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月8日 (五) 21:11 由 辛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巴中巴中,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中國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南,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陝西漢中,屬典型的盆周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市總面積12292平方公里,下轄2區、3縣;2017年常住人口331.67萬人。 巴中擁有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標語群等革命遺蹟,被稱為「中國革命的露天博物館」,擁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景區正在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共有19個國家AAAA級景區。 [1] 巴中是全國第二大蘇區,紅色遺址遺蹟數量眾多,全市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8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66點,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0處,主要分布於巴州區和通江縣境內。 [2] 2018年,巴中市入圍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3] 2018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範市。 [4] 2019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9年統籌強化監督(第一階段)黑臭水體專項排查情況,巴中被列入「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於80%的城市名單」,消除比例為20%。 [5] 2019年,巴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4.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4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242.12億元,增長2.9%。其中,工業增加值128.37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388.17億元,增長9.3%。 [6]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地貌 ▪ 氣候 ▪ 水文 4 自然資源 ▪ 水資源 ▪ 礦產資源 ▪ 植物資源 ▪ 動物資源 5 人口 6 政治 7 經濟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8 社會事業 ▪ 科學技術 ▪ 教育事業 ▪ 文化事業 ▪ 醫療衛生 ▪ 體育事業 ▪ 社會保障 ▪ 人民生活 9 交通運輸 ▪ 數據 ▪ 公路 ▪ 鐵路 ▪ 航空 10 地方文化 11 風景名勝 12 名優特產 13 著名人物 14 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巴中的建制始於東漢。漢和帝永元三年(91年),劃宕渠之北,包括今巴州區、通江、南江、平昌及萬源等縣的巴河流域地區,置漢昌縣(治今巴州區巴州鎮)。和帝永元三年(91年)至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漢昌屬益州巴郡(治江州,今重慶)。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漢昌屬益州巴西郡(治保寧,今閬中)。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將漢昌、宣漢、宕渠3縣置為益州宕渠郡(治今渠縣土溪);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縣復屬益州巴西郡。到蜀漢延熙二年(239年)至十一年(248年)漢昌縣又兩次更屬益州宕渠郡和巴西郡。 兩晉時期,西晉泰始三年(267年)漢昌縣更屬梁州(治今陝西漢中)巴西郡。元康六年至永康二年(296年—300年)漢昌縣又屬宕渠郡。永寧元年(301年)漢昌還屬巴西郡。永興元年(304年)改漢昌縣為漢興縣,復屬宕渠郡。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復名漢昌縣,屬梁州巴西郡。 南北朝宋、齊年間(420年—502年)復改漢昌縣為漢興縣,先後屬梁州宕渠郡和巴西郡。梁、魏年間,梁天監四年、魏正始二年(505年),梁、魏互相爭奪漢昌縣,互相競爭設置州、郡、縣等地方政權。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始置巴州,治大谷郡北(今巴中市江北新區),熙平二年(517年)州移治漢昌縣。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至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間,巴州全盛時期管轄8郡11縣。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到北周末年,巴州全盛時期轄10郡15縣,所轄地域,東至今達縣橋灣鄉,南至今營山、蓬安、武勝等縣部分地方,西至今旺蒼東北部分地方,北至今南江、通江縣全部。 隋朝開皇三年至大業二年(583年—606年),巴州領縣9縣。到了大業三年(607年)改巴州為清化郡,領14縣。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廢清化郡復置巴州,領今巴州區所轄的地域和平昌、通江、南江的部分地域。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巴州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山南西道。 五代時期(907年—960年),巴州領9縣,所轄地域有所縮減。 宋太祖乾德四年至宋末(966年—1275年)的巴州屬利州路(治今廣元)興元府(治今漢中),領化成、難江、恩陽、曾口、通江等5縣。其間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巴州屬劍南道。 元朝沿襲宋朝建置,仍置巴州領縣,屬廣元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省(四川置省之始),巴州屬四川省廣元路。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巴州為巴縣,屬四川承宣布政司川北道(簡稱四川北道)保寧府(治今閬中)。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復置巴州,領化成、通江、難江3縣。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四川在成都稱帝(1644年),國號大西,巴州全屬大西。 從清朝初到民國元年(1648年—1912年),巴州仍屬四川北道保寧府,不領縣。 民國元年(1912年),巴州衙署改名巴州行政公署。民國二年(1913年),改巴州為巴中縣,隸屬四川北道(治今閬中)。民國三年(1914年),改四川北道為嘉陵道(治今南充),巴中隸屬嘉陵道。不久裁廢道制,以府、州、廳、縣直屬省政。 建國後(1950年1月),四川省分川西、川東、川北、川南4個行署區和重慶市及西康省,均屬西南局(治今重慶市)。巴中屬川北行署(治今南充)達縣專區(治今達州)管轄,一直延續到1993年上半年。其間1950年4月,川北行署批准成立巴中中心縣委,作為達縣地委的派出機構,領通江、南江、巴中三縣,1953年3月巴中中心縣委撤銷,三縣直屬達縣地委。 1993年7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縣從達縣地區劃出,設立巴中地區,巴中縣一併撤縣建市(縣級),於當年10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2000年6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巴中地區建立巴中市(地級),於當年12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以市管區縣,轄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 2013年1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巴中市恩陽區,至此,巴中行政區劃變更為兩區三縣(巴州區、恩陽區、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 [7]

行政區劃

巴中市轄5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市轄區2,縣3),139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街道17,鎮116,鄉6)。面積12292平方千米,人口394萬人。巴中市人民政府駐巴州區望王路西段185號。 [8] 巴中市行政區 名稱 區劃代碼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萬人) 政府駐地 巴中市 511900 12292 394 巴州區 巴州區 511902 1407 82 東城街道 恩陽區 511903 1159 61 登科街道 通江縣 511921 4116 77 壁州街道 南江縣 511922 3383 69 集州街道 平昌縣 511923 2227 105 同州街道 巴州區 街道(9)·東城街道·西城街道·迴風街道·江北街道·宕梁街道·興文街道·時新街道·奇章街道·玉堂街道 鎮(14)·曾口鎮·清江鎮·水寧寺鎮·鼎山鎮·化成鎮·天馬山鎮·平梁鎮·棗林鎮·梁永鎮·大羅鎮·鳳溪鎮·光輝鎮·大茅坪鎮·三江鎮 鄉(2)·白廟鄉·大和鄉 恩陽區 街道(3)·登科街道·文治街道·司城街道 鎮(15)·明陽鎮·玉山鎮·雙勝鎮·柳林鎮·雪山鎮·漁溪鎮·興隆鎮·下八廟鎮·九鎮·尹家鎮·花叢鎮·茶壩鎮·上八廟鎮·關公鎮·群樂鎮 通江縣 街道(1)·壁州街道 鎮(30)·諾江鎮·民勝鎮·火炬鎮·涪陽鎮·廣納鎮·鐵佛鎮·麻石鎮·唱歌鎮·洪口鎮·沙溪鎮·永安鎮·鐵溪鎮·諾水河鎮·陳河鎮·青峪鎮·興隆鎮·煙溪鎮·長坪鎮·楊柏鎮·新場鎮·三溪鎮·春在鎮·龍鳳場鎮·至誠鎮·瓦室鎮·毛浴鎮·泥溪鎮·空山鎮·兩河口鎮·板橋口鎮 鄉(2)·松溪鄉·勝利鄉 南江縣 街道(1)·集州街道 鎮(29)·公山鎮·長赤鎮·正直鎮·沙河鎮·雲頂鎮·大河鎮·關路鎮·趕場鎮·光霧山鎮·貴民鎮·橋亭鎮·八廟鎮·天池鎮·侯家鎮·高橋鎮·石灘鎮·雙流鎮·紅光鎮·下兩鎮·赤溪鎮·高塔鎮·和平鎮·元潭鎮·仁和鎮·興馬鎮·關門鎮·關壩鎮·楊壩鎮·坪河鎮 鄉(2)·團結鄉·神門鄉 平昌縣 街道(3)·同州街道·金寶街道·江口街道 鎮(28)·板廟鎮·白衣鎮·西興鎮·響灘鎮·大寨鎮·駟馬鎮·土興鎮·得勝鎮·靈山鎮·邱家鎮·雲台鎮·三十二梁鎮·江家口鎮·岩口鎮·筆山鎮·泥龍鎮·望京鎮·涵水鎮·岳家鎮·龍崗鎮·土埡鎮·佛樓鎮·青雲鎮·蘭草鎮·澌岸鎮·粉壁鎮·元山鎮·鎮龍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中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南坡。市政府所在地西距重慶市331公里,南距成都市320公里,北距西安市439公里,與達州、南充、漢中、廣元相鄰,介於東經106°20′~107°49′,北緯31°15′~32°45′之間。全市總面積12292平方公里。 [9] © 2021 Baidu - GS(2019)5218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巴中市

地形地貌

巴中市屬典型的盆周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北部為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部為中切割低山、淺切割低山;南部為丘陵,沿河兩岸及台狀山頂有平壩。丘陵、平壩面積約為1243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0%;山地占90%。最高海拔在北西部的南江縣光霧山,為2507.0米;最低海拔在南部的平昌縣黃梅溪,為268.3米,高差2238.7米。中北部山地,低、中山界線明顯。中切割中山一般700~900米,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達1200米以上,多峽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多「V」形谷、平底谷,稱山區平壩。三級階梯狀構造,從北到南逐漸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米,中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米。中部低山,大多海拔400~800米;南部丘陵分布在海拔350~600米之間;平壩分布在海拔268.3~400米之間。另外,境內還有流水侵蝕、沉積、扇形地貌和重力堆積、殘積地貌及喀斯特地貌。境內地質構造跨及米倉山台穹、大巴山弧形、川北台(坳)陷及川東新華夏四個二級構造單元。構造形跡以褶皺為主,斷裂不發育;褶皺曲線呈弧形,岩層傾角變化頻繁且有扭曲現象。境內西北為龍門山北東向褶皺帶,北部是米倉山東西向褶皺帶,東北與大巴山西向褶皺帶相連,東南部鄰華鎣山北東向褶皺帶,南西是川中北西西向褶皺帶。由於地處上述結構之中,並受其控制和影響,故越近中心,構造力愈微弱,褶皺呈環狀排列,形成蓮花狀。褶皺由北向南形成30多個向(背)斜褶皺帶。 [10]

氣候

巴中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年降水分布不均,旱澇交替,年總雨量正常;日照正常略偏少,春旱、夏旱、伏旱相繼出現,暴雨、大風、冰雹時有發生。全市年平均氣溫正常偏高(16.9~17.4℃),比常年偏高0.2~0.5℃。冬季平均氣溫6.1~6.8℃,比常年偏高1.4~1.5℃;春季平均氣溫17.0~17.7℃,比常年偏高0.8℃;夏季平均氣溫25.4~26.2℃;秋季平均氣溫16.1~17.6℃。 [11]

水文

巴中市大小河流共有1100多條,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巴河、南江河、恩陽河和通江河等7條,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5條,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38條,河流總長4342千米,河網密度達0.33千米/平方千米。河流均呈南北流向,樹枝狀分布,水位洪枯變幅大,部分溪河在枯水期有斷流的現象。除南江縣北部的焦家河屬嘉陵江一級支流外,其餘均屬渠江水系巴河流域。 [1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巴中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89毫米,平均水資源量71.6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71.68億立方米,地下水10.66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資源量1611立方米。巴河流屬大巴山暴雨區,年降水量豐沛。巴河流域屬山溪性河流,調蓄能力較小,暴雨洪水特徵明顯,流程短,匯流快,易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 [12]

礦產資源

巴中市礦產資源豐富。可劃分出11個Ⅴ級成礦帶,已發現礦種50餘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25種,產出大型礦床7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礦點485處。沉積變質型石墨礦已查明總礦物量472萬噸,預測遠景總礦物量500萬噸,外圍找礦潛力巨大;矽卡岩型磁鐵礦已查明礦石量7651萬噸,已知礦床及外圍遠景資源量1.6億噸,另有三個成礦帶找礦潛力較大;岩漿型霞石鋁礦已查明資源量380萬噸,遠景資源量可達900萬噸;查明煤炭資源量3793萬噸,遠景資源量可達1億噸;沉積改造型鉛鋅資源量6.3萬噸,遠景資源量27萬噸;探獲金資源量2761公斤;天然氣探明儲量800億立方米,預測資源量14000億立方米;另有沉積型釩鉬礦、油氣、地熱資源。巴中市主要優勢金屬礦產資源有磁鐵礦,潛在優勢礦產資源有鉛、鋅、金、鉬、釩等;優勢非金屬礦產資源主要有晶質石墨、霞石鋁礦、鉀長石等;優勢能源礦產主要有天然氣、頁岩氣資源,具有找礦潛力。 [13]

植物資源

巴中市境域植物資源豐富,尤以北部為最。計有喬、灌木308種,草、藤本421種。源於植物的中草藥(含家種、野生,根、莖、葉、花、果)1386種。5萬立方米。根據植物的生長性能及自然環境,廣泛分布在境域各地。喬、灌木林區多分布在北部山地,中部、南部亦零星分布。中藥材資源最多的是通江、南江兩縣;牧草資源遍及境域。境域中部和南部,森林層次結構不明顯,林相單純,林下伴生馬桑、黃荊、沙棘藤蔓、杜鵑等植物;北部森林成片的較多。

動物資源

巴中市家養動物有生豬、黃牛、水牛火羊、南江黃羊、各類雞、各類鴨、鵝、馬、驢、蜂、蠶、犬、貓、各類兔等。野生動物多分布在森林密布的北部,中、南部很少。近代,在森林面積的逐年減少、獵殺頻繁、酷撈濫捕的情況下,境內動物資源遭到破壞。虎、豹瀕於絕跡,珍稀動物遺留不多,其它動物逐年減少。經20世紀80年代調查,境內北部共有野生動物670種。其中魚類4目、11科、44屬、47種;兩棲類2目、7科、9屬、20種,爬行類3目、7科、14屬、21種,鳥類16目、41科、120屬、176種,獸類7目、21科、52屬、67種,昆蟲類50科、170種,其它類169種。中南部地區尚存野生動物290餘種,其中獸類22種、禽類49種、水族及兩棲爬行類43種,昆蟲類170餘種。

人口

2018年,巴中市全年出生人口4.34萬人,人口出生率11.36‰、比上年提升1.42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09萬人,人口死亡率5.46‰、比上年回落0.3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5.9‰、比上年上升1.8個千分點,計劃生育率為98.07%、比上年上升0.19個百分點。年末常住人口332.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9.03萬人,鄉村人口193.17萬人。城鎮化率41.85%,比上年提高1.31個百分點。 [16]

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羅增斌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何平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李映 市委常委、副市長 鄧洪、克克 統計截至2018年1月,參考資料來源 [17]

經濟

綜述

2018年,巴中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45.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8.27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316.39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231.22億元,增長8.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5%、54.7%和37.8%,分別拉動GDP增長0.6個、4.4個和3.0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458元,比上年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5:48.8:35.7調整為15.2:49.0:35.8。 [1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4%,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0.1%,居住類價格上漲1.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上漲5.1%。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6.0%、生活資料價格上漲4.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比上年上漲3.4%。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1.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下降2.2%。 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385.79億元,比上年增長8.1%,占GDP的比重為59.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4%,拉動GDP增長4.8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9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201.75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增加值145.07億元,增長8.1%。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4:52.1:37.5調整為10.1:52.3:37.6。 年末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13.4萬戶,比上年增長18.3%,占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總量的97.1%,其中私營企業1.66萬戶,增長29.3%。 [16] 2019年,巴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4.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4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242.12億元,增長2.9%。其中,工業增加值128.37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388.17億元,增長9.3%。 [6]

第一產業

2018年,巴中市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83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3%。其中小春糧食播種面積9.46萬公頃,下降1.2%;大春糧食播種面積24.37萬公頃,增長0.1%。全年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94萬公頃,增長0.6%;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97萬公頃,增長16.7%;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6.17萬公頃,增長5.9%。 全年糧食總產量190.54萬噸,比上年增長0.6%。其中,小春糧食37.57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大春糧食152.97萬噸,增長0.8%。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6.37萬噸,增長1.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48.49萬噸,增長8.5%;茶葉產量1.07萬噸,增長52.1%;水果產量7.25萬噸,增長6.0%;中草藥材產量4.68 萬噸,增長15.6%。 [16] 全年肉豬出欄349.46萬頭,比上年增長1.7%;牛出欄18.8萬頭,增長2.2%;羊出欄95.39萬隻,下降1.9%;家禽出欄1151.37萬隻,增長3.4%,禽蛋產量6.42萬噸,增長4.3%。肉類總產量30.89萬噸,比上年增長2.5%。其中,豬肉產量25.35萬噸,增長2.5%;牛肉產量2.21萬噸,增長4.3%;羊肉產量1.43萬噸,下降1.5%;禽肉產量1.74萬噸,增長3.5%。 全年植樹造林面積1.73萬公頃,比上年下降39.9%。其中,退耕還林工程0.2萬公頃,下降61.5%。全年發放退耕還林補貼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年末活立木蓄積量6316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3.2%。 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2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0%;水產品產量7.08萬噸,增長0.8%。 [16] 年末共有水利工程數量13.96萬座(處),比上年增長1.2%;總蓄水能力3.71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9.7%。年末有效灌溉面積9.5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1%。全年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8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建成高標準農田22.14萬畝,比上年下降2.6%。年末農村飲水安全達標人口261.32萬人,比上年增長15%。農村自來水通村率100%、自來水普及率82.6%,分別比上年提高9.9個和9.6個百分點。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9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8%。全年農、林、牧、漁業及其服務業用電量2136.4萬千瓦小時,增長19.6%。年末無公害農產品品牌認證205個,綠色有機食品標誌使用權(農產品)56個,有機產品認證企業51家,有機產品認證證書59張。

第二產業

2018年,巴中市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96.99億元,比上年增長9.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7%,拉動GDP增長2.8個百分點。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2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6%。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增加值)看,輕工業增長7.8%,重工業增長15.7%,輕重工業增加值之比為1.67:1。分經濟類型(增加值)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1%,國有企業增長16.8%,集體企業增長11.4%,股份制企業增長10.1%,私營企業增長1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1%。分行業(前十大行業增加值)看,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8.9%,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3.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3.8%,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增長19.3%,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0.1%,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長16.3%,醫藥製造業增長5.3%,家具製造業增長8.3%,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5.3%,食品製造業下降3.4%。從主要產品產量看,石墨及碳素製品增長100.4%,紗增長51.8%,家具增長42.8%,飲料增長23.7%,大米增長22.8%,白酒增長15.2%,塑料製品增長14.3%,精製食用植物油增長13.2%,鐵礦石原礦增長12.1%,精製茶增長11.6%。 [1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實現利潤總額29.9億元,比上年增長37.2%;成本費用利潤率4.02%,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1.6%,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5.7%,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19.49億元,增長8.9%。年末有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10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48.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17.52萬平方米,增長7.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234萬平方米,增長10.9%。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

2018年,巴中市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7.01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9.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54.41億元,增長54.8%;第二產業投資131.7億元,下降27.5%,其中工業投資129.53億元,下降27.9%;第三產業投資940.91億元,增長15.3%。按構成分,建安工程投資995.9億元,增長7.8%;設備工器具購置70.65億元,下降1.3%;其他費用60.47億元,增長61.4%。全年民間投資494億元,比上年增長4.1%,增速比全社會投資低5.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43.8%,比上年回落2.2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56.99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商品房施工面積940.14萬平方米,增長28.9%。商品房銷售面積409.83萬平方米,增長24.1%。

國內貿易

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45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1.9%。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3.52億元,增長1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7.93億元,增長11.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285.06億元,增長11.6%;餐飲收入36.39億元,增長13.8%。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從限額以上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類增長12.9%,飲料類增長22.2%,煙酒類增長15.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8.1%,化妝品類增長8.1%,金銀珠寶類增長15.6%,日用品類增長10.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6.3%,中西藥品類增長21.1%,家具類增長20.2%,通訊器材類增長24.6%,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6.3%,汽車類增長9.3%。

旅遊

2018年,巴中市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2935.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7%;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48.83億元,增長18.6%。接待入境旅遊者9124人次,增長1.6%;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40.68萬美元,下降2.0%。年末有旅行社26個,比上年增加2個;有旅行社從業人員181人,比上年增長5.2%;有導遊人員340人,增長5.9%。年末有旅遊住宿設施企業2589戶,比上年增長4.6%。其中,飯店、賓館1061戶,增長3.3%。有旅遊住宿客房4.58萬間,增長1.9%。其中,飯店、賓館3.1萬間,增長1.7%。有旅遊住宿床位數7.09萬張,增長2.6%。其中,飯店、賓館4.8萬張,增長1.8%。年末全社會旅遊業從業人員8.24萬人,比上年增長8.3%。

對外經濟

2018年,全年招商引資履約項目318個,比上年增加47個。其中國內省外項目155個、省內市外163個。履約項目計劃投資717.64億元,比上年增長45.3%。全年招商引資在建項目666個,比上年增加73個;計劃投資總額2234.33億元,增長3%;本年到位資金553.24億元,增長3.5%。其中:新建項目318個,計劃投資總額717.64億元,本年到位資金263.17億元;續建項目348個,計劃投資總額1516.69億元,本年到位資金290.07億元。分產業看:一產業項目200個,計劃投資總額184.61億元,本年到位資金80.17億元;二產業項目130個,計劃投資總額491.06億元,本年到位資金143.72億元;三產業項目306個,計劃投資總額1558.66億元,本年到位資金329.35億元。全年進出口總額786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7.1%。其中,進口總額1234萬美元,增長64.1倍;出口總額6629萬美元,增長67%。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額77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5%。

金融

2018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44億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稅收收入26.53億元,增長8.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5.88億元,增長12.2%。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247.59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中,住戶存款913.97億元,增長10.3%。貸款餘額716.43億元,增長11.7%。其中,住戶貸款353.39億元,增長8.5%。

保險

2018年,全年有保險公司(分公司)24戶,與上年持平。其中,財產險公司10戶、壽險公司14戶。全年各類保費收入4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69億元,增長6.9%;壽險保費收入34.26億元,增長12.8%。全年支付各項賠償和給付12.48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5.52億元,增長29.2%;壽險賠款支出6.97億元,下降3.6%。

證券

2018年,全年有證券公司(營業部)2戶。有投資者證券賬戶35367戶,比上年增長21.4%。全年累計實現證券交易額101億元,比上年下降20.5%。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巴中市全年申請專利1502件,比上年增長20.4%,其中發明專利365件。全年授權專利599件,比上年增長85.4%,其中發明專利24件。全年實施專利197件,比上年增長12.6%。全年爭取國家級科技項目2項、省級科技項目43項;引進和轉化科技成果95項,科技成果轉化產值45億元,比上年增長60.7%。全年R&D經費支出1.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7%。全年技術合同登記36項,認定登記額1.28億元,比上年增長49.7%。全年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7戶、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2戶。全年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14.92億元,比上年增長28.4%。

教育事業

2018年,巴中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05所,比上年減少3所;在校學生509144人,比上年減少1.4%;專任教師35022人,比上年增長2.6%。 年末有幼兒園260所,在園幼兒89742人,幼兒學前一年毛入園率99.4%。年末有普通小學學校203所,小學教學點1588個,全年招生34443人,在校生196797人,畢業生32737人。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和升學率均為100%,小學輟學率0%。年末有普通初中學校170所,全年招生33434人,在校生103324人,畢業生37891人。初中學齡人口淨入學率100%,輟學率0%,升學率99.2%,三年鞏固率99.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6%。年末有普通高中學校47所,全年招生25991人,在校生82780人,畢業生29905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0%,輟學率0.3%,升學率83.3%。年末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8所,全年招生9317人,在校生27239人,畢業生13069人。年末有特殊教育學校5所,全年招生78人,在校生615人,畢業生28人。 年末有高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全年招生2026人,在校生5455人,畢業生1544人。有成人高等教育學校1所,全年招生2192人,在校生3192人,畢業生1325人。 [16] 高等學校:巴中職業技術學院 中等教育 中等教育 巴中中學 巴中二中 恩陽中學 平昌中學 南江中學 通江中學 巴中三中 巴中六中 恩陽一中 平昌二中 長赤中學 通江實驗中學 巴中五中 巴中四中 恩陽二中 平昌三中 南江四中 通江二中 龍泉外國語學校 巴中七中 恩陽三中 平昌職中 南江二中 通江三中 四川師範大學附屬第四試驗學校 奇章中學 花叢中學 南江縣小河職業中學 南江三中 四川省通江縣職業高級中學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巴中市有公共圖書館6個、圖書藏量139.06萬冊,檔案館5個(未包括原住建部門檔案館)、檔案藏量63.2萬卷,文化館(站)206個,縣區書店199個,劇場和影劇院15個,藝術表演團體34個,文藝表演場所156個,群眾文化設施建設面積45.38萬平方米。年末有廣播電視台4個,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8.6%,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6%;直播衛星用戶29.13萬戶,直播衛星入戶率27.4%;有線電視用戶45.76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31.4%。光纖電視通村率84.5%。全年出版地方報紙3種,出版量1789.7萬份。 截至2018年底,有博物館11個,文物藏品9.24萬件。有文物保護管理機構5個,文物保護區5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6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92處、市縣級348處)。全年博物館接待觀眾629.4萬人次。年末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14項。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底,巴中市有醫療衛生機構3274個,比上年增加56個。其中,醫院78個、婦幼保健院6個、鄉鎮衛生院23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衛生監督所(中心)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59個、村級衛生室2445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6783人,比上年增長6.8%。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6543人、註冊護士6744人、藥師673人、技師(士)990人、其他衛技人員1731人。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21769張,比上年增長13.5%。其中,醫院14253張、鄉鎮衛生院6566張、婦幼保健院434張、社區服務中心(站)494張。全年門診總診療人次1875.4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3%。全年住院入院63.15萬人次,增長2.5%;出院62.82萬人次,增長2.5%。全年住院分娩率99.98%,比上年下降0.01個百分點;孕產婦死亡率為3.35/10萬,比上年上升0.29人;嬰兒死亡率為3.55‰,比上年下降0.36個千分點;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5.19‰,比上年下降0.55個千分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331.9人/10萬,比上年上升177人;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2.9%,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巴中市有體育館3個。全年舉辦各類體育運動會142次,參與總人數12.22萬人次。年末有體育專職人員32人,其中教練人員16人。組隊參加四川省第十三屆運行會,獲金牌13枚、銀牌14枚、銅牌8枚。全年體育彩票銷售13233萬元,比上年增長51%。全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徑152條、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2個。

社會保障

2018年,巴中市全年養老保險覆蓋人數186.46萬人,比上年增長8.2%;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4.69萬人,增長8%;養老保險發放人數78.87萬人,增長1.9%;累計發放養老保險金58.06億元,增長13.3%。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為99%和98%。全年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27萬人,比上年下降10.6%;醫療保險發放人數51.4萬人,下降35.3%;支付醫療保險基金22.51億元,增長11.7%。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8.2%。全年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6.17萬人,比上年增長3.4%;工傷保險發放人數0.11萬人,增長34%;支付工傷保險待遇4918萬元,增長30.1%。全年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7.51萬人,比上年增長4.3%;生育保險發放人數0.6萬人,增長22%;支付生育保險待遇4451萬元,增長35.9%。全年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2.85萬人,比上年增長1.7%;失業保險發放人數0.44萬人,增長100%;發放失業保險待遇4464萬元,增長159.2%。全年納入城鎮最低保障人數7.64萬人,比上年下降22.6%;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92億元,下降7.9%。全年納入農村最低保障人數25.68萬人,比上年下降24.5%;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99億元,增長8.9%。全年撫恤和補助優撫人員4.94萬人,比上年下降2.0%;撫恤和補助支出3.94億元,增長16.9%。全年優待優撫人數1.8萬人,比上年增長42.8%;優待優撫支出2484萬元,增長18.8%。全年供養五保戶人員1.44萬人,五保戶供養支出8388萬元。 [16] 全年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6.93萬人,比上年增長3.4%;資助支出813.3萬元,下降69.5%。全年直接救助5.31萬人,比上年下降16.8%。其中,住院救助4.7萬人,下降20.2%;門診救助0.6萬人,增長26%;救助支出10331萬元,下降8.2%。 年末有有社區服務中心307個,增加4個;社區服務中心覆蓋率85.6%,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年末有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101個,比上年減少18個;有床位數13911張,下降10.9%;年末收養在院人員5522人,下降22.2%。年末有農村養老服務機構99個,比上年增加3個;有床位數7206張,增長50%;年末在院人數5215人,下降13.2%。

人民生活

2018年,巴中市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2元,比上年增長9.8%。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88元,比上年增長9.2%。全體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2.2%,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6元,比上年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2247元,增長8.5%。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41.3%,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2元,比上年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155元,增長8.9%。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3.5%,比上年下降3.2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

數據

截至2018年底,巴中市全社會各類機動車保有量42.91萬輛,比上年增長1.4%。其中,汽車23.19萬輛,增長14.9%。年末公路通車裡程17176.61公里(電子數據庫更新後數據),比上年下降0.2%。其中,高速公路334.5公里,國道582.75公里、省道1247.09公里、縣道724.75公里、鄉道2110.6公里、村道12113.22公里。公路通村率100%,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92%。鐵路營運里程128.66公里。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3964萬噸,比上年增長9.5%;貨物運輸周轉量48.73億噸公里,增長9.3%。全年旅客運輸總量252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4.3%;旅客運輸周轉量18.61億人公里,下降11.6%。

公路

巴中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陝西漢中,地理位置優越;G244、G245、G542、G347國道穿境而過,巴中五區縣均有高速公路通達。 1、廣巴高速公路G5012(廣元市-巴中市) 2、成巴高速公路S2(成都市-巴中市) 3、巴達高速公路G5012(巴中市-達州市) 4、巴陝高速公路G85(巴中市-陝西省漢中市) 5、巴廣渝高速公路G85(巴中市-南充市-廣安市-重慶市) 6、綿萬高速公路(綿陽市-巴中市-萬源市)

鐵路

1 、廣巴鐵路(廣元市-巴中市),2011年12月16日通車。 2 、巴達鐵路(巴中市-達州市),2016年1月10日通車。 3、漢巴南鐵路(漢中市-巴中市-南充市),在建。

航空

巴中恩陽機場位於恩陽區興隆場鄉鳳凰廟村。

地方文化

民俗文化

巴中的語言主要是典型的土家族語言,如連二杆、倒拐子、的到八子、撲爬跟頭等。巴中流傳的民間文學眾多,典型代表有民間傳說《吳幺姑》、《魯班》、《趙巧》、《章懷太子》、《斬巴蛇》、《趙瓊瑤四下河南》等;民間故事《長工和地主的故事》、《非人的故事》;民間敘事詩《十里坪》、《月兒落西下》等。 巴中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等類別眾多。繪畫有年畫、版畫、壁畫、風俗畫、宗教畫等;雕塑有石雕、木雕骨雕竹雕皮雕等;工藝有刺繡、織染、紙紮、糖塑、編織等;音樂有山歌、號子、小調和管樂、弦樂、打擊樂等;舞蹈有節令舞、禮儀舞、宗教信仰舞等;曲藝有說書、說唱、清音、揚琴等;戲劇有川劇、儺戲、燈戲等;雜技有古彩戲法如上刀山、下火海、滾油鍋等。

生產習俗

巴中人民,歷來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農業生產歷史悠久,是老百姓的主業。所以巴中民間的生產風俗,集中表現為農業生產習俗。農業生產習俗中,傳承的主要有迎春耕、保青苗、抗旱魔、護耕畜、祈豐收、敬新等。這些習俗中,又表現出多種文藝形式。

巴中工藝風俗

巴中民間工藝形式多樣,有雕刻、剪貼、刺繡、編織、藍印、糖畫、扎紙、泥塑等十餘種。以前曾在民間徵集具有特色的剪紙、刺繡、藍印、泥塑、雕刻、編織等各種古今工藝品60餘件,其中有許多精品展出,有的工藝品還享譽中外。 [21] 農曆正月十六登高是巴中傳統的民俗節日活動,源於巴人正月十六游山走百病的習俗。正月十六登高位列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巴中正月十六登高的習俗形成已久,迄今已上千年。其淵源與「游山去百病」和民間傳說《太子貶巴州》有關。登高期間,各種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十分豐富。有焚香轉山、「打兒洞」求子、過橋去病、摸福摸壽的祈求活動;有傳承千年的皮影表演;有草編泥塑藝人的精湛技藝;有傳統美食的製作銷售;有增添氣氛的秧歌表演。

巴中非遺

巴中市非物質文化資源共有16個大類169個子項,分別為民間語言、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戲曲、民間曲藝、民間雜技、民間手工技藝、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民間知識、遊藝體育與競技。除了國家級非遺《巴山背二歌》《翻山鉸子》,巴中還有《十里坪》《正月十六登高節》《川劇玩友》《爨壇戲》《葉雕》《蜀繡》等非遺項目。

風景名勝

巴中境內有光霧山—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地質公園,有米倉山、空山、天馬山、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大小蘭溝、寶光山、五台山與平昌駟馬濕地自然保護區,有神門省級風景名勝區。

光霧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光霧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川陝交界處的米倉山南麓,川、陝、渝旅遊金三角中心地帶,海拔1000—2508米,幅員830平方公里,分為桃園、大壩、十八月潭、神門、小巫峽景區,北達漢中55公里,西接廣元市103公里,南到巴中市115公里,東至諾水河風景區110公里,距西安、成都、重慶均約400餘公里,2004年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光霧山大壩景區(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 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的南江縣北部,地處秦巴山區(秦嶺—大巴山)的米倉山南麓。東、北與陝西省南鄭縣相鄰,南抵南江縣沙壩、關壩、寨坡鄉和楊壩鎮,西靠廣元市旺蒼縣,並同光霧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相輝映。北距漢中市約60公里(經鐵爐壩山門),南距巴中市約136公里(經陳家山),西距廣元市約216公里(經陳家山),面積40155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7.3%,被稱之為天然氧吧。該公園建於1995年,2002年12月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光霧山小巫峽景區

小巫峽位於川陝交界的四川巴中南江縣城東26公里,距趕場鎮6公里,是光霧山國家重點名勝區五大片區之一,景區集奇峽、秀洞 、雄峰、 怪石 、湖泊、 雲海於一體。已開發的有通天洞(又名五彩洞)、穿花洞、逍遙洞。探明有岳家洞陽魚洞景洞雙龍洞猴子洞飛雲洞等20餘個,所構成的溶洞群洞體結構奇特,洞中有洞,洞外有洞,石筍石柱石花 、石幔遍布其洞。

諾水洞天景區

諾水洞天景區位於通江縣北80公里,幅員面積約170平方公里,有著名景點270餘處。該景區以岩溶地貌為主,地形複雜,地貌奇特。諾水河南北貫通,兩岸群峰聳峙,溝壑縱橫,尤以128個地下溶洞令人讚嘆,洞內可游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溶洞有:中峰洞、樓房洞、獅子洞、宋家洞、龍湖洞、老龍洞、仙人洞、仙女洞等40餘個。這些溶洞景觀都保持着原始風貌。其中已開發的中峰洞、獅子洞、宋家洞、樓房洞等景觀奇特,洞道空間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洞內溫度、濕度、空氣皆優。歷年溫度恆定在18℃,濕度為96%至98%。

空山國家森林公園

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通江縣北部,米倉山東南麓,園區面積11511公頃,最高海拔2117米。由掛寶嶺原始風光遊覽區、天香峰森林文化遊樂區、鷹爪嶺森林野營遊樂區、空山壩岩溶風光遊覽區和猴子岩峽谷風光遊覽區等五處景點構成。

名優特產

特產 通江銀耳 南江翡翠米 南江金銀花 通江茶葉 通江羅村茶 南江黃羊 巴山銀杏 天崗銀芽 川明參 美食 香菇燉臘肉 串串 黃羊肉乾系列製品 恩陽提糖麻餅 巴中十大碗

著名人物

劉伯堅 王明坤 朱兆林 李勃 吳仕宏 張思訓 王良太 朱士煥 何正文 陳其通 晏陽初 鄧仕俊 馮丕成 何雲峰 陳彬 吳瑞林 劉自雙 陽自碧 吳榮正 張德貴 張顯揚 張世蓋 姜鍾 傅崇碧 蒲大義 張榮森 胥光義 趙蘭田 程登志 熊國炳 邱大銀 吳偉仁 宋永華 溫思美 王柳林

榮譽稱號

2017年6月,巴中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25] 2017年10月,巴中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6-27] 2018年11月,巴中市被評為最佳全域旅遊目的地。 [28] 2020年6月9日,巴中市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市黨委、政府。 [29]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名單。 [30] 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名單。 [31]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32]

相關視頻

巴中 航拍巴中

標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