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眼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鳳眼藍 Water_Hyacinth [1]
學名
Eichhornia crassipes [2]
別名
鳳眼蓮、浮水蓮花、水葫蘆、水浮蓮、布袋蓮、豬乸蓮[3]
花語
鳳眼蓮花語:此情不渝鳳眼藍象徵著對感情、對生活的追求至死不渝。[4]
開花季節
形狀
形態特徵浮水草本,高30-60厘米。鬚根發達,棕黑色,長達30厘米。莖極短,具長匍匐枝,匍匐枝淡綠色或帶紫色,與母株分離後長成新植物。 葉在基部叢生,蓮座狀排列,一般5-10片;葉片圓形,寬卵形或寬菱形,長4.5-14.5厘米,寬5-14厘米,頂端鈍圓或微尖,基部寬楔形或在幼時為淺心形,全緣,具弧形脈,表面深綠色,光亮,質地厚實,兩邊微向上卷,頂部略向下翻捲;花葶從葉柄基部的鞘狀苞片腋內伸出,長34-46厘米,多棱;穗狀花序長17-20厘米,通常具9-12朵花;花被裂片6枚,花瓣狀,卵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紫藍色,花冠略兩側對稱,直徑4-6厘米,上方1枚裂片較大,長約3.5厘米,寬約2.4厘米,三色即四周淡紫紅色,中間藍色,在藍色的中央有1黃色圓斑,其餘各片長約3厘米,寬1.5-1.8厘米。[5]
生長環境
鳳眼藍浮水草本。原產巴西。曾一度被很多國家引進,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鳳眼藍在原產地巴西由於受生物天敵的控制,僅以一種觀賞性種群零散分布於水體。1844年在美國的博覽會上曾被喻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自此以後,鳳眼藍被作為觀賞植物引種栽培,已在亞、非、歐、北美洲等數十個國家造成危害,在北緯至南緯之間的大部分熱帶、亞熱帶地區均在分布,並形成患害。19世紀期間引入東南亞,1901年作為花卉引入我國。30年代作為畜禽飼料引入我國內地各省,並作為觀賞和凈化水質的植物推廣種植,後逃逸為野生。由於其無性繁殖速度極快,已廣泛分布於我國的19個省市,尤以雲南(昆明)、江蘇、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入侵嚴重。[6]
種植方法
日常養護
鳳眼藍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常常作為園林水景中的造景資料,作為觀花花卉飼養在家中也是不錯的挑選。
鳳眼藍的農用價值鳳眼藍對氮、磷、鉀、鈣等多種元機元素有較強的富集作用,其間對很多元素鉀的富集作用尤為傑出。在現有鳳眼藍資源化使用方式中,較為簡便而普遍的是用其堆制有機肥及出產沼氣,也可直接使用其乾粉或將燃燒後的灰分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使用。鳳眼藍還能夠作為雞、鴨、鵝、魚、豬的優秀飼料,柔軟多汁,新鮮可口,養分豐厚,將其切碎、破壞或打漿,拌入糠麩,製成混合飼料或青貯飼料,既能進步飼料使用率,還可殺滅寄生蟲。鳳眼藍的食用價值鳳眼藍性涼、味淡。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祛風濕的成效,能夠用於治療中暑煩渴,水腫,小便晦氣,外敷熱瘡。鳳眼藍的乾物質中主要是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等等,其花朵和嫩葉能夠直接食用,滋味幽香爽口,並且有潤腸通便的成效,馬來西亞等地的土著居民常以鳳眼藍的嫩葉和花作為蔬菜。鳳眼藍的環保價值鳳眼藍是監測環境污染的傑出植物,它可監測水中是不是有砷存在,還可凈化水中汞、鎘、鉛等有害物質。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水體中很多的氮、磷以及某些重金屬元素等養分元素,鳳眼藍對凈化含有機物較多的工業廢水或日子污水的水體作用愈加抱負。[7]
布袋蓮的惱人危害
布袋蓮的引進原本是用來作為觀賞之用,但它極為強韌的環境適應力與傳播力,使得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佈滿整個池塘水域的表面。雖然布袋蓮開花時確實相當美麗而值得觀賞,但在其覆蓋之下,水體環境中的陽光穿透便因此減少了,導致水中的漂浮性與瀋水性水生植物,甚至浮游性生物,因陽光不足或缺乏而造成生長遲緩甚至死亡,同時水中生物也會因缺乏食物營養源而難以繼續生存,造成水域環境的物種減少,嚴重不利於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布袋蓮散佈在沼澤、河川、排灌水渠及水庫等水域,若其枯萎死亡後,所遺留下的植物殘體可能會阻塞河道水流,因此若環境要分解這些生質物體,須消耗許多的水中溶氧,致使水體缺氧,更會引起水庫湖泊的優養化,終使水域生態環境將遭受到破壞。近年來此一外來種植物的影響已經對於整體環境造成許多嚴重的危害,也引起地方政府水利、環保等單位的關注,這是當初引進時所始料未及的環境代價。[8]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強制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