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傳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10日 (一) 00:10 由 Qq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传信 李传信,男,1926年11月22日生,湖南醴陵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中文名 李传信 国…”)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傳信 李傳信,男,1926年11月22日生,湖南醴陵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 中文名 李傳信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湖南醴陵 出生日期 1926年11月22日(丙寅年) 逝世日期 2005年10月11日(乙酉年) 職 業 教育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信 仰共產主義 目錄 1 人物經歷 2 歷任職務 3 突出貢獻 ▪ 發展多個學科 ▪ 重視發展方向 ▪ 重視人才培養 ▪ 重視教學改革 ▪ 建設校園文化 ▪ 捐獻遺體 4 世人評價 人物經歷編輯 1942年李傳信同志進入湖南明德中學讀高中,1944年秋考入西南聯大先修班,1945年入西南聯大電機系學習。1946年抗戰勝利後,李傳信同志隨組織由昆明北上回到清華園,進入電機系二年級學習。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愛國進步學生運動。1948年11月,他離校去華北解放區,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革命道路,一生矢志不渝。因病於2005年10月11日13時37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79歲。遵照李傳信本人遺願,遺體捐獻用於醫學研究。 1926年11月22日生。 1942年李傳信同志進入湖南明德中學讀高中。 1944年秋考入西南聯大先修班。 1946年抗戰勝利後,李傳信同志隨組織由昆明北上回到清華園,進入電機系二年級學習。 1945年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電機系學習。 194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 1950年9月任北京師範大學黨總支副書記,北京市高校黨委干 李傳信 李傳信 事。 1953年回清華大學,「文革」前歷任無線電系黨總支書記、系主任、副教授、校黨委常委。 1978年任清華大學教務處處長、校黨委常委、教務長。 1981年任校黨委副書記。1982年任副校長。1984年3月任校黨委代理書記。 1984年7月至1988年9月任校黨委書記。 1985年當選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代表。 1987年當選中共十三大代表。 他曾任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1994年12月離休。 2005年10月11日13時37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遺體捐獻用於醫學研究。 歷任職務編輯 歷任北京師範大學黨總支副書記,清華大學副教授、無線電電子學系主任、教務長、副校長、常委、黨委書記,中國電子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譯有《速調管》、《反射速調管》。 突出貢獻編輯 發展多個學科 李傳信任無線電系總支書記和系主任期間,堅定地推進學校為適應國家發展新興科學技術需要而建設無線電電子學系的重大決策,從國家的需要出發,團結幹部,組織隊伍,實幹苦幹,將無線電系從單一學科發展成為包含電視、通訊、雷達、微波、半導體、激光、電子物理、電真空等多個學科,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建成了一系列教學和科研實驗室。短短几年,無線電系逐步成為在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在全國有影響的一支隊伍。 重視發展方向 李傳信同志十分重視根據國家發展和國防建設需要選擇學科研究方向。在他的領導下,全系教職工與有關部門緊密合作,研製成功一系列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教師隊伍建設上,李傳信同志既重視帶頭人的培養,又重視團隊精神的形成。 重視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上,李傳信認真貫徹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的方針,在教學工作中,他重視打好理論基礎,同時重視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參加實驗室建設和科學研究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培養能力,在實踐中增長才幹。這期間無線電係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急需的新興學科技術人才,畢業生分布在我國相關行業的生產單位、科研單位、教育單位和國防部門,成為各單位的骨幹,他們後來有的成為國家領導人,湧現出一批學術大師、兩院院士、將軍、校長、企業英才,為我國的國防建設、經濟建設和新興科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李傳信同志多次向學校黨委反映,在中央有關領導的支持下,終將無線電系從四川綿陽遷回清華園,這對清華大學以後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重視教學改革 他擔任教務長期間,對教學改革做了大量工作,曾於1989年獲國家教學管理改革成果獎。他與高景德校長一起,明確提出了把清華大學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目標,還明確了「一個根本(培養人),兩個中心(教育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三方面結合(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及「着重提高,在提高中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及學校要建成以工科為主的高水平綜合大學的發展目標。他總結學校長期形成的傳統,凝練出「嚴謹、勤奮、求實、創新」作為清華學風。他一貫強調加強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強調教師在加強學生思想教育中的責任和作用。這些思想至今對指導學校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設校園文化 李傳信十分重視傳承清華的優良傳統,着力於清華校園文化建設。他參與策劃了為母校七十周年立石紀念,由他和另一位校友共同擬定「清芬挺秀,華夏增輝」的碑文鐫刻於巨石之上,立於工字廳前。他直接領導組織清華英烈碑的建立和聞一多先生雕像的建立。雕像旁刻下的聞一多先生的名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是他查閱聞一多先生的有關材料精心選擇的。2000年1950屆同學畢業五十周年,他親自提出「強國富民,清華之志」兩句話,並操辦製成木屏贈送給學校。這些都反映了李傳信同志對學校的熱愛,同時也把清華的優良傳統熔鑄在了校園裡,使之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一代代清華學子。李傳信晚年的著作《清華往事紀實》,匯集了近二十年來他撰寫的文章和講稿,生動記錄了學校各個時期發展歷史,是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 捐獻遺體 去世後遺體捐獻用於醫學研究。 世人評價編輯 李傳信熱愛祖國,追求真理,堅持原則,作風民主,為人正直,平易近人,善待同志,關心青年,嚴於律己,不謀私利,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李傳信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艱苦奮鬥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