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艾嘉

於 2019年1月13日 (日) 07:20 由 Keyst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張艾嘉Sylvia Chang Ai-chia,1953年7月21日),臺灣演員、編劇和電影導演,曾獲臺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為入圍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次數最多的電影工作者。[1][2][3]

張艾嘉
張艾嘉.jpg
女藝人
羅馬拼音 Chang Ai-chia
英文名 Sylvia Chang
暱稱 小妹、張姐
國籍 22x20px 中華民國
中國香港
籍貫 山西省五臺
出生 (1953-07-21) 1953年7月21日(70歲)
22x20px 臺灣嘉義縣大林眷村
職業 演員編劇導演電影監製歌手
語言 國語、粵語、英語
教育程度 聖心女中
宗教信仰 天主教
配偶 劉幼林(1979年結婚;1982年離婚)
王靖雄(1991年結婚)
兒女 王令塵(Oscar)
(1990-08-16) 1990年8月16日(33歲)
父母 張文莊(父)
魏淑娟(母)
音樂類型 華語流行
演奏樂器 人聲
代表作品
  • 音樂專輯:

《童年》
《也許》
《忙與盲》
《你愛我嗎》
《愛的代價》
《張艾嘉選集》
《含淚向你說》
《張艾嘉珍藏版》
《最愛張艾嘉》  

  • 電影:

《地久天長》

  • 舞台劇: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
活躍年代 1973年至今
網站 張艾嘉的騰訊微博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目錄

生平

張艾嘉出生於臺灣省嘉義縣眷村,籍貫山西省五臺縣豆村,其父張文莊中華民國空軍軍官,1954年駕機撞山遇難;母親魏淑娟;外公魏景蒙曾任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第六任新聞局長、中央通訊社社長等職,離職後獲前總統蔣經國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

張艾嘉早期在香港的電影扮演剽悍女警官的角色,最著名的是與麥嘉合作的「最佳拍檔」。

1979年,張艾嘉與胡樹儒羅開睦合組比高電影公司,製作並演出了許鞍華導演首作《瘋劫》。張艾嘉後來不斷作其他嘗試,並開始執導。她執導的作品大多以女性角度出發,與當時充滿男子氣概的港產動作片有很強烈的對比。她比較出名的作品有1986年的《最愛》、1994年的《新同居時代》、1995年的《少女小漁》、1996年的《今天不回家》、1999年的《心動》、2002年的《想飛》、2004年的《20-30-40》及2010年的《觀音山》等。

張艾嘉的音樂創作與表演作品亦甚多,〈童年〉、〈忙與盲〉、〈明天會更好〉等作品膾炙人口。

感情生活

李宗盛的感情,如戰友又如知己,最終沒有成為愛人,但是美好。張艾嘉在回覆一次記者的專訪時談到,李宗盛曾說過:錄製女歌手的專輯時,他會很愛這個女歌手,如果不愛她不關心她,他就不知道她心裡脆弱的地方在哪裡,她強壯在哪裡,他就寫不出那麼深情的詞。[4]

李宗盛與張艾嘉,相識於寒微,彼時李宗盛只是眾多新生代歌者之一,而張艾嘉也只是一個略有名氣的文藝女青年。他寫歌,她演唱,才子佳人,風花雪月。

 
李宗盛與張艾嘉舞台上的表演合作
原圖鏈接

《愛的代價》是李宗盛1992年為張艾嘉寫的一首歌。彼時張艾嘉剛剛結婚,李宗盛把對張艾嘉的情愫都帶入到這首歌之中。 很多年以後李宗盛說,《愛的代價》並非是一首情歌,而是唱給姐姐的。長幾歲的張艾嘉在李宗盛入門的時候為他提供了很多幫助,李宗盛對她更多的是弟弟對姐姐的依戀。[5]

張艾嘉也曾與創作者羅大佑交往,其綽號「小妹」以此而來。據稱羅大佑若干情歌創作與他和張艾嘉的交往有關。但由於觀念差異,以分手收場。羅大佑以名作〈是否〉一曲紀念兩人的感情。

張艾嘉1991年奉子結婚,夫婿是王靖雄;兒子王令塵曾於2000年在香港上小學時被綁架,轟動一時,其後香港警方成功破案。

張艾嘉在1976年憑《碧雲天》贏得第13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980年第一次以《茉莉花》一片提名挑戰金馬獎影后,終於在1981年以《我的爺爺》一片榮登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寶座。

1986年作品《最愛》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與最佳女主角雙提名,最後獲得影后。《最愛》曾獲當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等八項提名,另又獲得198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堪稱張艾嘉執導與從影以來最輝煌的時刻。

此後張艾嘉繼續參與演出和創作,2001年再度提名金馬獎影后,次年即以《地久天長》一片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及香港影評人協會金紫荊獎雙料最佳女主角。

參考資料

視頻

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