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抗生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5月4日 (一) 12:40 由 安然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抗生素 |圖片 = File:109685505.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9.qhimg.com/t0151ec9db527764231.jpg?size=1066x1600 原圖…”)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現臨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轉基因工程菌 培養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中文名稱:抗生素

外文名稱:antibiotic

別稱:抗菌素

作用:主要治療微小病原體等引起的感染

種類:β-內酰胺類等五個主要類別

其他用途:部分抗生素用於抗腫瘤或免疫抑制

發現歷史

青黴素(也叫盤尼西林)的發現者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大 · 弗萊明(A. Fleming,l881—1955), 1881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洛克菲爾德。弗萊明從倫敦聖馬利亞醫院醫科學校畢業後,從事免疫學研究;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一名軍醫,研究傷口感染。他注意到許多防腐劑對人體細胞的傷害甚於對細菌的傷害,他認識到需要某種有害於細菌而無害於人體細胞的物質。戰後弗萊明返回倫敦聖馬利亞醫院從事細菌學研究。

弗萊明兩次在實驗室里獲得意外發現的故事已廣為人知。第一次是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萊明無意中對着培養細菌的器皿打噴嚏;後來他注意到,在這個培養皿中,凡沾有噴嚏黏液的地方沒有一個細菌生成。隨着進一步的研究,弗萊明發現了溶菌酶——在體液和身體組織中找到的一種可溶解細菌的物質 ,這種溶菌酶只對無害的微生物起作用。

1928年運氣之神再次降臨。在弗萊明外出休假的兩個星期里,一隻未經刷洗的廢棄的培養皿中長出了一種神奇的黴菌。他又一次觀察到這種黴菌的抗菌作用——細菌覆蓋了器皿中沒有沾染這種黴菌的所有部位。不過,這一次感染的細菌是葡萄球菌,這是一種嚴重的、有時是致命的感染源。經證實,這種黴菌液還能夠阻礙其它多種病毒性細菌的生長。

進一步的試驗表明,這種抗菌素作用緩慢,且很難大量生產。 在他轉向其它研究項目之前,他在192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自己的上述發現,提到青黴素可能是一種抗菌素,他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黴素」,但未能將其提純用於臨床。也沒有開展觀察青黴素治療效果的系統試驗。

10年後,德裔英籍生物化學家厄恩斯特 · 鮑里斯 · 錢恩(E.B. Chain,1906—1979)在舊書堆里看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於是開始做提純實驗。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黴素,這雖然是一個重大突破,但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黴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實驗病理學家,牛津大學病理學教授霍德華 · 瓦爾特 · 弗洛里(H.W. Florey,1898—1968)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弗洛里在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1]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同。青黴素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迅速扭轉了盟國的戰局。戰後,青黴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成為第一個作為治療藥物應用於臨床的抗生素,從此開創了抗生素時代。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弗萊明和弗洛里、錢恩共同榮獲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作用機理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大體可概括以下方式:

1、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如青黴素);

2、影響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如多粘菌素);

3、抑制菌體蛋白質的合成(如氯黴素、四環素);

4、抑制細菌核酸合成(如灰黃黴素)。[2]

特點

1、抗生素則能選擇性地作用於菌體細胞 DNA 、 RNA 和蛋白質合成系統的特定環節,干擾細胞的代謝作用,妨礙生命活動或使停止生長,甚至死亡。而不同於無選擇性的普通消毒劑或殺菌劑。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主要表現為抑菌、殺菌和溶菌三種現象。這三種作用之間並沒有截然的界限。抗生素抗菌作用的表現與使用濃度、作用時間、敏感微生物種類以及周圍環境條件都有關係。

2、抗生素的作用具有選擇性,不同抗生素對不同病原菌的作用不一樣。對某種抗生素敏感的病原菌種類稱為該抗生素的抗生譜(抗菌譜)。例如淡紫灰鏈黴菌產生的卮立黴素只對少數病毒有醫療作用,對細菌、真菌和其他多數病毒都沒有作用。廣譜抗生素對多種病原菌有抗生作用,例如青黴素對多種革蘭氏陽性細菌都有良好藥效,鏈黴素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都有良好藥效,對結核桿菌有特殊的療效。

3、有效作用濃度。抗生素是一種生理活性物質。各種抗生素一般都在很低濃度下對病原菌就發生作用,這是抗生素區別於其他化學殺菌劑的又一主要特點。各種抗生素對不同微生物的有效濃度各異,通常以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最低濃度作為抗生素的抗菌強度,簡稱有效濃度。有效濃度越低,表明抗菌作用越強。

有效濃度在 100 mg/L 以上的屬作用強度較低的抗生素,有效濃度在 l mg/L 以下是作用強度高的抗生素。[3]

分類

1、β-內酰胺類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的分子結構中含有β-內酰胺環。近年來又有較大發展,如硫酶素類、單內酰環類,β-內酰酶抑制劑、甲氧青黴素類等。

2、氨基糖甙類包括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新黴素、核糖黴素、小諾黴素、阿斯黴素等。

3、四環素類包括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及強力黴素等。

4、氯黴素類包括氯黴素、甲碸黴素等。

5、大環內脂類臨床常用的有紅黴素、白黴素、無味紅黴素、乙酰螺旋黴素、麥迪黴素、交沙黴素等。

6、作用於G+細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黴素、氯林可黴素、萬古黴素、桿菌肽等。

7、作用於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黴素、卷黴素、環絲氨酸、利福平等。

8、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黃黴素。

9、抗腫瘤抗生素如絲裂黴素、放線菌素D、博萊黴素、阿黴素等。

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環孢黴素。[4]

用途

抗生素以前被稱為抗菌素,事實上它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近年來通常將抗菌素改稱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物質,用於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還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講,抗生素就是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藥物。但是過量使用會抑制體內的有益菌,使腸道菌群失衡。導致疾病的引起。

重複使用一種抗生素可能會使致病菌產生抗藥性。之所以現在提出杜絕濫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科學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的放矢。通常建議做細菌培養並作藥敏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用極度敏感藥物,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5]

使用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儘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係。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後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三、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並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儘量避免反應應用抗生素因用後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黴素G的局部應用儘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告辭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五、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範圍在下列情況下可採用預防治療:

1.風濕熱病人,定期採用青黴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防止風濕熱復發。

2.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後用青黴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3.感染灶切除時,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4.結腸手術前採用卡那黴素,新黴素等作腸道準備。

5.嚴重燒傷後,在植皮前應用青黴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按創面細菌和藥敏結果採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6.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症患者,可在冬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於門診)。

7.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秦效。 [6]


  1. 抗生素的發現,科普網,2019-01-03
  2. 抗生素有什麼作用,醫學教育網,2016-11-07
  3. 抗生素的分類,用藥安全網
  4. 抗生素的分類,用藥安全網
  5. 抗生素用途,我愛文檔網
  6. 抗生素用途,我愛文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