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水祖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8日 (五) 08:21 由 Slf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陳應,1044年-1110年),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蓬萊山(今屬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巖修道,鋪橋造路,廣施醫藥,被尊稱為清水祖師,又稱蓬萊祖師麻章上人,俗稱「祖師公」,圓寂後,求雨驅蟲,屢禱屢靈,南宋宋孝宗時成為朝廷封賜的神靈,直到宋寧宗追封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1],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道教信徒稱之為「黑帝化身清水真人」),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守護神,是安溪諸聖之首[2]。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真君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在閩南,清水祖師是重要的鄉土神靈,是應惠靈天之一。隨著安溪移民來臺,清水祖師的信仰在臺灣也蓬勃發展,在臺灣,1994年時有清水祖師為主神的廟宇有98座,大臺北就有63座,尤其是大文山地區大臺北地區可說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瑞芳祖師廟,號稱「大臺北四大祖師廟」[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