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陽神騎士團游湖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7月15日 (四) 17:17 由 怡然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里柯克幽默小品选.jpg|缩略图|[https://item.m.jd.com/product/10033524851436.html?cu=true&utm_source=baidu-juhe&utm_medium=kong&utm_campaign=t_1000151…”)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太陽神騎士團游湖記》是著名的加拿大幽默作家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的短篇小說。

譯文

七月之晨的六點半!「瑪麗波莎美人號」泊在碼頭,甲板上掛滿了彩旗,蒸汽騰騰地即將啟航。

出遊的日子!

七月之晨的六點半,威莎諾提湖在陽光下一平如鏡。水面映着晨曦,如貓眼石一般溢彩流光。

湖心的最後幾縷稀薄的晨霧正在消散,有如一絲絲飄浮的棉絮。鸊鷉悠長的鳴叫在湖上迴蕩。空氣涼爽而又清新。其中洋溢着靜穆的松林地和涌動的湖水的勃勃生機。清晨陽光下的威莎諾提湖!不要對我說什麼意大利的湖光,也不要說蒂羅爾或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別說它們,讓它們上別處去好了,我不需要它們。

出遊的日子,六點半鐘的夏日之晨!船掛滿了彩旗,瑪麗波莎的所有鎮民都來到了碼頭,頭戴高頂帽、身背大圓號的小樂隊隨時準備演奏!啊!不要對我說什麼威尼斯的狂歡節和德里宮廷的朝覲儀式。別說!我不願看它們。我會把眼睛閉上!說到五彩繽紛,每次讓我看一眼從瑪麗波莎乘船到湖那邊蒙在晨霧中的印第安島的遊樂就夠了。說你的教皇侍衛隊和白金漢宮禁車的華麗威武去吧!我只想看看穿制服和瑪麗波莎樂隊,只想看看系圍裙、戴徽章還帶着野餐籃和五分錢一支的雪茄的瑪麗波莎太陽神騎士團!

清晨六點半鐘,碼頭上所有的人和遊船半個小時後就要出發了。注意!——半個小時後。她已鳴過兩次笛(六點和六點半都鳴過),克里斯蒂?約翰遜隨時會踏進駕駛室拉汽笛拉線,告誡大家船將在半個小時後啟航。因此得做好出發準備。別再想跑回史密斯的旅店去拿三明治。別再想跑去那家希臘商店——就在內特里的店旁邊——去買水果,那太傻了。要是你那樣做的話,準會誤船。別擔心三明治和水果什麼的,這不,史密斯先生拿着一個大大的籃子來了,其中的糧草足以餵飽整整一個工廠的人!其中一定有三明治。我想我能聽見它們在裡面丁當作響哩。史密斯先生後面是小餐館的那個德國籍男招待,他也帶着一個大籃子——無疑其中裝的是啤酒。他後面是旅館的酒吧招待,他什麼也沒帶,至少沒誰看見他帶着東西。但要是你對瑪麗波莎鎮有所了解的話,那你就自然會明白他顯得那麼漫不經心而且兩手空空是自有道理的,因為他的亞麻布罩衣下的口袋裡裝着兩瓶黑麥威士忌酒哩。我想你一定清楚,一個亞麻布罩衣下的口裝里兜着兩瓶威士忌的人,走起路來是副啥怪模樣。你知道吧,在瑪麗波莎鎮,帶啤酒參加郊遊是輿論完全贊同的。可要是帶威士忌——哼,那你可就得小心一點才是。

我提到史密斯先生了嗎?嗨,每個人都來了。其中有胡塞爾,他是《新聞郵報》的編輯 ,衣服上佩着一根藍色飄帶,因為按瑪麗波莎太陽神騎士團的章程,其成員都是要堅決戒酒的。亨利?穆林斯也來了,他是匯兌銀行的經理,也是太陽神騎士團成員,他褲子後面的口袋裡裝着一小瓶波格蘭姆特釀——算是騎士團章程的某種修正案吧。還有地方主教周恩牧師,他帶着一根釣竿(你從沒見過像潛伏在印第安島的岩石下的綠鱸魚那麼棒的魚兒吧),一根釣大梭魚用的拖釣線和一張為捕小狗魚準備的網,他還帶來了他的大女兒莉蓮?周恩——她是為年輕男士們準備的。還從來沒有過像魯帕特?周恩牧師這樣的漁夫哩。

也許我應該說明一點,在我說到太陽神騎士團出遊的時候,決不能對此進行狹義的理解。在瑪麗波莎每一個人都屬於太陽神騎士團,就像他們干其他事兒一樣。這便是這個鎮最迷人的地方,也是它與城市大異其趣之處。每一個人都有權參與每一件事。

比如說,在三月十七日那一天,你會看到每一個鎮民都繫着一條藍飄帶,他們一個個笑盈盈喜洋洋的——你知道凱爾特天性是怎麼回事——在談論老家的習俗。

在聖安德魯節,每一個鎮民都會戴上一朵薊花並和其他每個人握手,而且從他們的眼裡你可以看見蘇格蘭古老而美好的誠實之光。

還有聖喬治節!——喲,那古老而美好的蘇格蘭精神,簡直沒有哪一種豪爽可與之匹敵。一個人憑什麼不應該為自己是一個英格蘭人而感到欣慰呢?

而到了七月四日,鎮上一半以上的店子都飄揚起了星條旗,而且突然之間,所有的男人都在大庭廣眾之中抽起了大雪茄,並對羅斯福和菲律賓群島了如指掌。然後你第一次得知傑夫?托普的族人來自馬薩諸塞州而且他的叔叔在班克爾山戰鬥過(一定是班克爾山——而傑弗遜會發誓說那發生在達科塔是確定無疑的)。你還會發現喬治?達夫有一個妹妹在羅徹斯特結了婚而且丈夫還挺好的,事實上喬治八年前還呆在羅徹斯特哩。噢,在七月四日這一天,瑪麗波莎又是你所能想象的最美國化的城市!

可是等一等,假如你為瑪麗波莎與大不列顛帝國的穩固聯繫擔憂的話,等到十二月份你就會明白了,到這時候每一個人都會在衣服上佩一條橙色的綬帶,奧蘭治黨黨員們(鎮裡的每一個人)會舉行盛大的遊行。對王室的忠誠!懊,也許你還記得在威爾士王子西行時他們在瑪麗波莎車站的月台上對他所作的演講吧。我想那足以說明忠誠的問題了。

於是乎你很容易理解了:當然每一個都屬於太陽神騎士團和共濟會以及奇人會的人,就像他們都屬於雪鞋俱樂部和姑娘友協一樣。

這時遊船又鳴了一次汽笛,到七點一刻了——這次的笛聲很長很長,因為誰要是這時候還沒上船就準會誤船,除非他恰巧在最後十五分鐘趕到了。

碼頭上的人可真多,他們在船里擠得可真滿,遊船能把他們全部裝下來真是奇蹟。而這正是「瑪麗波莎美人號」了不起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從來就不知道——像「瑪麗波莎美人號」這類蒸汽船是哪兒產的。它們到底是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一沃爾夫造船廠造的,抑或不是它造的,關於這一點並不是誰都能一下子說清楚的。

在我眼裡,「瑪麗波莎美人號」好像總是有一些使瑪麗波莎鎮本身顯得與眾不同的奇怪特點。我的意思是,她的大小好像是變幻莫測的。假如是在冬天,你會看見它凍結在碼頭邊的冰里,駕駛室的窗玻璃為寒風吹來的積雪籠罩着,這時候她那樣子實在小得可憐,像一個小小的白胡桃似的。但要是在夏天,尤其是當你已在瑪麗波莎呆了一兩個月,並且劃獨木舟環繞了她一周,你便會發現她比原先大多了高多了——那黑色的船壁簡直碩大無比,讓你覺得「瑪麗波莎美人號」和巨輪「露西塔尼亞號」沒什麼兩樣。兩艘船都大極了,此外你沒什麼可說的。

她的尺寸你簡直沒法拿準。她船首吃水十八英寸深,很可能還不止這個深度——至少船尾要再深半英寸,而當滿載上出遊的鎮民時,她的吃水深度足足又要增加兩英寸。而水上部分——呀,瞧船上面那些甲板!你從碼頭上船的地方便有一個甲板,有欄杆圍着,沿甲板是一個個窗戶,還有那擺着長桌子的後艙,後艙上還有一個甲板,上面擺滿了椅子;船首也有一個甲板,站成圓圈的樂隊就站在上面,駕駛室比前甲板更高,駕駛室上方還有一個甲板,上面有船名的金色大字、旗杆、鋼纜和彩旗;船的每一層都有一個設在某處賣三明治的午餐檯,另外還有機艙;而在甲板下面,在吃水線以下,是船員們的睡艙。有那麼多台階、通道和層次,還有那一堆又一堆供蒸汽機用的鋸成四英尺長的木頭——噢,不,我猜她不是哈蘭德一沃爾夫製造的。那裡的人造不出來。

然而,即便是「瑪麗波莎美人號」這麼一艘大船,也不可能把你在碼頭和船上看到的所有人裝載下來。實際上,這些人可以分為兩類——瑪麗波莎所有即將出遊的人和所有不去的人。大家來這兒都有各自的理由。

匯兌銀行的那兩個出納員都來了,肩並肩站在一起。但他們中的一個——帶寶石飾針、臉長長的像一匹馬的那位——要去旅遊,而另一個——帶着另一枚寶石飾針、臉像另一匹馬的那位——則不去。同樣,《新聞郵報》的編輯 胡塞爾要去,而他那位站在旁邊的兄弟卻不去。莉蓮?周恩要去,而她妹妹卻不能去,所有人都可以如此類推。

想一想便會明白汽船出事當天的早上會是一副什麼狀況。

生活多麼奇怪啊!

想想看,所有這些人都那麼焦急而迫切地趕船,有些人還是跑着去的,生怕慢了會錯過——船出事的那個早上。而那位船長則使勁鳴汽笛,嚴厲地警告他們,他要把他們拋下了——其實是拋離那場事故!每個人都如饑似渴地要擠進那場事故。

也許人生整個兒就是這麼回事兒。

在這種情況下,想來最奇怪的莫過於那些被留下來或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去成的人了,他們事後總會津津樂道那一天他們是如何如何逃避上船的!

其中有些例子,當然是很特別的。

尼文斯律師得以逃脫,僅僅是因為他當時進城去了。

裁縫陶爾斯得以逃脫,僅僅是由於他不太想去而一覺睡到了八點鐘,因而也就沒有去成。他後來敘述說那天早上他七點過五分醒來後想過去遊玩的事兒,不過由於某種說不清的原因他覺得他還是不去為妙。

拍賣商尤德爾的情況更是不可思議。他上個星期參加了奇人會的火車旅行,再上個星期參加了保守派的野餐會,而這次出遊他卻決定不參加。他後來說在出遊的頭一天晚上,有人在尼培瓦街和特坎塞街交匯的那個街角(他連確切地點都指出來了)攔住他問道:「你準備參加明天的郊遊嗎?」他回答說:「不去。」口氣就像後來敘述此事時一樣乾脆。又過了十分鐘,在戴爾豪西街和布羅克街交匯的那個街角(他說就是在那兒,如不信可以找人對質),又有人攔住他並問道:「嗨,你準備參加明天的汽船旅遊嗎?」他再一次回答說:「不去。」顯然口氣和前一次幾乎完全一樣。

他後來說,在他聽到船出事的傳聞的時候,他感到那好像是神意使然,於是他立即感激不盡地跪到了地上。

莫里森的情況也如此相似(我是指在格洛佛的五金店幹活兒、娶了湯普森家的女兒的那位)。他後來說,最近他在報紙上讀到的事故報道太多了——有採礦事故、空難和煤氣爆炸——因此變得緊張兮兮的。出事的頭一天晚上吃晚飯的時候,他的妻子問他:「你要跟汽船出遊嗎?」他回答說:「不,我可不願去。」然後他又補充了一句:「或許你母親想去哩。」第二天下午天快黑時,出事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鎮子,他說當時他頭腦里閃過的第一個念頭便是:湯普森夫人在那條船上。

他說起這一點,就跟我說它一樣——一點兒懷疑和迷惑都沒有。他一刻都沒想象過他岳母在「露西塔尼亞號」、「奧林匹克號」或別的船上。他知道她就在這條船上。他說當時任何人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他撞倒在地。但誰也沒有去撞他。根本還沒有人碰他,他已癱下一半了——跪到了兩個膝蓋上,這時要把他整個兒撞倒或踢倒在地就更容易了。人們錯過的機會的確不少啊。

不過,我還是要說,無論是尤德爾還是莫里森或任何人都沒想到船會出事,一直到夕陽落下時他們——

噢,你是否曾聽過一艘汽船的汽笛在兩里以外的夜色中發出的轟隆隆的長鳴聲呢?在傾聽和揣摩到底出了什麼事的同時,你是否還看見破空而上的深紅色報警火箭,然後又聽見鎮上的火警鈴就在你耳邊鳴響,而且還看見大家急匆匆向鎮上的碼頭衝去呢?

這便是瑪麗波莎的鎮民在那個夏日黃昏的所見和所感!正是在這種氛圍中他們看着那條平底救生船向湖中衝去——船的每一邊都有七支長槳,十四條漢子每劃一次槳,浪花就會濺過船舷上緣。

哎呀,我擔心故事根本不是這麼個講法的。我想真正高超的講法應該是在事故發生之前什麼都不說。但假如你要寫的是瑪麗波莎,或者聽說的是這個鎮的事兒,那可就不一樣了。假如你了解這個地方的話,你便會發現那一切太鮮明、太真實了——早上出遊的歡欣與入夜時分的情景之間反差實在是太大了,你沒法阻止它們同時躍入你心裡,你沒法不同時想到它們。

不過別為那事故去操心——我們還是再回到那天早晨吧。

船七點鐘出發。關於這一點毫無疑問——不僅是七點,而且是七點正。《新聞郵報》上登的告示說:「船七點正出發。」米西納巴街的電線杆上的廣告是這樣開頭的:「噢,到印第安島去!」結束語是:「船七點正出發。」碼頭上有一個大大的告示說:「船七點正準時出發。」

因此一到七點鐘,一分不差,汽笛便悠長而洪亮地吹響了,然後在七點十五分是三聲短促而斷然的鳴叫,而到了七點三十分汽笛變成了一聲憤怒的呼喚——只有一聲——此後緊接着他們就解脫了最後一根纜繩,碼頭上彩旗如雲,於是「瑪麗波莎美人號」啟航了。太陽神騎士團的樂隊準時演奏起來,《楓葉永不落》的樂聲響震雲天。

我想所有的旅行團體在剛出發時都是一樣的。在「瑪麗波莎美人號」上也不例外,每個人都在船上跑上跑下,拿的不是甲板椅便是野營凳或食物籃,他們到處找地方,有中意的地方就在那兒坐下來,然後又擔心別處的地方更好,於是又跑到別處找去了。大家都想找太陽曬不着的地方坐,而一旦如願了他們又賭咒說他們可不願為取悅任何人而凍僵,而那些坐在太陽底下的人則說他們花五毛錢可不是為了來挨一頓燒烤的。有些人埋怨說他們花五毛錢不是想來招一身煙炱,還有些人說他們可不願花五毛錢來被推進器震得半死。

不過很快就一切正常了。好像是人以群分似的,人們分別去了船上屬於他們的不同地方。婦女們,那些年長的,全被吸引到了底層的艙房裡,她們關起窗子,圍着那張長桌子開始做針線活兒,過了不久,正如她們自己說的,她們便把艙房變得像家裡一樣了。

所有的青壯小伙子和樂隊裡的大男人們都下到了船首的低甲板上,這兒放着大捆的纜繩和船錨,是船上最髒的地方。[1]

作者簡介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是著名的加拿大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在美國,他被認為是繼馬克·吐溫之後最受人歡迎的幽默作家。他於1869年在英格蘭漢普郡的斯旺穆爾出生;1876年隨父母遷居

加拿大。1891年他在多倫多大學畢業後當了8年中學教員;1899年進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與政治學;1903年獲得政治經濟學的哲學博士學位,開始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任教,先後擔任政治學講師、政治與歷史副

教授、政治經濟學教授及政治與經濟系系主任等職;1936年從教學崗位上退下來,擔任該校的名譽教授;1944年在多倫多去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