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月13日 (一) 12:59 由 Papay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使用页面处理(unreferenced)给页面添加标签)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勃圖片
中文學名:馬勃
拉丁學名:Lycoperdon spp.
別 稱:馬糞包、馬屁泡、馬屁勃
界:真菌界
門:擔子菌門
亞 門:擔子菌亞門
目:馬勃目Lycoperdales
分布區域:山西、遼寧、甘肅、河北、湖北、內蒙古、廣東、廣西等地
圖片來源網址:[1]

簡介

馬勃,俗稱牛屎菇、馬蹄包、藥包子、馬屁泡;擔子菌類馬勃科。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體型較大,鮮美可食用,嫩如豆腐。老則灰褐色而虛軟,外部有略有韌性的表皮,頂部出現小孔,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黃褐色。 生於曠野草地上。

生理特性

(1)脫皮馬勃,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無不孕基部,直徑15~500px。包被灰棕色至黃褐色,紙質,常破碎呈塊片狀,或已全部脫落。孢體灰褐色或淺褐色,緊密,有彈性.用手撕之,內有灰褐色棉絮狀的絲狀物。觸之則孢子呈塵土樣飛揚,手捻有細膩感。臭似塵土,無味。夏、秋季見於開闊的草地上。

(2)大馬勃,不孕基部小或無。殘留的包被由黃棕色的膜狀外包被和較厚的灰黃色的內包被所組成。光滑,質硬而脆,成塊脫落。孢體淺青褐色,手捻有潤滑感。晚夏及深秋生曠野草地或山坡砂質土草坡草中叢中。

(3)紫色馬勃,呈陀螺形,或已壓扁呈扁圓形,直徑5~300px,不孕基部發達。包被薄,兩層,紫褐色,粗皺,有圓形凹陷,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塊或已部分脫落。孢體紫色。夏、秋季多生於草地開闊地。

功能主治

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藥,兼治咽喉痛、失音等。

(1)外傷出血,鼻衄,拔牙後出血:馬勃撕去皮膜,取內部綿絨樣物壓迫出血部位或塞入鼻孔,填充牙齦處,有良好的止血功能。

(2)癰疽瘡癤:馬勃孢子粉,以蜂蜜調和塗敷患處。

(3)凍瘡:先將患處用溫水浸洗,使局部發紅,拭乾後按患部大小敷貼馬勃。如瘡面已破潰,則先塗以紫草油(紫草根9克,麻油30克。浸十天即得),再敷馬勃,包紮之。

使用注意

《飲片新參》:「風寒勞咳失音者忌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清肺,散血熱,解毒。能清肺熱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諸病。」

(2)《本草從新》:「每見用寒涼藥敷瘡者,雖愈而熱毒內攻,變生他病,為害不小,惟馬勃辛平而散,甚為穩妥。」

(3)《本草衍義》:「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調呷,治喉閉咽痛。」

內容來自

郭玫,張揚. 中藥馬勃的研究概況. 《 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 》 , 2010 吳元昌,恰力恆. 中藥馬勃用於鋸鹿茸止血效果. 《 當代畜牧 》 , 2010 石毅,劉忠英,盧澤源,劉迪等. 中藥馬勃對大鼠皮膚成纖維細胞增殖及膠原合成的影響. 《 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 , 2012 石毅,馬瑩慧,門麗慧,劉洋等. 中藥馬勃促大鼠成纖維細胞增殖的有效成分. 《 中國老年學 》 , 2012 石毅,盧澤源,劉迪,劉彬彬等. 中藥馬勃對大鼠皮膚成纖維細胞增殖及膠原合成的影響. 《 泛環渤海 》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