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日友好園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6月5日 (六) 04:18 由 XN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日友好園林'''<br><img src="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日友好園林
圖片來自nytimes

中日友好園林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伊漢通鄉吉興村東、炮台山北麓,原名「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196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准興建(有質疑)。1994年更為現名。該園林內埋葬了死於方正縣等地的前滿洲開拓團的成員,以及開拓團日本遺孤的中國養父母,園林內還有為中日友好所立的紀念碑、紀念館等建築。1999年1月10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該園林是方正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介紹

雖然有文章稱中日友好園林「免費供遊人憑弔、遊覽」,但方正縣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在2011年8月3日發文表示「中日友好園林並不是一處開放的旅遊景點,而是專門接待來訪日本團體的。平時大門都是緊鎖的,入內需經過縣外事部門批准。這裡每年都接待日本民間訪問團體20餘個,其中也有不少日本的中小學生,該園林已成為向他們揭示侵略戰爭對其本民族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和展示中華民族博大胸懷的重要場所。」

歷史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占領中國東北。為達到長期侵占中國東北的目的,日本開始向中國東北大規模移民,即日本政府每年招募大批日本平民組成開拓團,派往中國東北進行「開拓」。1932年到1945年,日本共向中國東北派遣了900多個開拓團,移民22萬人。當時方正縣是日本在中國東北最大的移民基地,有一個時稱「紅部」的開拓團總部。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原居住在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林口縣依蘭縣等地的開拓團民約1萬5000多人結伴取道方正縣回國,其中絕大部分為婦女、兒童和老人等。這些日本婦孺聚集在已經被當地中國居民拆成斷壁殘垣的「紅部」原址。在冬季嚴寒來臨時,因嚴寒、飢餓和疾病,其中5000餘人死在荒郊野外,屍體遍布「紅部」及其附近。1946年3月,為防止瘟疫蔓延,方正縣當時的治安維持會會長、原滿洲國方正縣縣長郭福翰組織當地人民收集開拓團民屍體,運往炮台山東側一個天然大坑內就地淺埋。[1][2]

1962年,已經嫁給中國人的「殘留婦」(方正縣民間對留在當地的日本婦女的稱謂)松田千尾在和丈夫開荒時,在炮台山腳下掘出大量白骨。這些白骨正是當年被草草掩埋的原開拓團民的屍骨。松田千尾找到當地政府,希望政府能將這些屍骨安葬起來。當地政府的報告經過層層遞交,最終到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國尚未建立外交關係。而且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1952年訂立的《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所以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中日仍處於戰爭狀態。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日本國友好人士推動了蘭花外交,對中日關係產生了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 中日友好園林. 哈爾濱文物網. [2011-08-06] (簡體中文). [失效連結]
  2. 中國人民寬容的見證黑龍江方正縣日本人公墓,老人網,2010年07月30日. [2011年8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