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庶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26日 (一) 16:09 由 Wuming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胡庶华(1886.12.24—1968.6.17) 教育家,冶金学家,湖南攸县人。曾任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校长。 中文名 胡庶华 出生…”)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胡庶華(1886.12.24—1968.6.17) 教育家,冶金學家,湖南攸縣人。曾任重慶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校長。 中文名 胡庶華 出生地 湖南攸縣 出生日期 1886.12.24 逝世日期 1968.6.17 職 業 教育家 畢業院校 柏林礦科和工科大學 主要成就 三次擔任湖南大學校長、湖南大學校歌創造者 [1] 職 稱 校長 目錄 1 生平簡介 2 教育成就 3 社會評價 4 學術著作 5 填詞、作曲 ▪ 重慶大學校歌 ▪ 湖南大學校歌 生平簡介編輯 1886年生於湖南攸縣城關鎮一個教師世家,17歲參加科舉考試中秀才同時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學校,1911年京師譯學館德文班肄業。1913年考取公費留學德國,先後入柏林礦科和工科大學,1920年獲鐵冶金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中國國民黨早期黨員。後歷任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教授、事務主任,武昌大學教授、代校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上海鋼鐵廠、漢陽兵工廠廠長。1928年任國民政府農礦部 三峽廣場名人雕塑園胡庶華塑像 三峽廣場名人雕塑園胡庶華塑像 農民司、農林司司長。1929年後任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北聯合大學校長,立法院第二屆立法委員,第三、四屆參政會參政員,國民黨中央訓練團教授委員、六屆中央監委,三青團中央;團部副書記長。1932年、1940年、1944年三次任湖南大學校長。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出任重慶大學校長。 擁護國共合作,主張團結抗日。1947年參加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湖南大學學生反內戰遊行。1949年赴香港,發表聲明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建設新中國而共同努力。被開除國民黨黨籍,並遭通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鋼鐵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是全國政協第二至四屆委員。從事冶金學的教學和研究。著有《鐵冶金學》、《冶金工程》、《中國戰時資源問題》、《鋼鐵工業》等。素以廉潔的操守、熱烈的心腸和幹練的才學而著稱。"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批鬥。1968年6月17日逝世,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