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23日 (五) 09:22 由 大江大河之美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武曌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1] ),本名武珝(xu),后改名武曌(zhào) [2]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3]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4] 其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