地呈串珠狀排列。主要有:柴溝堡—宣化、涿鹿—懷來、蔚縣—陽原盆地,海拔高度500~1000米,盆地內有河流通過,兩岸分布有肥沃的耕地。

氣候環境

張家口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長;春季乾燥多風沙;夏季炎熱短促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適中。壩上地區光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生長季節氣候爽涼;高溫高濕炎熱天氣少。壩下河谷盆地分布在我市中部地區,桑乾河和洋河徑流形成了壩下河谷盆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00~800米,地勢較低。這裡晝夜溫差大、光資源豐富,無霜期長,熱量充足,雨熱同季。

我市降水的地理分布主要決定於地形。山脈對氣流的抬升致雨作用,及氣流越山後下沉增溫而少雨的作用,在我區都是比較明顯的。壩上因地勢高,暖濕空氣經軍都山和壩頭的兩次驟然阻擋,水汽來源不豐富,降水量較少,年降水量為330~400毫米。壩下降水量的分布趨勢和地形密切相關,地域間差異很大。山區因地形對暖濕空氣的抬升作用,降水較多,年降水量在400~500毫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位於東經113°50′~116°30′,北緯39°30′~42°10′。東靠河北省承德市,東南毗連北京市,南鄰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與山西省接壤,北、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全市南北長289.2千米,東西寬216.2千米,總面積3.68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大部分。境內洋河、桑乾河橫貫全市東西,匯入官廳水庫。張家口市屬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和中朝准地台兩個Ⅰ級構造單元。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是一個自元古代至古生代末長期發育的地槽區,僅在康保北分布,範圍極小,地層零星出露。中朝准地台構造發展過程可明顯地劃分為3大階段,反映出地殼呈活躍—穩定—活躍的發展演化規律。張家口市主要有深斷裂2條,大斷裂7條。本區岩漿岩比較發育,分布面積大,岩石種類較齊全。岩漿岩共有9個旋迴,每個旋迴都以噴出岩開始,以中深層侵入岩結束。超基性、基性、中性、鹼性及酸性岩都有,岩基、岩脈、岩株、岩牆、岩被各種產狀齊全。本區地層除缺失下古生界上奧陶系、上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二疊系和中生界三疊系、上白堊系以外,由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層皆有出露,總厚度達35978~51866米。本區出露的地層中包括的岩石種類也很齊全,不僅有太古界的變質岩,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的沉積岩,還有侵入體周圍的接觸變質岩和局部的動力變質岩,以及超變質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岩漿岩主要是中生代、新生代噴出岩和呂梁期、海西期、燕山期花崗岩以及不同岩性的岩脈。張家口市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壩上高原區:包括尚義縣套里莊、張北縣狼窩溝、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尚義和張北4縣的廣闊區域,屬內蒙古高原的南緣,占張家口總面積的1/3,海拔一般在1400米左右,地勢南高北低,比高小於50米。岡梁、湖淖、灘地相間分布,呈現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康保縣城以北丘陵成帶,是陰山山脈余支。高原南緣一帶,有壠狀山脈分布,地勢略高,海拔在1500米以上。壩下低中山盆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間。蔚縣境內的小五台山,主峰海拔高度2882米,為河北省群山之首。群山之間有較大的山間盆地呈串珠狀排列。主要有:柴溝堡—宣化、涿鹿—懷來、蔚縣—陽原盆地,海拔高度500~1000米,盆地內有河流通過,兩岸分布有肥沃的耕地。

氣候環境 張家口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長;春季乾燥多風沙;夏季炎熱短促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適中。壩上地區光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生長季節氣候爽涼;高溫高濕炎熱天氣少。壩下河谷盆地分布在我市中部地區,桑乾河和洋河徑流形成了壩下河谷盆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00~800米,地勢較低。這裡晝夜溫差大、光資源豐富,無霜期長,熱量充足,雨熱同季。

我市降水的地理分布主要決定於地形。山脈對氣流的抬升致雨作用,及氣流越山後下沉增溫而少雨的作用,在我區都是比較明顯的。壩上因地勢高,暖濕空氣經軍都山和壩頭的兩次驟然阻擋,水汽來源不豐富,降水量較少,年降水量為330~400毫米。壩下降水量的分布趨勢和地形密切相關,地域間差異很大。山區因地形對暖濕空氣的抬升作用,降水較多,年降水量在400~500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張家口市土地總面積5519萬畝(3.7萬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土地供應總量為326宗,面積1156公頃。

全市共實施土地整治項目27個,新增耕地12068畝;正在立項項目共15個,新增耕地4571畝;擬立項項目共8個,新增耕地4400畝,待項目全部驗收合格後,可補充耕地21039畝。全市已驗收2013年、2014年實施的項目共11個,新增耕地7195畝。

礦產資源 張家口市是河北省礦產資源較豐富市之一。截至2012年末,張家口市已發現礦產97種。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33種,其中能源礦產1種、黑色金屬礦產2種、有色金屬礦產4種、貴金屬礦產2種,稀有金屬礦產1種、冶金輔助礦產5種、化工原料礦產3種、特種非金屬礦產1種、建築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14種。已探明礦產礦產地158處,其中大型23處,中型34處,小型101處。

能源資源 張家口市能源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煤炭、風能和太陽能。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蔚州煤田、宣下煤田和張家口以北煤田,煤炭總儲量29.34億噸。風資源儲量約20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量1170萬千瓦以上,其中壩上地區風資源儲量約17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量1030萬千瓦以上,壩下地區風資源儲量約300萬千瓦以上,可開發量140萬千瓦以上。張家口市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地域日照時數2756~3062小時,年太陽總輻射為每平方米1500~1700千瓦時,屬於太陽能輻射Ⅱ類區域。

水資源 張家口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7.99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1.62億m3,地下水資源量11.91億m3(地表、地下重複水量5.53億m³)。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為4.77億m3,地下水可開採量為6.48億m3。

2015年全市水庫共93座,其中按在地原則不歸屬懷來縣管理的官廳水庫也列入統計。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8座,小型水庫82座。全市有塘壩數量170座,窖池2689座。

生物資源 張家口市陸生野生植物共有120科、513屬、210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62科、129屬、369種。

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50多科,300多個種及亞種。其中:獸類15科30餘種,鳥類26科130餘種及亞種,爬行類4科15種,兩棲類3科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7種。有森林及果樹害蟲的天敵17科68種。

區域人口

人口詳情 2015年全市戶籍總人口469.01 萬人,其中男性人口 240.86 萬人,女性人口 228.15 萬人。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442.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0.81萬人,鄉村人口211.3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2.2%,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出生人口3.8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9.02‰,死亡人口2.50萬人,死亡率為5.66‰,人口自然增長率3.36‰。

歷年數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張家口市常住總人口4191035人,其中:橋東區281044人、橋西區237049人、宣化區317121人、下花園區68134人、宣化縣291878人、張北縣297741人、康保縣226461人、沽源縣177143人、尚義縣157766人、蔚縣447059人、陽原縣257496人、懷安縣224710人、萬全縣207403人、懷來縣323387人、涿鹿縣326101人、赤城縣242181人、崇禮縣108361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張家口市常住總人口4345485人,其中:橋東區339372人,橋西區287900人,宣化區370569人,下花園區62764人,宣化縣273506人,張北縣318669人,康保縣204975人,沽源縣174619人,尚義縣151639人,蔚縣450236人,陽原縣258086人,懷安縣210914人,萬全縣211706人,懷來縣352307人,涿鹿縣333932人,赤城縣238169人,崇禮縣106122人。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63.54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3.88億元,比上年增長3.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5.53億元,比上年增長4.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74.13億元,比上年增長8.1%。人均生產總值達30840元,比上年增長5.7%。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7.9%、40.0%和42.1%。

2015年,全市完成全部財政收入230.68億元,比上年增長0.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2.99億元,比上年增長5.7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9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全市用於民生領域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316.95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0%,比上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及計劃生育、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住房保障等重點民生支出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態勢。

第一產業

2015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0.9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217.55億元,比上年增長3.7%;林業產值14.52億元,比上年增長7.2%;畜牧業產值185.46億元,比上年增長2.7%;漁業產值2.16億元,比上年增長8.7%;農業服務業產值11.24億元,比上年增長3.7%。占農林牧漁業的比重分別為:農業50.5%,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林業3.4%,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點;畜牧業43.0%,比上年降低2.2個百分點;漁業0.5%,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農業服務業2.6%,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農作物種植面積及產量:2015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11.29萬畝,比上年增長1.43%,糧食總產量達159.39萬噸,比上年增長1.6%,糧食單產224.07公斤/畝,比上年增長0.15%。油料總產量6.16萬噸,比上年增長13%,油料單產78.8公斤/畝, 比上年增長14.6%。全年蔬菜播種面積154.87萬畝,比上年下降4.7%,蔬菜總產量達736.43萬噸,比上年增長2.0%。園林水果總產量達到72.11萬噸,比上年增長7.0%。

養殖業:2015年,畜牧業生產實現平穩較快增長。豬出欄272.74萬頭,比上年下降3.0%;羊出欄354.53萬隻,比上年增長6.5%;牛出欄33.62萬頭,比上年增長7.3%。肉類總產量38.97萬噸,比上年增長1.6%,牛奶總產量125.89萬噸,比上年下降3.0%。禽蛋總產量23.81萬噸,比上年增長5.5%。全市生豬存欄149.98萬頭,能繁母豬存欄17.77萬頭,牛存欄62.32萬頭,奶牛存欄42.76萬頭,羊存欄226.04萬隻,家禽存欄2142.9萬隻。

林業生產:2015年,木材產量9.48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1.2%。全年共造林 47444公頃,比上年下降18.1%。其中:經濟林1870公頃,比上年增長180.4%;防護林43887公頃,比上年下降21.9%。育苗面積6231公頃,比上年增長14.4%。全市森林覆蓋面積20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7.1%。

農村基礎條件:2015年,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78.83萬畝,比上年增加0.12%;農業機械總動力328.1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8%。實際機耕面積827.57萬畝,比上年增長0.4%;當年機械播種面積600.13萬畝,比上年增長2.3%;機械收穫面積359.17萬畝,比上年增長8.0%。農村用電量10.33億千瓦小時,比上年下降0.1%。

第二產業

工業:2015年,全市55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04.7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國有控股企業下降0.3%,集體控股企業增長10.2%,私人控股企業增長8.4%,港澳台商控股企業下降14.9%;輕工業下降2.3%,重工業增長6.6%。分產業看,礦產品及精深加工產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30.01億元,比上年增長7.6%;食品加工產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01.15億元,比上年增長2.9%;裝備製造產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7.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1%;新型能源產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91.93億元,比上年增長1.7%。分企業類型看,大型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51.54億元,比上年下降0.7%;中型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93.69億元,比上年增長3.9%;小型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5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0%;微型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8.32億元,比上年增長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50.11億元,比上年下降12.5%;累計實現利稅115.35億元,比上年下降16.3%,其中實現利潤41.35億元,比上年下降25.0%。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2015年 比上年±%
鐵礦石原礦 萬噸 4994.43 -15.2
生鐵 萬噸 694.07 1.7
粗鋼 萬噸 672.23 2.2
鋼材 萬噸 597.47 -5.1
水泥 萬噸 458.12 12.9
飲料酒 萬升 21408.94 96.4
捲菸 億支 455.5 0.1
農用化肥(折純) 萬噸 4.06 -22.4
化學農藥原藥 萬噸 0.52 -9.8
挖掘、鏟土運輸機械 222 -62.8
發電量 億千瓦時 364.44 -4.5

建築業:2015年,擁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146家,從業人員達3.97萬人。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204.73億元,比上年下降11.7%。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422.6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9%;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61.6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4%。

第三產業 房地產:2015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11.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54.10億元, 比上年增長25.9%;辦公樓投資7.8億元,比上年增長628.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 27.36億元,比上年下降31.6%。商品房施工面積1903.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商品房竣工面積233.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5%;商品房銷售面積448.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4%;商品房銷售額206.0億元,比上年增長2.3%。

國內貿易: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5.65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 全市343家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3.50億元,比上年增長5.3%。分地區看,城鎮零售額實現476.56億元,比上年增長8.9%;鄉村零售額實現139.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13.98億元,比上年增長19.0%;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00.06億元,比上年增長3.5%;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4.69億元,比上年增長32.3%;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5.78億元,比上年增長27.2%。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分類零售額137.14億元,增長5.9%。其中,糧食、食品增長5.3%,飲料類增長3.7%、煙酒類增長7.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46.1%,化妝品類增長4.2%,金銀珠寶類下降4.5%,書報雜誌類增長22.4%,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10.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0.8%,中西藥品類增長22.8%,煤炭及製品類下降24.6%,石油及製品類下降4.2%,汽車類增長4.5%。

對外經濟:2015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326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165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0.5%。2015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8個,比上年下降33.3%。合同外資額達到3278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8.7%。當年新註冊外商投資企業8個,註冊資本3286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3.7%,投資總額3706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4.7%。

2015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4%。其中出口額實現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

旅遊:2015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848萬人次,旅遊收入301.67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6.0%和27.0%。其中,接待國際遊客10.72萬人次,創匯2908.97萬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8.0%和6.8%

社會事業

科技成果

2015年,全市8項科技成果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6項科技成果獲省級山區創業獎;趙治海獲得了河北省突出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獎」。全市爭取到了國家863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省重大成果轉化等國家、省科技計劃30多項,資金近2000萬元。年內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3家,累計達到了4家;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69家,累計達到了760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業27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家,累計達到了39家,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全市建成了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和3家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研發平台。年內新增1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全市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已達到4家。年內新增3 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全市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和示範基地達到了14家。積極開展省市兩級專利申請資助,累計發放資助金189萬元,全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1242件、787件,比上年增長17%、50%。

教育事業

我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277所,其中幼兒園510所(公辦242所)、小學531所(教學點500個,不計入學校總數)、初中135所、普通高中33所、中等職業學校51所(公辦19所、民辦17所、成人中專15所)、特殊教育學校13所、地方高校4所,另有省駐張高校2所。我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64.28萬人,其中,在幼兒園8.93萬人、小學29.66萬人、初中13.42萬人、普通高中6.6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3.9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0.087萬人、地方高校1.59萬人(不含電大學生,其學生為非全日制學生)。我市現有教職工5.38萬人,其中幼兒園0.66萬人、小學2.13萬人、初中1.23萬人、高中0.77萬人、中等職業教育0.35萬人、成人中專0.05萬人、特殊教育教職工0.03萬人、地方高校0.16萬人(張家口學院研究生學歷教師總量241人)。共有專任教師4.43萬人。全市共有省級學科名師42名,特級教師64名,省骨幹教師255名,市級骨幹教師3362名,骨幹班主任1044名。全市共有特崗教師5271名。

學校介紹

校名 簡介 校址 圖片
河北北方學院 河北北方學院是河北省西北部唯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綜合性本科院校。

學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於2003年9月由張家口醫學院、張家口師範專科學校和張家口農業高等 專科學校三所省屬高校合併組建而成。張家口醫學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晉察冀白求恩衛生學校 ,1982年12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為張家口醫學院;張家口師範專科學校始建於195 6年;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始建於1923年。在漫長的辦學歷程中,河北北方學院積累了豐富的辦 學經驗,具有較高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歷代河北北方學 院人紮根塞外,艱苦創業,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爭創一流,奮力推進學校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張家口市高新區鑽石南路11號
2345 imag2e file copy 2.jpg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