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滙豐總行大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5月17日 (日) 05:57 由 Fan jin ying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滙豐總行大廈(英語:HSBC Main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屬於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的總辦事處。大廈夾在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中之間,鄰近皇后像廣場渣打銀行大廈,亦接近港鐵中環站。其註冊地址為「皇后大道中1號」;部分人誤以為大廈面向皇后像廣場銅獅所在德輔道入口是正門,真實正門為面向長江集團中心皇后大道中的入口。

每逢星期六、日和假期,滙豐總行大廈的地面廣場和附近的皇后像廣場成為不少菲律賓家庭傭工的渡假勝地。滙豐總行大廈為幻彩詠香江的參與匯演建築物之一[1]

第四代之建築設計

2015年翻新完成的地下廣場,地板上加設中環1910年的歷史街道圖,亦設有香港及滙豐發展史的展覽

第四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是由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由構思到落成需時7年時間。整座建築物高180米,共有46層樓面及4層地庫,使用了30,000公噸鋼及4,500公噸鋁建成,同時整項工程以避免影響港鐵港島線(第二期)為原則。

大廈建造時所用的配件絕大部分都是預造的,結構用鋼件在英國製造,玻璃制外殼以及地板在美國製造,服務設施組件在日本製造。

整個設計的特色在於內部並無任何支撐結構,可自由拆卸。所有支撐結構均設於建築物外部,使樓面實用空間更大。而且玻璃幕牆的設計,能夠善用天然光;地下大堂門向着正南正北,冬夏都能保持大堂涼爽,節省不少冷氣費。加上其設計靈活,可按實際需要輕易進行擴建工程而不影響原有樓層。樓內還有一部文件運輸帶,可每天自由傳送數噸重的文件。

建築重點是「衣架計劃」的設計方案。整個地上建築用四個構架支撐,每個構架包含兩根桅杆,分別在五個樓層支撐懸吊式桁架。桁架所形成的雙高度空間,成為每一群樓層的焦點,同時還包含了流通和社交的空間。每根桅杆是由四根鋼管組合而成,在每層樓使用矩形托梁相互連接。這種布局使桅杆達到最大承載力,同時把桅杆的平面面積降到最小。

既然從大樓的外側可以看見構架,設計團隊自然想乾脆把基本結構暴露出來。不過基於耐久性和抵抗力的需要,還是必須加上一層保護,因此自然得做某種形式的覆面。

2014年9月起,為慶祝滙豐成立150周年[2],大廈地下廣場圍封進行翻新。工程在2015年1月29日完成,地板上加設中環1910年歷史街道圖,亦設有展覽展示香港的發展及滙豐的重要歷史時刻。原設在第三代滙豐總行大廈上的兩個花崗岩獅子頭裝飾亦重見天日,放置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入口。

視頻

滙豐總行大廈 相關視頻

香港滙豐總行
實拍香港最大的銀行 香港滙豐銀行

參考文獻