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哥特弗雷德·赫爾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22日 (四) 09:42 由 文华毓秀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赫尔德,全名为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8.25 -1803.12.18) 是德国、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其作品《论语言的起源》(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成为狂飙运动的基础)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赫爾德,全名為約翰·哥特弗雷德·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8.25 -1803.12.18) 是德國、哲學家、路德派神學家,詩人。其作品《論語言的起源》(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成為狂飆運動的基礎。中文名稱 赫爾德

外文名稱 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

國籍

德国

出生地 莫倫根 (Mohrungen,Morag )

出生日期 1744年8月25日


逝世日期 1803年12月18日

職業 哲學家

畢業院校 柯尼斯堡大學

主要成就 文學,哲學,民俗學,語言學

代表作品 《論語言的起源》、《當代德國文學之片稿》、 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8.25 – 1803.12.18)

他在德國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同時他也影響了"狂飆及躍進時代"(Sturm und Drang)的興起和浪漫主義文學。赫爾德被認為是德國浪漫主義的先驅,其史學思想則影響了二十世紀歷史學家布列錫格、史賓格勒等人的歷史觀點。

赫爾德生於東普魯士莫倫根 (Mohrungen,即波蘭莫龍格Morag) 小康家庭,受貴人恩庇1762年他進入柯尼斯堡大學(Königsberg Univ.) 研讀哲學、文學和神學,並受到康德(Kant)的影響極深。1764年至里加(Riga)擔任中等學校教師及德國信義會牧師,並出版《當代德國文學之片稿》和《評論文集》。1769年離開里加前往法國,在旅途中完成 《我在1769年的遊記》。1770年,赫爾德在斯特拉斯堡會見年輕的歌德(Goethe),在藝術與文學上給予歌德深遠的影響。1776年前往威瑪擔任宮廷牧師及掌管教育和宗教事務的總監察。1803逝世於威瑪宮廷。(參見大英百科全書,v.13,pp 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