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长安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kii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22日 (五) 13:15的版本 (added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长安城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代长安城其实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左右),初名大兴城,唐朝改名为长安城。

它本属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是隋唐两朝的都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1]

唐长安城比同时期的拜占庭都城大6倍,比200多年后建的巴格达城大2倍,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

唐末迁都洛阳后这里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带。

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

城坊建筑

整个城市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面积达83.1平方公里。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3]

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目前城墙和其外侧的城壕已基本被毁,仅在北面的玄武门和南面的安华门附近留有部分残垣。

长安十二座城门

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

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馀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唐末被朱全忠焚毁。

明德门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大街两旁集中了当时长安城最有影响力的佛寺和道观,如荐福寺、大兴善寺、唐昌观、玄都观等。

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隋称广阳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隋称大兴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

今天西安城内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强西路北侧铁路中学内的土岗则是为数不多的大兴宫城遗址。<>- 西安掠影系列之(一)一座有历史的城市</>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城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馀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著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城的外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筑成,城门处的主要墙段还砌有砖壁。外城墙上开了12座城门,每面3座。唐长安城的大街都特宽,主要街道— 明德门内的南北走向的大街朱雀大街宽150-155米,其他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65米。

唐长安城在规划和建设方面对后起的国内外城市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如宋代开封城和元、明、清北京城就沿袭了长安城的特点。日本的京都城和奈良城的建设也是从这儿学习了不少。唐长安城的外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筑成,城门处的主要墙段还砌有砖壁。外城墙上开了12座城门,每面3座。唐长安城的大街都特宽,主要街道— 明德门内的南北走向的大街朱雀大街宽150-155米,其他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65米。[4]

唐代诗人骆宾王到过长安后言道:“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长安三大内

古代一般把皇宫称为“大内”,而巅峰期的大唐则拥有三个“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5][6]

其中“大内”就是宫城中的太极宫,是隋朝和初唐时期的皇帝居所和朝会之地。

太极宫和大明宫,是城中之城,都是以宫城的架构而存在的。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又有长安外郭城。

太极宫

宫内由南向北分为前朝、后寝和苑囿三块区域。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米,面积约1.92平方公里。

前朝的正殿为太极殿(隋称大兴殿),四周有廊庑围成的巨大宫院,东西两侧建有官署。后寝的主殿是两仪殿(隋称中华殿),周边有万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龙殿、安仁殿等殿堂。苑囿位于宫殿最后部,有亭台池沼等,其北的宫墙上有玄武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此。由于太极宫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装饰等都较为简朴。唐高宗继位后,认为这里比较潮湿,于是搬到了大明宫居住。

大明宫

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宫城,可俯瞰整座长安城。

从唐高宗开始的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称为“东内”。宫城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著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整座大明宫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三大内”中最大的一座。[7]

兴庆宫

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75米,周长4.6公里,面积约1.35平方公里,规模在“三大内”中最小。原是唐玄宗早年任临淄王时的藩邸,位于外郭城的东部,开元二年(714年),改名为兴庆宫。

开元十四年(726年),进行了扩建,合并周围的邸宅和寺院,开元十六年竣工,称为“南内”。

天宝十三年(754年),筑宫墙和城楼,形成了一座小型城堡。同时还附外郭墙建造了一道北至大明宫,南至芙蓉园的夹城,方便宫内人员来往潜行。唐玄宗杨贵妃长期在此居住,盛唐后地位降低,成为安置太上皇和太后的场所。

宫墙四面设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墙偏北处。宫内以园林为主,且不按中轴对称布局,因此具有离宫的性质。其南部主要是龙池,周边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亭台楼阁。北部有兴庆殿、南薰殿、长庆殿、大同殿等一组宫殿。唐末兴庆宫毁于战火。

1958年,遗址改造为公园,并兴建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等。[8]

文化鼎盛

城内百业兴旺,到了武则天时期为100万左右(为最多时期人口)。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开设了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弘文馆。

长安城还设有国立大学——国子监。国子监下设7个学馆,共有房舍1200间,收中外学生8000馀人,外国贵族子弟来此留学者甚众。

长安还是全国佛教的中心、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在唐朝,西有以长安为起点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南边可由广州走海路到达天竺(今印度)、大食(今中东、北非等地)等地。这两条丝绸之路如今正再次发挥著与100多个国家友好通商的作用。

由于唐代政治上的统一和长安城的繁荣,外国(尤其是西域国家)的很多官员、贵族、僧侣、学者、商贾、艺人、医生、工匠等来到长安就不愿离开,有不少干脆侨居或迁居到了这里。这一迁居,促进了中外全方位的交流。胡琴的传入和波斯马球的盛行就是例子。不少吃喝玩乐用品里,很多带“胡”字的,都是那时期从外国趸来的,如胡椒、胡琴等。

遗址保护

隋唐长安城埋藏在现在的西安城下0.7米-1米,目前西安有不到30处隋唐长安城挖掘点。

为保护唐长安城遗址,西安市修建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与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西安市内还有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圜丘遗址,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内设有西市遗址展示区,在莲湖公园内保留有承天门遗址,大雁塔、小雁塔也是唐长安城的遗存。[9]

视频

唐朝长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