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甲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Hxg123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7日 (六) 22:1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medical}} 缩略图|甲癣<br>[http://xs3.op.xywy.com/api.iu1.xywy.com/cms/20171207/9b56281b5f2f4372ebdf527d09b1ad8838325.jpg 原图链接]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

甲真菌常见二型: 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
②甲下真菌病 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继而甲板下发生感染。

别 称 英文名称 英文别名
灰指甲 tinea unguium onychomycosis
就诊科室 常见病因 常见症状
皮肤科 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病甲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等

病因

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各种真菌引起。少数由其他丝状真菌、酵母样菌及酵母菌引起,偶尔也可由孢子菌、镰刀菌及土色曲霉等引起,大多见于营养不良的甲。 [1]

临床表现

甲下型甲癣

常从甲板两侧或末端开始,多先有轻度甲沟炎,后来逐渐变成慢性或渐趋消退。甲沟炎可引起甲面有凹点或沟纹,持续不变或渐累及甲根。一旦甲板被感染,即可形成裂纹、变脆或增厚,呈棕色或黑色。本型常见。因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积,致甲变松及甲浑浊肥厚。

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癣)

为甲板表面一个或多个小的浑浊区,外形不规则,可逐渐波及全甲板,致甲面变软、下陷。无任何症状,无甲沟炎,常于甲床皱襞皮肤处见有脱屑。

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癣

多见于家庭主妇、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多合并甲沟炎,起于两侧甲皱襞,可有皮肤红肿、积脓、压痛。附近的甲变为暗色,高起,并于其下的甲床分离,其后整个甲板波及。 [2]

检查

甲下型甲癣取病甲做PAS染色易找到真菌,可见菌丝及关节孢子局限于甲板的最下部。 真菌性白甲的真菌菌丝只局限于甲板的最上部位,很少波及较深层。在甲板上部见大量菌丝及不规则形的关节孢子,较甲下型所见菌丝更大更宽。 [3]

诊断

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诊断不难。真菌检查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真菌直接镜检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普遍。 [4]

治疗

甲癣为皮肤癣菌病中最顽固难治的一种。可口服、外用药物,或手术拔甲。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不同,完全替换一个新的指甲,手指甲需要100天,而脚趾甲大约要300天,所以治疗灰指甲必须要有耐心。

总之,治疗灰指甲要坚持不懈。同时还应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及慢性全身性疾病,提高自身抵抗力,防治并重,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治愈灰指甲。 [5]

预防

甲癣及甲真菌病的预防,首先是积极防治常见的癣病,在有甲营养不良时更应防止真菌感染。

环境因素

气温高、湿度大是癣病多发的重要条件。因此,夏季、雨季的癣病比冬季、旱季多且重。有些耐旱抗寒的癣菌,在寒冷、干旱季节照样致病,这在我国北方多见。患者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不可忽视。

个人因素

男女老少皆可得病。一般来说,青壮年男女更易罹患;爱运动、好活动出汗多者也易罹患。癣病不会遗传,但有家族易感性。个人卫生习惯与癣病直接有关。接触公共浴池和卫生条件差的泳池的人易传染上癣病。饲养猫、狗等宠物者,易被宠物身上的癣菌感染。

四大注意

警惕病变

引起指甲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认为指甲有病都是甲真菌病。但有一点应掌握,即甲真菌病的发病往往从一个指(趾)甲开始,而后逐渐波及其他指(趾)甲。如果十个手指甲或脚趾甲同时发病,则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需要迅速彻检查身体。

及时治疗

最好选择一年中的四月至九月治疗,万物生长在春夏季是最旺盛的,指甲也是这样,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注意家人之间交叉感染

根据统计,国内约有三成的甲真菌病患者家属,也有不同程度的足部霉菌感染现象。人们往往忽略甲真菌病的严重性,在门诊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霉菌感染时,才会发现手脚患有甲真菌病,其中许多的患者的感染源来自于自己的家人。

感染后不要自己治疗

甲真菌病是一种慢性的真菌感染,需要积极治疗,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做相关真菌学检查确定为甲真菌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避免诊断不明乱用药。 [6]

视频

什么是甲癣!

[7]

甲癣是灰指甲吗!

[8]

修灰指甲方法!

[9]

参考来源

  • 王家璧,孙秋宁. 特比萘芬治疗甲癣的疗效观察.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 1995
  • 陈萍. 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癣导致味觉丧失1例.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 2008
  • 李和莲,王绍华. 伊曲康唑引起甲癣患者低血钾麻痹一例.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 1998
  • 冯姣,曾梅华,陈军,吴凡等. 甲癣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 中国真菌学杂志 》 , 2013
  • 乔建军,张宏,石婧. 四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癣疗效比较的文献系统复习.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 2005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